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三圈”各自優勢 服務融入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晉北、晉南、晉東(dong) 南,三個(ge) 城鎮圈內(nei) 的城市,不僅(jin) 地理上相連接,而且都有著深厚的曆史文化和社會(hui) 淵源。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hui) 以來,雁門關(guan) 外、河東(dong) 大地、上黨(dang) 老區,乘山嶽偉(wei) 岸之氣,披大河泱泱之勢,迸發巨大發展動力。在我省城鄉(xiang) 區域發展新布局裏、在生產(chan) 要素的新優(you) 化間、在經濟發展的新方式中,“三圈”內(nei) 各市立足區域優(you) 勢積極破題,主動扛責擔當,主動服務和融入我省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晉北城鎮圈:借勢賦能融入區域協作
同朔兩(liang) 市毗鄰,一直以來都有廣泛的合作與(yu) 交流。桑幹河貫穿大同與(yu) 朔州,在流域治理上,雙方加強生態修複、綜合治理等方麵的合作,共同打造了晉北生態區。作為(wei) 京津冀的“上遊”,在生態建設上,兩(liang) 市實現共建共享,共同打造環京津冀的生態屏障。正在推進建設的集大原高鐵連接大同、朔州兩(liang) 市,交通基礎建設的互聯互通,又為(wei) 兩(liang) 市在經濟、文旅等方麵的深度合作打下基礎。
晉北城鎮圈的建設為(wei) 大同、朔州兩(liang) 市的發展拓展了新空間、注入新活力、帶來了新機遇。發揮各自產(chan) 業(ye) 和區位優(you) 勢,提升能源領域合作的同時,立足晉北風光和電力優(you) 勢,按照“風光水火儲(chu) ”和“源網荷儲(chu) ”兩(liang) 個(ge) 一體(ti) 化思路,整合新能源資源,規劃建設綠電送京、晉電外送通道,服務國家的能源戰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無論是雁門關(guan) 生態畜牧經濟區的建設,還是晉北城鎮圈的建設,大同正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搶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打造對外開放新平台,主動融入和服務全省發展戰略。大同市政協副主席、發改委主任王宏栓說:“為(wei) 打造高起點、高標準的晉北城鎮圈,大同與(yu) 朔州將強化協同發展,依托各自優(you) 勢,向內(nei) 提升凝聚力,向外拓展影響力,目前已形成初步合作建設思路。”
朔州市圍繞全力打造轉型綜改示範高地,加快構建支撐轉型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通過集中打造千億(yi) 級低碳矽芯產(chan) 業(ye) 園區,推進零碳機場、零碳高鐵站、零碳園區建設,不斷鞏固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陶瓷、醫藥、高新技術等產(chan) 業(ye) 集群。朔州市委副秘書(shu) 長、市委政研室主任鄭羽說,我們(men) 圍繞“一群兩(liang) 區三圈”城鄉(xiang) 區域發展新布局謀劃推進一批重點項目,通過全力打造“四大高地”,加快建設現代化的塞上綠都,在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爭(zheng) 先崛起。
同是我省首批能源互聯網試點城市,兩(liang) 地合作顯然不止於(yu) 此,大數據算力、零碳電力的技術合作,正開辟出“雙碳經濟”的新模式。雙方未來的攜手中,打造能源革命創新高地,加快建設開放共贏的能源合作體(ti) 係,發揮各自優(you) 勢彰顯出區域特色,進而在晉北城鎮圈的建設中推動經濟、文化、旅遊、康養(yang) 等全域化融合式發展。
晉南城鎮圈:善作善為(wei) 增強競爭(zheng) 優(you) 勢
眼下,臨(lin) 汾市正以開展“項目建設年”為(wei) 契機,抓緊製定可操作、能落地、見成效的實施方案,立足晉南城鎮圈與(yu) 山西中部城市群協同發展,全力推進黃河流域綠色崛起轉型樣板城市、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城市“雙城”建設,建立項目庫,把“雙城”建設落實到一批專(zhuan) 項行動、重點工程、重大任務和具體(ti) 項目上。各縣(市、區)也結合自身實際,製定具體(ti) 行動計劃,全力打造黃河流域樣板縣,共同建立起推進全市“雙城”建設的工作矩陣,全力推動“雙城”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
臨(lin) 汾市委政研室主任張建山認為(wei) ,《關(guan) 於(yu) 推動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與(yu) 省第十二次黨(dang) 代會(hui) 精神一脈相承,是一個(ge) 貫徹中央要求、符合山西實際,既全麵係統、又特色鮮明的指導意見。作為(wei) 臨(lin) 汾來講,就要以“1355”戰略、“雙城”建設為(wei) 牽引,積極打造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先導區、黃河中遊綠色崛起引領區、晉陝豫協同發展示範區、黃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複興(xing) 樣板區“四區”,並以“雙十路徑”,在黃河流域建設綠色能源發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低碳轉型、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聚等10個(ge) 示範樣板,在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打造先進製造業(ye) 、商貿物流、特優(you) 農(nong) 產(chan) 品等10個(ge) 區域中心。
運城地處黃河之東(dong) ,地界輪廓像一個(ge) 不規則的三角形,鑲嵌在山西省的西南端,優(you) 勢在於(yu) 地處晉陝豫黃河金三角中心區域,承東(dong) 啟西、貫通南北、輻射中原,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運城機場三位一體(ti) 的立體(ti) 化交通格局已經形成。黃河流經長、森林覆蓋率高、濕地麵積廣,是山西生態條件最好的城市,但運城的不足在於(yu) 城鎮化發展質量偏低,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力弱,城鎮功能不完善,基礎設施短板突出,治理能力不強,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水平低。
在運城學院文化旅遊係主任屈學書(shu) 看來,精準的戰略定位是城市發展的基礎和遵循,運城要堅持一體(ti) 化、網絡化、緊湊化、精致化、生態化、特色化的城市發展思路,努力建設高標準生態城市、高品位文化城市、高品質宜居城市。麵對新機遇,運城要憑借獨特的地理位置優(you) 勢,加快融入關(guan) 中平原、中原城市群和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協作區,大幅提升發展位勢和區域影響力。
晉東(dong) 南城鎮圈:立足優(you) 勢爭(zheng) 做示範標杆
春回大地,位於(yu) 長治市區的漳澤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內(nei) ,如織的遊人正感受愜意。2021年以來,按照自然生態、濕地風貌、濱水特色的原則,長治市在這裏建成了環湖馬拉鬆賽道、城市多功能陽台、園林式文旅服務中心,同步推進的老城改造中,實施了37項城建重點工程,新建和改造主城區道路41公裏,建成8座立交橋,打通了“東(dong) 山西水”快速通道。
“建設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示範區,打造現代化太行山水名城,這一係列重要部署,進一步明確了長治在全省‘一群兩(liang) 區三圈’城鄉(xiang) 區域發展新布局中的戰略地位。”長治市潞州區委書(shu) 記崔雲(yun) 峰表示,“我們(men) 將始終把自身發展置身至全省和全市大局中考量推進,在高質量建設晉東(dong) 南城鎮圈中樹立雄心壯誌,奮力建設現代化太行山水名城中心區,爭(zheng) 當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示範區排頭兵。”
15分鍾生活圈、城市群數字網絡城管體(ti) 係正為(wei) 長治人帶來更多便捷。尤其以全國第一的成績入選全國係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20家示範城市後,作為(wei) 老工業(ye) 基地和資源型城市的長治,正通過持續開展藍天、碧水、淨土專(zhuan) 項整治,一體(ti) 推進“山水氣城”綜合治理,不斷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作為(wei) 中原城市群14個(ge) 核心發展區之一,晉城市打造通往中原城市群和對接長三角的‘橋頭堡’,具有較好的發展基礎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晉城市發改委黨(dang) 組書(shu) 記、主任馬樹敬說,晉城市不斷強化內(nei) 功,夯實基礎,精準發力,錯位發展,全力實現深度融入中原、加強對外合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chan) 總值1912.4億(yi) 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6%。
立足晉東(dong) 南城鎮圈,晉城主動服務山西中部城市群,深度融入中原城市群,不斷完善立體(ti) 、通達的交通網絡,構築立體(ti) 化開放通道,加強與(yu) 山西中部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長三角等區域的高效互聯。以創新驅動塑造區域發展新優(you) 勢,以深度融入中原城市群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群建設為(wei) 支點,以申建“晉東(dong) 南國家級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示範區”為(wei) 契機,全方位高質量承接京津冀、粵港澳和長三角產(chan) 業(ye) 轉移,努力拓展產(chan) 業(ye) 發展新空間;積極推動晉城製造優(you) 勢和鄭州等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在物流樞紐、外貿綜合服務等領域的優(you) 勢相銜接,在光機電、新能源裝備、鋼鐵鑄件等優(you) 勢行業(ye) 大力培育優(you) 勢對外貿易主體(ti) ,全力推動晉城開發區、丹河新城等平台創新發展,加速提升開放平台層級,在山西率先建成內(nei) 陸地區開放型經濟新高地“橋頭堡”。(李家鳴 袁兆輝 郭玉琴 王荔 鄭璐 姚曉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