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新”與“舊”的動能轉換
超大規格盾構機在中鐵裝備天津公司下線
一汽—大眾(zhong) 華北基地 本報資料照片
河海交匯,天工開埠。作為(wei) 我國近代工業(ye) 發祥地,這座港口城市甫一勃興(xing) ,血脈裏就流淌著製造業(ye) 的基因。
進入新時代,立足新發展階段,天津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高揚“製造業(ye) 立市”的大旗,著力構建新型產(chan) 業(ye) 矩陣,加快培育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在新發展格局中填格賦能,推動天津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行穩致遠。
這不是一次產(chan) 業(ye) 布局的簡單回歸,而是一場“新”與(yu) “舊”的動能變革;這不是零敲碎打的產(chan) 能替代,而是脫胎換骨式的係統重塑;這不是緩解一時之困的權宜之計,而是夯實發展之基的戰略抉擇。
製造業(ye) 立市
立的是“國之大者”,立的是“城市定位”
不謀萬(wan) 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立足於(yu) 全局的視野,立國之本,興(xing) 國之器,強國之基──這是“製造業(ye) ”身上被賦予的重擔與(yu) 榮光。
立足於(yu) 曆史的縱深,天津工業(ye) 積澱深厚,產(chan) 業(ye) 體(ti) 係完備,區位優(you) 勢突出。黨(dang) 中央對天津的城市定位,賦予建設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的時代使命。
“天津提出製造業(ye) 立市、建設製造強市,是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與(yu) 產(chan) 業(ye) 變革要求,是貫徹落實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重要體(ti) 現。”南開大學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所所長杜傳(chuan) 忠說,實體(ti) 經濟是天津的優(you) 勢,也是成就天津未來的根基。
“製造業(ye) 始終是大國經濟的‘壓艙石’,是實體(ti) 經濟的根本。”基於(yu) 這一共識,天津市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天津市智能製造發展“十四五”專(zhuan) 項規劃、產(chan) 業(ye) 主題園區建設實施方案,以及製造強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產(chan) 業(ye) 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方案等一係列政策文件出台,成為(wei) 天津製造業(ye) 夯實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構築新型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推動建設主題園區、引育頭部企業(ye) 和“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培育產(chan) 業(ye) 集群,推進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的指引。
基於(yu) 這一共識,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jia) 體(ti) 係出台,把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指標放在了突出位置;全市各區明確了主導產(chan) 業(ye) ,形成協同聯動、錯位發展態勢,圍繞製造強區目標,紛紛拿出規劃引領、產(chan) 業(ye) 布局、項目建設等方麵的實招。
基於(yu) 這一共識,天津連續舉(ju) 辦五屆世界智能大會(hui) ,用這個(ge) 平台招商引資,“以會(hui) 興(xing) 業(ye) ”,累計簽下合作協議563項,協議投資額達到4589億(yi) 元,360、紫光雲(yun) 、麒麟軟件、TCL北方總部“新四大”總部企業(ye) 成功落戶天津。
基於(yu) 這一共識,全國首部智能製造發展條例出台,通過立法的形式保障市場主體(ti) 的權益,營造智能製造領域公平競爭(zheng) 環境,推動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全麵提升創新能力、供給能力、支撐能力和應用水平,為(wei) 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好的法治服務與(yu) 保障。
基於(yu) 這一共識,百億(yi) 級智能製造財政專(zhuan) 項資金設立,重點支持智能製造關(guan) 鍵技術與(yu) 核心部件研發、智能裝備與(yu) 係統開發、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等關(guan) 鍵環節。從(cong) 2018年至2021年間,共支持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138項,支持資金為(wei) 1.43億(yi) 元;智能裝備178項,支持資金為(wei) 2.05億(yi) 元;係統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和服務商15項,支持資金為(wei) 4749萬(wan) 元;試點示範35項,支持資金1.21億(yi) 元;綜合標準化與(yu) 新模式應用119項,支持資金5.90億(yi) 元。累計支持了7批共2795個(ge) 項目,安排市、區兩(liang) 級財政資金88.5億(yi) 元,有力拉動了智能化改造投資,工業(ye) 企業(ye) 上雲(yun) 超過7000家。
基於(yu) 這一共識,推動重點領域智能工廠建設,全市累計培育了200家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智能製造示範項目33個(ge) ,智能製造新模式項目83個(ge) ,形成了柔性製造、預測性維護、遠程運維等新模式。丹佛斯天津商用壓縮機工廠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wei) 引領第四次工業(ye) 革命智能製造的“燈塔工廠”,海爾打造了全球唯一的5G洗衣機筒柔性生產(chan) 智能工廠。智能科技產(chan) 業(ye) 營業(ye) 收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ye) 和限額以上信息服務業(ye) 比重達到24.8%,成為(wei) 引領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基於(yu) 這一共識,建立高端裝備培育計劃,2021年遴選出120項裝備製造領域關(guan) 鍵技術項目,促進核心基礎零部件、關(guan) 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和產(chan) 業(ye) 技術基礎創新,推動重點領域首(台)套產(chan) 品研發創新。一批核心技術和智能製造裝備取得突破,具有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高速並聯機器人係統成功研發,華海清科研製的化學機械拋光裝備填補了我國CMP設備技術空白,天津朗譽科技研製成功了國內(nei) 首台240噸重載AGV,解決(jue) 了轉向、承重、使用壽命等難題……
引育新動能
引的是“創新驅動”,育的是“智能引擎”
“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是不可能真正強大起來的,隻能是大而不強。”沿著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天津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精心引育新動能,大幅提升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比重,堅決(jue) 關(guan) 停“散亂(luan) 汙”企業(ye) ,著力破解“鋼鐵圍城”“園區圍城”,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幾年間,江天重工、軋三、天豐(feng) 三家鋼鐵企業(ye) 順利退出,轄區鋼鐵產(chan) 能減到1500萬(wan) 噸左右;累計完成246個(ge) 園區治理,整合形成以國家級園區為(wei) 龍頭、市級園區為(wei) 支撐的空間格局;主動關(guan) 停2.2萬(wan) 家“散亂(luan) 汙”企業(ye) ,加快淘汰落後產(chan) 能和過剩產(chan) 能,為(wei) 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騰出寶貴空間;全市入選“國家隊”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等稱號的綠色製造示範單位突破120家,躍居全國第二;低碳轉型有效推動,持續推進工業(ye) 節能減排、清潔生產(chan) 和資源循環利用,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能耗下降8.5%,工業(ye) 水、工業(ye) 固廢綜合利用水平持續保持全國前列。
78歲的餘(yu) 景岐,在天津銀龍預應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了大半輩子,至今仍堅守總工程師崗位。
“我們(men) 生產(chan) 的鋼絲(si) 表麵,有多條螺旋上升的條形凸起,就像一條條肋骨包裹著鋼絲(si) ,這就是‘螺旋肋’名稱的由來。不要小看這些‘肋骨’,它們(men) 大大增加了混凝土和鋼絲(si) 的附著力和黏結度。生產(chan) 的螺旋拉拔模具的設計和製造,裏頭是一個(ge) 很複雜的幾何結構,外國人始終鬧不清這個(ge) 結構,直到現在,在外頭做這模具的很多,效仿這樣做的,它也做不好。” 餘(yu) 景岐自豪地說。
記者在銀龍股份2021年三季報上看到,其主營收入與(yu) 歸母淨利潤在2021年前三季度分別實現了33.72%與(yu) 38.49%的增長,達到24.63億(yi) 元與(yu) 1.36億(yi) 元。
因為(wei) 掌握了獨門絕技,銀龍股份入選工信部日前印發的第六批國家級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名單。在這份光榮的名單上,已有16家天津企業(ye) 位列其中。
“支持長期專(zhuan) 注於(yu) 製造業(ye) 特定細分產(chan) 品市場,不斷提升生產(chan) 技術和產(chan) 品市場占有率,對被認定為(wei) 國家級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的企業(ye) 、產(chan) 品,一次性分別給予1000萬(wan) 元、300萬(wan) 元獎勵。”2021年天津市修訂智能專(zhuan) 項資金支持方向細則時,專(zhuan) 門對此獎勵。
對成長為(wei) 參天大樹的給予獎勵,也不忘對破土而出的幼苗給予培植。
2019年,市中小企業(ye) 信用融資擔保中心的工作人員接觸到天津所托瑞安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時,公司上年收入僅(jin) 2400萬(wan) 元,由於(yu) 前期科研及產(chan) 品開發大量投入,經營持續虧(kui) 損。
“當時,我們(men) 無實物資產(chan) 可以提供抵押,融資渠道受限。擔保中心了解到我們(men) 的市場定位及發展規劃後,當年把我們(men) 納入擔保中心‘津種子’企業(ye) 培育計劃,通過‘智能通’產(chan) 品給予2900萬(wan) 元融資擔保貸款支持,並主動降低擔保費率,幫我們(men) 解決(jue) 了資金困難。”回首往昔,所托瑞安首席技術官竇汝振滿懷感激。
資金有了,所托瑞安當年實現扭虧(kui) 為(wei) 盈,收入達1.1億(yi) 元,淨利潤達1748萬(wan) 元。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舉(ju) 行,所托瑞安作為(wei) 主要參研單位研發的“陸用自主導航技術及應用”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截至目前,市擔保中心已支持20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累計為(wei) 81家‘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提供融資擔保服務超過11億(yi) 元;近5年累計為(wei) 2760家企業(ye) 提供融資擔保貸款59.74億(yi) 元。根據相關(guan) 數據測算可為(wei) 企業(ye) 新增收入238.94億(yi) 元,增加企業(ye) 納稅9.56億(yi) 元,新增就業(ye) 崗位7.47萬(wan) 個(ge) 。”擔保中心主任楊東(dong) 祥告訴記者。
在創新驅動下,天津市產(chan) 業(ye) 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國家級企業(ye) 技術中心累計達到71家,位列全國重點城市第3名。中科曙光成為(wei) 國家先進計算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現代中藥創新中心成為(wei) 國家和地方共建國家級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實現零的突破。中科院工生所、天津藥研院、中汽中心、天津市“芯火”雙創基地(平台)等一批產(chan) 業(ye) 創新平台在津沽大地紮根。
信創產(chan) 業(ye) 全國領先,打造了涵蓋芯片、操作係統、數據庫、服務器的完整產(chan) 業(ye) 鏈,信創海河實驗室建設全麵展開,飛騰中央處理器(CPU)+麒麟操作係統(OS)構成的“PK”體(ti) 係,成為(wei) 國家信創工程主流技術路線,市場占有率接近80%。“天河三號”百億(yi) 億(yi) 次超算、康希諾重組埃博拉病毒疫苗和新冠疫苗、“神工”腦機交互係統、華海清科12英寸拋光設備等一批關(guan) 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先有骨頭後有肉
肉長在骨上,才能防止“脫實向虛”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骨之不立,肉將焉在?
製造業(ye) 是天津的底蘊所在,也是筋骨所在、脊梁所在。現代經濟競爭(zheng) ,尤其是區域經濟競爭(zheng) ,往往不是某個(ge) 企業(ye) 的零星突圍,或市場主體(ti) 的單打獨鬥,而是產(chan) 業(ye) 鏈的競爭(zheng) ,是一二三次產(chan) 業(ye) 的融合比拚,其中製造業(ye) 的支撐作用不可或缺。
想起今年大年初二,公司就迎來市工信局負責人噓寒問暖,現場解決(jue) 實際問題,葉德洪感慨萬(wan) 千。
葉德洪是恩智浦半導體(ti) 中國有限公司負責新產(chan) 品引進的部門負責人。他告訴記者,2021年,恩智浦在全球的業(ye) 績達到了110億(yi) 美元,其中四分之一業(ye) 績出自位於(yu) 西青開發區微電子工業(ye) 區的天津公司,實現增幅25%。“這背後離不開天津各部門的支持,大過節的還不忘我們(men) 企業(ye) ,很是感動。”他說,“年初暴發新冠疫情,我們(men) 下遊的包裝配套企業(ye) 位於(yu) 津南區的小站與(yu) 雙港,我們(men) 上遊的原材料需要從(cong) 外省市進津,工信部門及時了解我們(men) 的困難,第一時間為(wei) 我們(men) 解決(jue) 了跨省與(yu) 跨區域通行證,讓疫情造成的影響降為(wei) 最小。”
幫助企業(ye) “強筋健骨”,錨定製造業(ye) 立市發展戰略,走好走實高效集約發展之路,天津選擇的抓手是“產(chan) 業(ye) 鏈”。
“天津瞄準12條重點產(chan) 業(ye) 鏈,通過抓運行、抓企業(ye) 、抓項目、抓園區、抓人才、抓創新、抓政策,關(guan) 鍵環節一體(ti) 串聯,市領導任鏈長親(qin) 自謀劃,各區主動作為(wei) ,強化部門協同、市區聯動,形成強大攻堅合力。”市工信局副局長任洪源說。
僅(jin) 以2021年應對電力平衡緊張形勢為(wei) 例,天津市除了加強與(yu) 國家有關(guan) 部門及相關(guan) 省(區、市)溝通協調,千裏奔赴異地爭(zheng) 取電力指標和煤炭資源支持外,還專(zhuan) 門成立16個(ge) 服務專(zhuan) 班,走訪2萬(wan) 餘(yu) 戶企業(ye) ,成功應對解決(jue) 了電力缺口。
對於(yu) 寧河區來說,2021年製造業(ye) 產(chan) 值占規上工業(ye) 產(chan) 值的比重達到99%,規模以上工業(ye) 實現了41.7%的增長,要保障製造業(ye) 後續動能,最要緊的是補齊高端人才儲(chu) 備不足的短板。
3月9日,寧河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牽手天津市渤海國資人力資源開發服務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新公司開啟人才管理新事業(ye) ,提升對全區人力資源的調度、服務水平,麵向國內(nei) 外吸引青年才俊。“我們(men) 要在原先實施的給予新引進高層次人才最高80萬(wan) 元購房補貼以及交通、生活補助基礎上,給予更多獎勵支持,實現‘人才+項目’融合落地。”寧河區人社局局長牛會(hui) 明介紹。
“我們(men) 區明確今後5年要堅持製造強區,形成五大主導產(chan) 業(ye) ,2022年計劃安排英利高效組件智能製造、超細晶高強高導銅線、金輪智能電動自行車製造等107個(ge) 重大項目,總投資額將超160億(yi) 元,打造一批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跑出動能轉換‘加速度’。”寧河區委常委、副區長沈潔信心滿滿。
2021年,全市在鏈企業(ye) 產(chan) 值、增加值占規上工業(ye) 企業(ye) 的比重分別為(wei) 60%、72.7%,有力支撐帶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信創、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鏈增加值增速分別達到31.5%、24%、22.3%,形成有力示範帶動,探索出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天津市產(chan) 業(ye) 鏈工作的經驗做法,獲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通報表揚。”市工信局研究室主任楊冬梅說。
卸下“數字包袱”,擺脫“速度情結”,把製造業(ye) 發展的著力點放在拚質量、拚效益、拚綠色上,天津收獲的是產(chan) 業(ye) 結構的優(you) 化升級──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突破2萬(wan) 億(yi) 元,工業(ye) 增加值達到5224.6億(yi) 元,占全市GDP比重達到33.3%,其中製造業(ye) 比重達到24.1%,比上年提高2.3個(ge) 百分點;高技術產(chan) 業(ye) (製造業(ye) )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比重達到15.5%,比2016年底提升2.9個(ge) 百分點;石化、冶金、紡織三大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比重為(wei) 35%,比“十二五”下降13.7個(ge) 百分點。
製造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25%,這是天津製造業(ye) 錨定的“十四五”末目標。屆時,以智能科技產(chan) 業(ye) 為(wei) 引領,以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為(wei) 重點,以裝備製造、汽車、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為(wei) 支撐的“1+3+4”現代工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將構建完成。
“‘十四五’末基本建成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打造國家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天津正持續著製造業(ye) 立市發展戰略的實踐,朝著宏偉(wei) 目標大步邁進。(記者 王立文 吳巧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