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沭陽一個鄉鎮3年吸引3000多農民家門口就業
“這裏工作環境很好,離家近,老人、小孩照顧起來比較方便。剛開始我沒有技術,工資在3800元左右,現在每個(ge) 月拿到八九千元,不比在外打工掙得少,我很開心!”在沭陽縣李恒鎮的江蘇左穎機械有限公司,負責打磨機械零配件的王亞(ya) 成與(yu) 記者嘮嗑。
34歲的王亞(ya) 成是李恒鎮柴南村人,2020年以前他和妻子在蘇南務工,夫妻倆(lia) 月收入約1.5萬(wan) 元。兩(liang) 個(ge) 年幼的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時間一長,孩子學習(xi) 受影響,老師多次通過微信、電話提醒家長。為(wei) 了孩子,夫妻倆(lia) 辭去蘇南的工作回到家門口就業(ye) 。在李恒鎮,近3年,像王亞(ya) 成這樣,為(wei) 了照顧老人、孩子返鄉(xiang) 就業(ye) 的有1100多人。李恒鎮中心校負責人介紹,該校2500多名學生中,家長中至少有一人在外打工的大約占了一半,自2019年以來,家長們(men) “回流”趨勢很明顯,目前這一比例降至約20%。
吸引青壯年農(nong) 民返鄉(xiang) 並留住他們(men) ,李恒鎮這幾年下了大功夫。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梁洪衛深有感觸地說:“年輕人就業(ye) 考慮的主要因素是薪資高、發展前景好,如果沒有‘好飯碗’,明知家中老人、孩子需要親(qin) 情,青壯農(nong) 民仍會(hui) 選擇外出打工!”
為(wei) 培育壯大本土工業(ye) 企業(ye) ,李恒鎮每月召開項目觀摩推進會(hui) 和鎮企見麵會(hui) ,還落實駐廠幫辦服務製度,隨時隨地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實際困難。全鎮先後有6家本土企業(ye) 擴能升級,增加1000多個(ge) 就業(ye) 崗位。通過保姆式服務,該鎮近3年共招引32個(ge) 項目,新增3000多個(ge) 崗位。除了吸納原先就在鎮裏的勞動力,還吸引1400餘(yu) 名在外打工的青壯年返鄉(xiang) ,其中熟練工占70%左右。江蘇東(dong) 亞(ya) 包裝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2億(yi) 元,預計可實現年產(chan) 值1.6億(yi) 元、稅收500餘(yu) 萬(wan) 元,帶動當地就業(ye) 70餘(yu) 人。企業(ye) 負責人巢君告訴記者,“這個(ge) 鄉(xiang) 鎮營商環境是一流的,項目從(cong) 簽約到投產(chan) 隻用了不到半年。”
不隻是在外務工人員,在外工作的大學畢業(ye) 生也回來了。江圩村32歲的楊李楊,大學畢業(ye) 後在蘇南一家環保設備有限公司任技術員。去年春節回家過年時,他得知村裏新投產(chan) 的沭陽縣金泉環保設備廠緊缺技術員,薪酬豐(feng) 厚,加上孩子即將入學,便回到該廠做技術員,月工資8000多元。
“這些企業(ye) 不僅(jin) 為(wei) 當地年輕人創造出更多優(you) 質崗位,提供更多就業(ye) 選擇,也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培養(yang) 了有膽識、敢創新的年輕人。”梁洪衛認為(wei) 。江蘇左穎機械有限公司用本地工50多人,負責人趙興(xing) 左告訴記者,公司專(zhuan) 門請來工程師,手把手教員工操控機器設備。“在我公司上班不僅(jin) 工資高,還能學到技術。廠裏工人平均月工資7200元左右,最高的能拿到9000多元。”李恒鎮招引來的企業(ye) 中,已有60多名當地人成為(wei) 中層或技術崗位負責人。
在宿遷,家門口打造“好飯碗”留住青壯農(nong) 民,成為(wei) 各鄉(xiang) 鎮的普遍做法。
泗洪縣瑤溝鄉(xiang) 近年來內(nei) 培外引企業(ye) 71家,聘用當地工人2237人,近3年回鄉(xiang) 就業(ye) 1620人。沭陽縣新河鎮是遠近有名的“花木之鄉(xiang) ”,全鎮這些年內(nei) 培外引1.1萬(wan) 家花木電商企業(ye) ,其中外來企業(ye) 1000家,共用當地農(nong) 民工2.5萬(wan) 人,近3年從(cong) 外地回到當地就業(ye) 600多人,其中70%以上是大學畢業(ye) 生。
宿遷市政府去年底的一份工作匯報材料顯示,2020年以來,該市共有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創業(ye) 就業(ye) 人員16.28萬(wan) 人,在外務工農(nong) 民工從(cong) 最高峰的110萬(wan) 人降為(wei) 58萬(wan) 人,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從(cong) 最多時的16萬(wan) 多人降為(wei) 3萬(wan) 多人。宿遷市委黨(dang) 校教授宋周認為(wei) ,隻有充分調動內(nei) 生動力,推動本土產(chan) 業(ye) 發展引鳳還巢,通過大力增量“項目”造“飯碗”,才能減少“外出打工”、減少“留守孩子”。
宿遷市商務局局長朱長途說,宿遷近年來通過構建特色鮮明、高端引領的“6+3+X”製造業(ye) 體(ti) 係等措施,平均每天落戶1個(ge) 符合開工條件的億(yi) 元以上項目,不僅(jin) 崛起一批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紡織、電子等傳(chuan) 統的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也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加上就業(ye) 環境、薪資待遇等跟外地差不多,自然吸引外出務工者紛紛回鄉(xiang) 就業(ye) ,“家門口就有牢靠穩定的‘好飯碗’,是他們(men) 多年夢寐以求的。端起來,心裏更踏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