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產業邁向中高端”大家談

發布時間:2022-03-10 15:5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提升工程施工智能化水平

  隨著人工智能、機器人、5G、新材料等新技術與(yu) 建築業(ye) 的融合,智能建造的時代正在到來。應大力支持建築機器人及智能施工設備推廣應用,推動其更好投入工程項目建設,提升工程施工智能化水平;製定智能建造評定標準和評定辦法,逐步完善智能建造評定機製;加快建立與(yu) 智能建造相匹配的建築機器人和智能施工設備標準體(ti) 係,推動智能建造大規模應用,提高建築工程的質量和施工效率,減少建築垃圾和廢棄物,減少碳排放,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楊國強委員(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

  推動水泥行業(ye) 數智化綠色化轉型

  當前,水泥行業(ye) 麵臨(lin) 結構調整,通過數智化、綠色化轉型,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是必然選擇。建議在行業(ye) 內(nei) 全麵推廣全綠電供應新技術,加快裝配式建築等終端市場布點,構建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生態鏈,實現綠色轉型。同時,以數字賦能產(chan) 業(ye) 升級,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深度融合,建設具有較強影響力的跨行業(ye) 、跨領域的工業(ye) 互聯網雙跨平台,實現從(cong) 原料、產(chan) 品、設備、車間、工廠到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價(jia) 值鏈的全麵融通,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王誠代表(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

  加快醫用同位素技術應用發展

  核技術在醫療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ou) 勢,有望在惡性腫瘤診斷治療方麵發揮重要作用。2021年,我國發布《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核醫療產(chan) 業(ye) 迎來發展的春天,應按照規劃推動醫用同位素技術研發和產(chan) 業(ye) 發展,攻克一批關(guan) 鍵核心技術,建立穩定自主的醫用同位素供應保障體(ti) 係,實現常用醫用同位素的穩定自主供應。接下來,核技術應用要更廣泛更深入地服務國計民生,通過加強科技創新、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以及針對應用領域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和裝備進行研發,建設一批有特色、有亮點的應用產(chan) 業(ye) 品牌。

  ——董保同代表(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

  引導企業(ye) 更好開展技術創新

  高科技產(chan) 業(ye) 體(ti) 係就像大樹,科研基礎是根係,中小企業(ye) 是枝葉,“枝繁葉茂”才能形成更具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生態。推進科技創新,需要大力支持“從(cong) 0到1”的突破,通過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加強長期穩定支持,為(wei) 紮實開展基礎研究提供學術土壤。與(yu) 此同時,進一步打通產(chan) 學研用協同創新鏈條,支持應用研究和成果轉化。建議以中小企業(ye) 為(wei) 突破口,補齊從(cong) 實驗室到企業(ye) 的中間環節短板,加大對中小企業(ye) 的創新激勵力度,引導企業(ye) 更好開展技術創新。

  ——劉忠範委員(北京大學教授、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長)

  加大對“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金融支持力度

  “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是引領中小微企業(ye) 創新發展的“排頭兵”“領頭雁”。建議加快構建優(you) 質企業(ye) 梯度培育體(ti) 係,麵向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ye) ,提供人才定製服務、產(chan) 業(ye) 鏈對接等有針對性的政策支持;加大對中小企業(ye) 融資擔保機構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融資擔保的風險分擔和獎補機製,建立中央、省、縣三級財政聯合出資風險補償(chang) 資金池,鼓勵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省級再擔保機構減免對市縣擔保機構的再擔保費,增強融資擔保機構的經營能力和服務水平。

  ——樊慶峰代表(深圳高新投集團副總裁)

  產(chan) 學研用結合積蓄發展後勁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中鐵裝備堅持自主創新,攻克關(guan) 鍵核心技術,研製了世界首台馬蹄形盾構機、世界首台雙結構硬岩掘進機等拳頭產(chan) 品,盾構機產(chan) 銷量已連續10年位居國內(nei) 第一、連續5年位居世界第一,並在異形掘進機技術等領域躋身世界領先水平。建議進一步推動產(chan) 學研用結合,特別是為(wei) 青年人創新提供更多支持,在提升人才質量的同時,為(wei) 企業(ye) 積蓄發展後勁。

  ——王杜娟代表(中國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提高化工行業(ye) 數字化管理能力

  運用工業(ye) 互聯網提高化工行業(ye) 生產(chan) 風險評估、監測預警和響應處置能力,對提升行業(ye) 風險管理水平、推動我國化工行業(ye) 提質增效具有重要意義(yi) 。建議生態環境部門加快建立危險廢物全生命周期監控係統,應急管理部門加快推進化工園區安全監管和應急救援信息平台建設,交通運輸部門主導建立健全危險貨物道路運輸智控平台,各部門齊抓共管,運用數字技術,提高化工行業(ye) 安全管理能力。

  ——歐其代表(浙江龍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

  (人民日報記者翁宇菲、徐靖、王驍波、馮(feng) 華、郭雪岩、付明麗(li) 、歐陽潔、宋宇、邱超奕、葛孟超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10日 06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