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知識產權事業穩步推進(穩健前行開新局)

發布時間:2022-03-17 11:59: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走進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ye) 生物技術研究所,一麵寬大的專(zhuan) 利牆映入眼簾,牆上密集排列著各式各樣的專(zhuan) 利證書(shu) :氨基酸、酶製劑、天然產(chan) 物、有機酸……以生物製造為(wei) 代表的創新鏈,從(cong) 這裏不斷延伸,連接醫藥、化工、材料、能源、環保等產(chan) 業(ye) 。

  截至目前,該研究所已累計申請專(zhuan) 利超1000件,其中已授權專(zhuan) 利400多件,發明專(zhuan) 利占比超過95%;累計開展專(zhuan) 利合同交易300多項,實現交易金額超13億(yi) 元。知識產(chan) 權量質齊升,成為(wei) 該研究所加快突破前沿技術、積極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一個(ge) 縮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chan) 權就是保護創新。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強化知識產(chan) 權保護,營造各類所有製企業(ye) 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

  作為(wei) 我國創新發展的重要製度保障,知識產(chan) 權始終與(yu) 科技創新同頻共振,為(wei) 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2021年,我國發明專(zhuan) 利授權69.6萬(wan) 件,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截至2021年底,我國發明專(zhuan) 利有效量為(wei) 359.7萬(wan) 件,其中國內(nei) 發明專(zhuan) 利有效量為(wei) 270.4萬(wan) 件;受理PCT國際專(zhuan) 利申請7.3萬(wan) 件。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我國位居世界第十二位。

  知識產(chan) 權質量效益提升——

  走進京東(dong) 方的生產(chan) 車間,隻見一片忙碌景象。機械臂托起薄如蟬翼的玻璃基板,放置在生產(chan) 線的起始端。自動化設備高速運轉,經過近百道工序,玻璃基板變成了大大小小的電視屏、電腦屏、手機屏。

  目前,全球每4個(ge) 智能顯示終端裏,就有1塊顯示屏來自京東(dong) 方。這樣的成績,歸功於(yu) 企業(ye) 的創新“基因”——手握7萬(wan) 多件可使用專(zhuan) 利、連續多年躋身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專(zhuan) 利排名全球前十。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劉東(dong) 表示:“產(chan) 業(ye) 創新的顯著特征之一,就是發明創造的大量湧現。前沿技術領域專(zhuan) 利儲(chu) 備不斷加強,有效發明專(zhuan) 利維持年限結構持續優(you) 化,反映出知識產(chan) 權價(jia) 值越來越得到市場認可,知識和技術在生產(chan) 要素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國內(nei) 擁有發明專(zhuan) 利企業(ye) 數量穩定增加——

  “從(cong) 申請第一件專(zhuan) 利到申請第100件專(zhuan) 利,我們(men) 用了499天;從(cong) 申請第101件專(zhuan) 利到第500件專(zhuan) 利,我們(men) 隻用了528天。”位於(yu) 江蘇蘇州的智能清潔產(chan) 品領域創新企業(ye) 追覓科技,創始人俞浩在談及發展曆程時,給出一組直觀的數字。

  高速數字馬達是智能清潔產(chan) 品的關(guan) 鍵所在。從(cong) 10萬(wan) 轉、12.5萬(wan) 轉、15萬(wan) 轉再到16萬(wan) 轉,俞浩帶領團隊不斷突破高速數字馬達“臨(lin) 界速度”,並從(cong) 結構、流體(ti) 、材料、機電控製、噪聲等方麵布局了120多件專(zhuan) 利。截至2021年11月底,追覓科技全球累計申請專(zhuan) 利達1754件,其中發明專(zhuan) 利申請562件,PCT國際專(zhuan) 利申請119件,累計獲得授權專(zhuan) 利859件。

  隨著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市場為(wei) 導向、產(chan) 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ti) 係日益健全,更多企業(ye) 正在把“要我創新”變為(wei) “我要創新”。“科技創新能力轉向‘跟跑、並跑、領跑並存’,部分企業(ye) 邁進技術前沿,並把創新作為(wei) 自身發展的生命線,使得企業(ye) 發明專(zhuan) 利申請量、授權量雙雙增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呂薇說。

  截至2021年底,我國國內(nei) 擁有有效發明專(zhuan) 利的企業(ye) 29.8萬(wan) 家,較2020年底增加5.2萬(wan) 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ye) 擁有有效發明專(zhuan) 利121.3萬(wan) 件,占國內(nei) 企業(ye) 有效發明專(zhuan) 利總量的63.6%。

  知識產(chan) 權運用向更大範圍拓展——

  “以前都是通過土地、房產(chan) 等有形資產(chan) 抵押貸款。現在專(zhuan) 利也能夠幫助企業(ye) 融資,‘軟知識’變成了‘硬資產(chan) ’。”廣東(dong) 惠州碩貝德無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何偉(wei) 說。2021年1月,該企業(ye) 有一批新產(chan) 品急需量產(chan) ,卻遇到了資金困難。建行廣東(dong) 省惠州市分行以專(zhuan) 利權質押作為(wei) 補充擔保,為(wei) 公司提供了5000萬(wan) 元信貸支持,幫助企業(ye) 順利投產(chan) 。

  知識產(chan) 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近年來,我國知識產(chan) 權運用向更大範圍拓展,為(wei) 進一步發揮知識產(chan) 權價(jia) 值,提供了新途徑。2021年,全國專(zhuan) 利、商標質押融資登記金額達到3098億(yi) 元,同比增長42%。

  在貴州,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nong) 業(ye) 加快發展,茶葉、辣椒、刺梨等種植規模居全國前列。“利用我們(men) 研製的微生物藥劑,農(nong) 藥殘留降解率大幅提升。”貴州大學農(nong) 學院教授吳小毛,經常輾轉於(yu) 省內(nei) 各大產(chan) 業(ye) 基地,帶領團隊主攻農(nong) 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新技術,2021年已有3項專(zhuan) 利獲得了授權。目前,他正和農(nong) 資企業(ye) 商談合作,希望將這些專(zhuan) 利技術盡快應用於(yu) 生產(chan) ,讓更多農(nong) 民品嚐成果轉化的“甜頭”。

  北京大學國際知識產(chan) 權研究中心主任易繼明表示:“‘十四五’開局,隨著知識產(chan) 權數量和質量的提升,國家核心競爭(zheng) 力也將進一步提升,對實現更有效率、更加開放、更加公平、更加安全的可持續發展,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意義(yi) 。”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17日 01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