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上海“雙減”新氣象:“申時校園”成為育人新天地

發布時間:2022-03-11 16:09:00來源: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下午3點半,伴隨著鈴聲響起,上海市虹口區曲陽第四小學的同學們(men) 奔向屬於(yu) 他們(men) 的“社會(hui) 成長圈”。“浩瀚星空”技術物理研究所航天探究、“藍天下的愛”陽光之家實踐、“知識的寶藏”圖書(shu) 館體(ti) 驗、“走向深藍”航海博物館考察……精彩多樣的活動,正是上海不斷豐(feng) 富課後服務內(nei) 涵的生動寫(xie) 照。

  “雙減”以後,學生們(men) 留在校園裏的時間更多了,如何讓他們(men) 過得充實而有益,社會(hui) 各界高度關(guan) 注。15:00—17:00,傳(chuan) 統十二時辰中的申時,申城的孩子們(men) 在“申時校園”裏過得怎樣?采訪中可以發現,上海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以立德樹人為(wei) 根本,立足學校教育主陣地,踐行“全人教育”理念,積極整合資源、提升服務品質,使“申時校園”成為(wei) 孩子健康快樂(le) 成長的加油站。

  體(ti) 教融合,冰雪運動點亮課後好時光

  “兩(liang) 腳兩(liang) 腿並攏,兩(liang) 手在背後互握,呈現蹲屈姿勢,大小腿的夾角成110度……”

  “不要著急!看準人再傳(chuan) 球,注意配合……”

  每周五的課後服務時間,在上海浦東(dong) 新區飛揚冰上中心運動場上,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新世界實驗小學的孩子們(men) 戴著頭盔、手套、護膝,穿著滑冰鞋和滑板,拿著冰球杆,在專(zhuan) 業(ye) 老師的指導下練習(xi) 滑冰和冰球。

  北京冬奧會(hui) 中國體(ti) 育代表團勇奪九枚金牌創造曆史,北京冬殘奧會(hui) 中國選手摘金奪銀,這也激發了申城學子對冰雪項目的熱情。冰雪運動是南方孩子較少觸及的體(ti) 育項目,因此,這些項目進入浦東(dong) 校園課後服務,也帶給孩子們(men) 不一樣的運動體(ti) 驗。

  冬奧賽場上頑強拚搏的中國健兒(er) ,中國女足在亞(ya) 洲杯上的完美表現,不僅(jin) 成為(wei) 課後服務的育人資源,更彰顯上海體(ti) 教融合、學校體(ti) 育“一條龍”建設的積極成效。

  本屆亞(ya) 洲杯中國女足23人大名單中,唐佳麗(li) 、趙麗(li) 娜、楊莉娜、張馨4人都是梅隴中學培養(yang) 輸送的女足隊員。梅隴中學是上海市體(ti) 教結合先進學校、上海市體(ti) 育項目傳(chuan) 統學校(足球、籃球、網球)、上海足球精英訓練營基地校、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

  學校以女足項目為(wei) 引領,形成了育德育才的學校體(ti) 育文化,構建了“基礎型、選項型、拓展型、體(ti) 育俱樂(le) 部”四級體(ti) 育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和“校園田徑運動會(hui) 、家校趣味運動會(hui) 、校園籃球聯賽、校園足球聯賽”等各類體(ti) 育競賽體(ti) 係,形成梅隴特色體(ti) 育模式。學校將豐(feng) 富多樣的體(ti) 育課程及課外活動融入課後服務,為(wei) 廣大學生提供適合的體(ti) 育教育,將體(ti) 育精神寓於(yu) 全麵育人的奮鬥足跡中。

  不忘初心,紅色文化進校園擦亮底色

  下午放學後,在上海市黃浦區報童小學的排練廳裏,一陣陣鏗鏘有力的宣誓聲直擊人心。這是報童小學的師生們(men) 正在排練紅色戲劇《引路人》的動人場景。

  報童小學,是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在抗日戰爭(zheng) 時期創辦的,在黨(dang) 的領導下,報童們(men) 開展了一係列愛國救難活動。“當時辦學的條件非常艱苦,報童學校也湧現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現在的小學生生活條件優(you) 越,沒法體(ti) 會(hui) 當時的艱難,所以希望通過紅色戲劇《引路人》的排練,讓小學生們(men) 能夠走近過去的小報童的生活,體(ti) 會(hui) 他們(men) 生活的艱辛,從(cong) 而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劇中沈婷嬌的扮演者、報童小學教師唐麗(li) 萍感慨道。

  “參演這個(ge) 劇,可以深刻了解小報童的故事,以前的小報童都是在晚上偷偷學習(xi) 和戰鬥,現在我們(men) 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讀書(shu) ,這是特別幸運的事,所以我們(men) 更要好好學習(xi) ,以後為(wei) 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小報童的扮演者之一、報童小學學生吳潔說。

  據報童小學校長周琪敏介紹,這個(ge) 學期,基於(yu) 學校紅色文化育人特色,增設了“紅色宣講”“紅劇《引路人》”“紅色印章”“紅色故事”等課程,更體(ti) 現出紅色文化育人特色。“假期裏,學校進行了線上調研排摸,開學後進行了線下征詢,了解大家對課後看護安心作業(ye) 、快樂(le) 活動、愛心托管的意願。每月還會(hui) 進行滿意度調查,不斷優(you) 化課後看護工作。”周琪敏說。

  周琪敏介紹,下午三點半後的安心作業(ye) 時間段,全部安排主課老師進入學生教室,分層指導學生完成校內(nei) 作業(ye) ,為(wei) 學生答疑解難,培養(yang) 學生良好的學習(xi) 習(xi) 慣,切實提高作業(ye) 的質量。四點半後的快樂(le) 活動時間段,整合學校體(ti) 育、藝術、科技等特色項目,開設“愛國、尚美、智慧、健康、創新”五大類具有拓展性、體(ti) 驗性、實踐性的學生社團。五點半後的愛心托管時間段,對確有困難的學生提供看護時間至晚上6點以後,安排學生自習(xi) 、遊戲、課外閱讀等,滿足學生的自主需求。

  “黃浦江,浪奔騰,紅色基因永傳(chuan) 承。興(xing) 業(ye) 路、興(xing) 偉(wei) 業(ye) ,難忘前輩和英烈……”15:30分課後服務時間剛開始,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的教室裏,就傳(chuan) 出了清脆的快板聲和稚氣的童音。循音而去,原來是學校“小小講解員社團”的學生們(men) 正在用快板練習(xi) 中共一大紀念館講解詞。

  “我們(men) 覺得一方麵要教授孩子們(men) 講解的技巧,另一方麵更為(wei) 重要的是把講解稿中蘊含的黨(dang) 史故事告訴孩子,孩子們(men) 在聽故事、懂故事的基礎上,他們(men) 的講解才能更有血有肉,這樣才能起到在孩子們(men) 心中種下紅色種子的目的。”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小小講解員社團”指導老師陳麗(li) 麗(li) 說。童音講黨(dang) 史,學校已堅持了16年,千餘(yu) 名小講解員從(cong) 這裏誕生。

  身處黨(dang) 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黃浦各中小學校充分利用區域紅色資源,在課後服務時間推出形式新穎、內(nei) 容生動的社團活動,在孩子們(men) 心中播下“紅色初心”。

  傳(chuan) 承經典,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浸潤學子心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le) 事誰家院……”16:00之後的上海零陵中學校園裏,時不時傳(chuan) 來稚嫩而婉轉的昆曲唱腔,昆曲社團的同學們(men) 在上海昆劇院老師的帶領下,從(cong) 唱、念、做、打四項基本功學起,領悟昆曲的正確入門路徑。

  昆曲裏優(you) 美的唱詞、精湛的動作、精巧的服飾等都讓同學們(men) 為(wei) 之著迷,小小年紀的她們(men) 在上海昆劇院老師手把手的教授下,雅致莞爾,舉(ju) 手投足之間,細細訴說著中國戲曲的淵源流傳(chuan) 。

  同處上海徐匯區的西南位育中學則引進上海越劇院專(zhuan) 業(ye) 資源,組建越劇社團,2021年起更是將越劇學習(xi) 融入課後服務時段,以學生們(men) 喜聞樂(le) 見的方式推廣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培養(yang) 出一群小戲迷。

  “除了學習(xi) 越劇的曲目,老師還教我們(men) 呼吸的方法,唱歌怎麽(me) 發聲,我覺得很有意思。”西南位育中學初三年級學生丁月含說,學習(xi) 越劇之後,通過越劇中的一些動作,自己對於(yu) 中國傳(chuan) 統古典文化中美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比如,很多動作要求表演者要挺拔而不張揚,這樣可以體(ti) 驗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內(nei) 斂、典雅的美。”

  “我們(men) 在引導學生的時候,比較偏重於(yu) 美育方麵,因為(wei) 學生們(men) 在越劇方麵基本沒什麽(me) 基礎。我們(men) 就從(cong) 越劇的美感入手,通過形體(ti) 訓練課,再融合瑜伽的元素,或者加一些欣賞性的內(nei) 容,讓學生們(men) 去體(ti) 驗,去感受越劇是可以表情達意的,讓學生們(men) 在這個(ge) 過程中體(ti) 會(hu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美。”西南位育中學藝術教師梁麗(li) 娟介紹道。

  “學校秉承自願‘參加原則+彈性預約’原則,經過意見征詢,目前幾乎所有學生都參加了課後服務。”西南位育中學北校區主任曹秋芳說,“課後服務中,一部分是五育融合的特色課程,除了越劇是學校的特色,我們(men) 還有剪紙、書(shu) 法、繪畫、尤克裏裏、籃球、排球等等,大大增加了同學們(men) 的選擇餘(yu) 地。另一部分是延時服務,主要提供安靜的環境,讓學生可以自修,完成一部分作業(ye) ,以切實減輕課後負擔。”

  勞動教育,菜園農(nong) 場成為(wei) 研學好去處

  在上海奉賢,許多中小學都有一片“開心菜園”,“申時校園”裏,孩子們(men) 走出教室、親(qin) 近自然,“小菜園”成了戶外研學的“大天地”和勞動教育的天然基地。

  正值課後服務時間,奉賢區育賢小學的“樂(le) 耕園”裏,迎來了一群可愛的小朋友。他們(men) 有的興(xing) 致勃勃地觀察植物,有的正給菜地除草,好一派熱鬧景象。“最好的勞動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去勞動。”學校根據農(nong) 作物的生長周期,精心設計季節性內(nei) 容,並邀請有種植經驗的家長參與(yu) 其中,營造課後服務中親(qin) 子互動的空間。如何才能讓水稻長得更好,如何讓棉花長得又大又白,讓向日葵一直露著笑臉?孩子們(men) 和家長共同探究這些問題。學校將勞動教育作為(wei) 主要抓手,以課後服務為(wei) 載體(ti) ,進行德智體(ti) 美勞“五育融合”,打開了課後服務的新天地。

  在奉賢區星火學校,課後服務時間,孩子們(men) 拿起鋤頭,拎著灑水壺,當著幸福的“現代農(nong) 人”。當老師問:“同學們(men) ,你們(men) 想種什麽(me) 蔬菜和水果呢?”同學們(men) 的回答五花八門:“蘿卜、西瓜、西紅柿……”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訴孩子:“有的種子從(cong) 播種到收成周期較長,如果想要體(ti) 驗采摘的快樂(le) ,可以選擇生菜、青菜哦!”經過一番權衡,同學們(men) 做了二次選擇,在能快速成長的種子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這樣的安排是希望讓同學們(men) 知道,理想與(yu) 現實之間還差一個(ge) 平衡,取舍的過程也是農(nong) 墾文化科普的過程,讓孩子知道各個(ge) 時令的蔬果生長周期是不同的。

  上海市鬆江區九亭第三小學以跨學科作業(ye) 包巧妙融合傳(chuan) 統節氣,讓學習(xi) 自然發生。三年級“押花書(shu) 簽”魅力自然作業(ye) ,結合“春分”“秋分”等節氣,采集當季植物花材,加工整理、手工押製幹燥,融自然與(yu) 美術學科,啟發學生學會(hui) 在日常生活中取材,發現美、創造美。在“春分”“穀雨”時節,四年級“豆芽成長記”語文寫(xie) 作,觀察豆芽生長過程,融合自然和語文學科,記錄豆芽變化並形成日記。“大雪”“冬至”時節,五年級“烹飪‘菌菇’美味”趣味作業(ye) ,學生種植菌菇、悉心照料、觀察采摘、動手烹飪、品嚐美味(吃暖鍋、餃子),自然與(yu) 勞技學科融合,以勞潤德,以勞啟智。

  讓學生的勞動教育發生在廣闊的田間地頭。在“雙減”背景之下,上海諸多中小學已將勞動教育滲透於(yu) 日常教學中,並實現家、校、社三方協同,讓教育的過程更有真實性、生命力,從(cong) 而培養(yang) 學生在勞動中實踐、學習(xi) 、創新的能力。

  全員導師製、家校社聯動,讓“申時校園”活力倍增。上海市虹口區東(dong) 餘(yu) 杭路第一小學在課後服務時段開設了豐(feng) 富多彩的“萬(wan) 花筒”項目,導師們(men) 會(hui) 和學生一起參與(yu) 社團活動,成為(wei) 學生思想引導、心理疏導、生活指導、成長向導等的“良師益友”。虹口區曲陽第四小學開設49個(ge) “小浪花”社團,課後服務以“幸福童年”為(wei) 圓心,以豐(feng) 富而有特色的活動構建校園活力圈;以輕鬆而溫暖的親(qin) 子活動構建家庭親(qin) 情圈;以自由而有張力的實踐活動構建社區成長圈……二(3)班學生吳俊成的父親(qin) 說:“學校安排的課後服務活動,不僅(jin) 解決(jue) 了我們(men) 家長下班時間晚,無法照看孩子的難題,同時也豐(feng) 富了他們(men) 的課餘(yu) 生活,作為(wei) 家長既開心又放心。”

  據了解,2021年下半年以來,上海市積極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推出了義(yi) 務教育課後服務政策,全麵實施“5+2”(每周5個(ge) 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時)、“作業(ye) 輔導+素質活動”相結合的課後服務,並在經費保障、共享資源、引入社會(hui) 專(zhuan) 業(ye) 力量等方麵形成支持體(ti) 係。

  目前,上海市已基本實現小學初中校全覆蓋、公辦民辦全覆蓋、學生願留盡留全覆蓋、工作日全覆蓋。全市參加課後服務的學生達133.2萬(wan) 人,約占義(yi) 務教育學生總數的96.6%,約94.8%的教師投入到課後服務,另有包括退休教師和來自青少年活動中心、優(you) 質非學科類機構等單位的約1.14萬(wan) 名校外人員參與(yu) 。

  近日,《上海市義(yi) 務教育課後服務工作指南》正式發布,係統總結了區、校開展課後服務的好做法、好經驗,為(wei) 全市麵上學校提供有益借鑒和專(zhuan) 業(ye) 指引。上海市教衛工作黨(dang) 委、上海市教委表示,將堅持立德樹人、五育並舉(ju) ,在不斷提高課後服務工作水平的同時,積極推進高質量校本作業(ye) 體(ti) 係建設、全員導師製、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等重點項目,不斷優(you) 化義(yi) 務教育生態,更好解決(jue) 家長的“急難愁盼”。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