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職故事丨全國人大代表邢青鬆:帶百姓致富 為“三農”發聲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高淳區磚牆鎮茅城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邢青鬆。受訪者供圖
赴京參加兩(liang) 會(hui) 前,正趕上螃蟹放苗、蟹塘肥水。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高淳區磚牆鎮茅城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江蘇固城湖青鬆水產(chan) 專(zhuan) 業(ye) 合作聯社黨(dang) 委書(shu) 記邢青鬆那陣子兩(liang) 頭忙,白天在蟹塘忙碌,晚上在案頭忙碌。通過一年來的實踐,邢青鬆牽頭的水產(chan) 生態養(yang) 殖項目建設獲得了明顯成效。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他圍繞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出了有關(guan) 池塘養(yang) 殖生態化和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的建議。
致富路上領頭雁
1992年,退伍轉業(ye) 的邢青鬆放棄了銀行的“金飯碗”,回到家鄉(xiang) 南京高淳固城湖旁,全身心投入到了螃蟹養(yang) 殖業(ye) 。“讓村民過上好日子,就是我的履職目標。一人富不算富,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起富才是真的富。”2008年,邢青鬆牽頭成立青鬆水產(chan)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風風雨雨十幾年,終於(yu) 取得養(yang) 殖麵積超13萬(wan) 畝(mu) ,覆蓋21家成員合作社、3000多螃蟹養(yang) 殖戶,帶動10萬(wan) 農(nong) 民致富的成績。
隨著全國各地螃蟹養(yang) 殖麵積的增加、養(yang) 殖技術的進步,邢青鬆注意到,固城湖螃蟹品牌優(you) 勢不再明顯,產(chan) 業(ye) 發展遇到瓶頸。他到田間地頭調研發現,這是不少以水產(chan) 養(yang) 殖為(wei) 產(chan) 業(ye) 的農(nong) 村遇到的共性問題,“主要原因是連續多年的養(yang) 殖,土壤生態沒有得到修複,養(yang) 殖尾水不能自我淨化,加上一家一戶的小規模養(yang) 殖,投入成本大,品質難保證。”
2020年,邢青鬆推進2.1萬(wan) 畝(mu) 高效水產(chan) 生態養(yang) 殖項目建設,統一進行生態改造、設施建設,實現綠色環保零排放,有效提升了養(yang) 殖生態環境。萬(wan) 畝(mu) 基地養(yang) 殖的螃蟹規格大、產(chan) 量高,去年螃蟹平均規格達到4兩(liang) 以上。“其中一家養(yang) 殖企業(ye) 畝(mu) 產(chan) 達到300斤以上,半斤以上的螃蟹占到60%。萬(wan) 畝(mu) 基地23家養(yang) 殖企業(ye) 畝(mu) 均效益在5000元左右,比往年增長40%。”
多年來,邢青鬆“共同富裕”的情懷從(cong) 未改變。直到今天,他依然與(yu) 養(yang) 殖戶同吃同住,長駐蟹塘。作為(wei) 一名水產(chan) 養(yang) 殖從(cong) 業(ye) 者,邢青鬆發現,發展較長時間的水產(chan) 業(ye) 已經暴露出管理模式粗放、市場競爭(zheng) 加劇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水產(chan) 業(ye) 的深入發展、持續發展,富民效應有所下降。在邢青鬆看來,生態集約化養(yang) 殖示範區建設需要標準化、生態化改造,這種現代化淺水養(yang) 殖模式應是水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建言獻策守初心
心係水產(chan) 養(yang) 殖,在今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邢青鬆提出了關(guan) 於(yu) 加大對池塘養(yang) 殖生態化改造政策扶持的建議,“不僅(jin) 是我們(men) 當地的螃蟹養(yang) 殖,全國很多地方的水產(chan) 養(yang) 殖都需要進行池塘的生態化改造。”
作為(wei) 一名全國人大代表,邢青鬆長期關(guan) 注“三農(nong) ”,從(cong) 建議支持高淳固城湖退圩還湖項目,到加大農(nong) 村水係綜合整治,再到支持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建設,他一直堅守著一位農(nong) 民代表的本色和初心。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基礎。去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時,邢青鬆提交了《關(guan) 於(yu) 支持高淳區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建設的建議》,希望國家部委支持高淳區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建設,加快構建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業(ye) 園的功能應該輻射到鎮上和村裏,讓產(chan) 業(ye) 鏈延伸到鎮村,推動園鎮村一體(ti) 化發展”。
今年,邢青鬆又針對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提出建議,希望有關(guan) 部門能出台政策,對園區實行考核績效獎補。邢青鬆表示,農(nong) 業(ye) 園區一般隻在創建期有資金補助,這導致了園區後續建設缺乏整體(ti) 性、規劃性投入,在發展期往往容易出現資金和項目上的瓶頸與(yu) 斷層。因此,他建議每年給予已經創成的園區一定的資金政策支持,同時在建設用地和設施用地指標方麵,能單獨支持國家農(nong) 業(ye) 園區建設發展。
“作為(wei) 一名全國人大代表,我將繼續紮根基層,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服務好老百姓。”邢青鬆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