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河北:電力保春灌 不誤好農時

發布時間:2022-03-10 15:22:00來源: 人民網-河北頻道

國網阜城縣供電公司員工在蔣坊鄉(xiang) 張屯村為(wei) 春灌農(nong) 戶排查灌溉機井用電設備運行情況。 門洪昌攝

  人民網石家莊3月9日電 隨著氣溫的逐漸回升與(yu) 節氣更替,河北由南向北陸續進入春灌期,保障春灌用電至關(guan) 重要。國網河北電力提前安排,及時響應春灌用電需求,強化設備監控運維,充分應用紅外測溫、帶電檢測、無人機巡視等帶電巡檢技術,全麵做好農(nong) 排線路、配電台區、排灌設施隱患排查,保障春灌用電不誤農(nong) 時。

  3月6日,國網正定縣供電公司智能運檢中心員工李賽西通過“智慧台區”實時監測數據,發現曲陽橋鄉(xiang) 南白店村23號排灌台區C相溫度過高,該公司立即組織轄區供電所工作人員消除隱患。近日,該公司農(nong) 業(ye) 排灌“智慧台區”正式上線應用。“智慧台區”將變壓器智能感知裝置安裝在農(nong) 灌台區,運用“雲(yun) 端AI+”技術手段,實時監測排灌變壓器關(guan) 鍵運行數據,及時排除設備隱患,保障春灌安全可靠用電。

  為(wei) 做好春灌供電服務保障,國網河北電力開展“黨(dang) 建+三農(nong) ”保電服務,組織799支黨(dang) 員服務隊,及時把供電服務送到老百姓的田間地頭。充分發揮“網格化”搶修優(you) 勢,優(you) 化部署851個(ge) 搶修點,7131名搶修人員。對於(yu) 發生的停電故障實行“先複電,後搶修”,加強科技手段應用,提升故障排查效率,確保農(nong) 灌設施快速複電。

  國網寧晉縣供電公司共產(chan) 黨(dang) 員服務隊隊員王月龍和同事在巡視農(nong) 排線路時,發現素邱一村村民張國芬使用的機井電纜接頭老化鬆動,存在安全隱患,他們(men) 馬上幫忙緊固了電纜接頭,同時為(wei) 農(nong) 戶檢查了其他用電設施。“供電員工的服務很仔細很到位,不會(hui) 耽誤小麥喝‘返青水’了。”村民張國芬表示。

  “鄉(xiang) 親(qin) 們(men) 澆地最怕停電,現在我們(men) 有不少技術應用可以提高搶修效率,比如遇到地埋電纜發生故障,用這個(ge) 神器很快就能探測出來。”國網定州市供電公司黨(dang) 員服務隊隊員張田說。3月5日,在河北省定州市趙家窪村,張田與(yu) 同事利用新型地埋電纜測試儀(yi) 對該村公用農(nong) 業(ye) 2台區進行故障排查,很快便鎖定故障點位置,並立即開展故障搶修。

  3月6日,國網雞澤縣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到該園區檢查辣椒生產(chan) 設備用電情況,了解用戶用電需求。“上個(ge) 月辣椒苗剛定植到大棚裏,要想養(yang) 出好辣椒,澆好透根水是關(guan) 鍵。電力供應充足,大棚的智能化控製係統運轉正常,今年的辣椒收成我看沒問題。”河北省邯鄲市雞澤縣辣椒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負責人劉玉全說。

國網高陽縣供電公司共產(chan) 黨(dang) 員服務隊對10千伏西演農(nong) 業(ye) 分支線路及設備開展巡視測溫工作,保障春灌用電無後顧之憂。 王素傑攝

  針對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重點用戶,國網河北電力各地供電所和片區經理主動上門,及時掌握企業(ye) 用電需求,開辟春灌用電報裝“綠色通道”,優(you) 先辦理涉及抽水、灌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用電業(ye) 務,實行一證受理、全過程跟蹤、跨專(zhuan) 業(ye) 聯辦,及時滿足用戶用電需求。

  “去年剛用上咱供電公司的掃碼澆地技術,沒想到今年又在供電公司幫助下建起了光伏板、接入了微電網,在棚內(nei) 安裝了種植數據監測設備,通過手機就能看到棚內(nei) 的溫濕度,太方便了。”王同嶽村村民王蛟蛟說。3月5日,河北省衡水市饒陽縣王同嶽村的田間麥苗剛剛露頭,農(nong) 戶王蛟蛟的果蔬大棚裏,田瓜苗已長到一指來高。與(yu) 往年不同,今年果蔬大棚用電接入了當地的智能微電網,清潔智能化用電為(wei) 春灌“加足馬力”。

  據了解,“智能微電網”通過直流路由設備連接光伏、風機、儲(chu) 能電池以及用電設備,形成小範圍局域電網。借助新型微電網信息係統融合大棚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信息,在為(wei) 大棚提供照明、滴灌、通風等設施提供清潔電源的同時,還可以實時監測棚內(nei) 溫度、濕度和土壤信息,讓農(nong) 業(ye) 種植更精準。

  “技術應用越來越先進,服務也越來越周到了。一年之計在於(yu) 春,用電有保障,我對今年的收成也更有信心了。”王同嶽村村民王蛟蛟說。(石靜、王蘭(lan) 濤)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