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足跡】蔡家崖的春天

發布時間:2022-03-23 14:45:00來源: 山西日報

  開欄的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五年來三次親(qin) 臨(lin) 山西考察調研,充分體(ti) 現了黨(dang) 的領袖對老區人民的深切關(guan) 懷,充分體(ti) 現了黨(dang) 中央對山西工作的高度關(guan) 注。3500萬(wan) 幹部群眾(zhong)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在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突破。

  黨(dang) 的二十大將於(yu) 今年隆重召開。我們(men) 沿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山西考察調研的足跡,深入基層一線蹲點采訪,推出“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足跡”主題報道,通過再現經典場景,重溫暖心話語,充分展現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對領袖的衷心擁戴,反映幹部群眾(zhong) 切實把殷殷囑托落實到行動上、體(ti) 現到發展中的生動實踐。

如今的蔡家崖村,正闊步走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大道上。白旭平攝

  興(xing) 縣蔡家崖不是一個(ge) 普通的山村,這裏曾是晉綏根據地的首府,是中共中央晉綏分局和八路軍(jun) 120師師部駐地,是晉綏邊區政治、軍(jun) 事、文化中心,時人譽稱“小延安”。它作為(wei) 陝甘寧邊區的重要屏障,為(wei) 保衛黨(dang) 中央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1948年春,毛主席在這裏發表了兩(liang) 篇著名文獻——《在晉綏幹部會(hui) 議上的講話》和《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

  2017年6月2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山西,第一站就來到蔡家崖。六柳廳外,丁香樹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說:“革命戰爭(zheng) 年代,呂梁兒(er) 女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偉(wei) 大的呂梁精神。我們(men) 要把這種精神用在當今時代,繼續為(wei) 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為(wei) 中華民族實現偉(wei) 大複興(xing) 而奮鬥。”

  仲春時節,細雨蒙蒙。記者沿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足跡再次來到這裏。

  兩(liang) 個(ge) 老八路

  一場春雨過後,蔡家崖到處浸潤著泥土芳香。

  89歲的溫守慧老人拄著拐杖,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慈祥的容顏親(qin) 切而溫暖。說起2017年6月21日那天,老人有說不完的心裏話。“那一天,是我今生最 最幸福的一天,是我永遠忘不了的一天;那一天,我見到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還和他握了手、拉了家常、拍了合影。回想起來,我至今激動不已。”老人的話語裏流露著滿滿的幸福,“我趕上了好日子了,有這樣的領袖,真是咱全國人民的福氣。”旁邊一個(ge) 老漢說:“那可不是麽(me) ,我們(men) 都得感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

  “這幾年,咱們(men) 蔡家崖發生了這麽(me) 大的變化,擺脫了貧困,通上了火車,過上了好日子,做夢都能笑醒!”溫守慧老人給記者劃拉著他的幸福生活,“每個(ge) 月都可以領到上千元的補助,生病住院也能報銷大部分的費用。每年國家還給我們(men) 老戰士補貼1萬(wan) 多元,逢年過節幹部們(men) 也都惦記著我們(men) 這些老人,帶來的米麵糧油都夠吃一年。”

  90多歲的晉綏老戰士劉丙濤家裏掛著一幅珍貴的照片。那是他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合影。

  劉丙濤一直記著當時的情景:“總書(shu) 記握著我的手,我的心咚咚直跳,總書(shu) 記親(qin) 切地問我,多大年齡了?我一下就放鬆了。說八十八了,有您的英明領導,是全國人民的福氣。”5年過去了,每當回憶起那個(ge) 幸福的時刻,老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總書(shu) 記沒忘記晉綏老戰士,我們(men) 要牢記總書(shu) 記的囑托,把紅色精神代代傳(chuan) 承下去。”劉丙濤說。

  劉丙濤的子女說,這些年,老人每天都堅持看新聞聯播,每當在電視裏看到總書(shu) 記的身影,都會(hui) 自豪地說,總書(shu) 記跟我握過手哩。

  在蔡家崖村委會(hui) 院內(nei) ,我們(men) 遇見了蔡家崖村委會(hui) 老幹部溫侯賴,他是蔡家崖曆史變遷的見證者:“蔡家崖是紅色老區。無論是革命年代,還是和平建設年代,我們(men) 蔡家崖人可以自豪地說,時代在變,但我們(men) 跟黨(dang) 走的決(jue) 心沒變。蔡家崖永遠是紅色的。”

  興(xing) 縣縣委書(shu) 記喬(qiao) 雲(yun) 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評價(jia) 了偉(wei) 大的呂梁精神,標注了呂梁精神的新高度,確定了呂梁精神的新坐標,賦予了呂梁精神新的時代內(nei) 涵。我們(men) 要把呂梁精神代代傳(chuan) 承下去,讓紅色基因滲透在一代代人的血脈中。

  蔡家崖村裏的年輕人

  對於(yu) 蔡家崖村的前幾屆幹部,記者很熟悉。時隔一年,記者再次來到這裏時,大部分已是新麵孔。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溫永利,1984年出生,中專(zhuan) 畢業(ye) ,去年冬天換屆剛上任。一見麵,他就興(xing) 奮地告訴記者,蔡家崖村納入新城區規劃以後,進展很快。集中供暖、自來水改造、天然氣入戶正在緊張施工,預計很快就能全部投入使用。

  去年換屆剛剛離任的村幹部溫侯賴說:“有了集中供暖,有了天然氣,這跟城裏有啥差別呀?”他打趣說,“以前娶個(ge) 媳婦,大部分都要到城裏買(mai) 套房,動不動就是幾十萬(wan) 元,現在好了,住在村裏寬房大院,又享受著城裏的生活,誰還去城裏湊熱鬧呢?”

  周圍的群眾(zhong) 七嘴八舌議論開了。

  這個(ge) 說:“興(xing) 縣最好的學校120師學校就在跟前,孩子們(men) 再也不用東(dong) 奔西跑了,家長也省心省錢。”

  那個(ge) 說:“這還不是總書(shu) 記關(guan) 心咱們(men) 老區人民,國家政策這麽(me) 好。”

  村幹部溫利軍(jun) 告訴記者,以前為(wei) 了小家,奮鬥得還不賴,現在該為(wei) 大家做點事了。國家這麽(me) 關(guan) 心蔡家崖,作為(wei) 蔡家崖年輕一代,真該為(wei) 村裏辦點事。以前是一屆三年,現在改成五年了。五年看起來很長,其實也很快,這不,轉眼間就快半年過去了,我們(men) 著急呀。過了正月十五就請技術員給杏樹剪枝,這幾天剛剛澆完水。全村新栽的400畝(mu) 杏林全部進入盛果期,正常年景能收100萬(wan) 斤呢,一斤賣一塊錢,還100萬(wan) 元呢。我們(men) 這幾天正開會(hui) 商議,去大同陽高縣考察一下深加工技術,那裏是有名的大杏主產(chan) 區。還有,就是想把紅色旅遊做起來,前幾年收入還不錯,現在因為(wei) 疫情,影響不小。不過也不要緊,正好抓緊時間考察、規劃、培訓、學習(xi) ,等疫情過去了,肯定很紅火。到那時,晉綏幹部學院也建好了,來的人一定少不了。

  蔡家崖村“兩(liang) 委”新班子裏還有一個(ge) 年輕的老麵孔,叫溫旭亮,今年才36歲,村黨(dang) 支部委員,已經當了12年村幹部。他告訴記者,2018年村裏動工建設的第一批安置房,現在39戶已經全部住進去了。

  “村裏安置房是什麽(me) 意思?”

  村婦聯主任白雪晶解釋說,就是村裏的無房戶和危房戶,這些人家大多是貧困戶。村裏幫助蓋了樓房,一平方米才1500元,就是個(ge) 成本價(jia) 。

  溫旭東(dong) 在新班子裏麵年齡算大一點的,今年44歲。他以前做點小工程,收入也不錯。但是當了村幹部,村裏事多就不便出去了,於(yu) 是就買(mai) 了輛出租車,平時城裏跑跑,有事了一個(ge) 電話就能回來。

  蔡家崖村第一書(shu) 記溫寶泉說,這些年輕人平均年齡才35歲,幹勁兒(er) 真叫個(ge) 足呢。他們(men) 在外麵磨煉了好多年,閱曆廣、見識多、有思想、有幹勁。有這麽(me) 個(ge) 好班底,我這個(ge) 第一書(shu) 記就更有信心了。

  扶貧火車開進蔡家崖

  說起這幾年的變化,最讓老百姓高興(xing) 的是,2018年扶貧火車開進蔡家崖。

  曆史上,興(xing) 縣人去太原,路上不折騰一兩(liang) 天不行。

  蔡家崖村溫狗兒(er) 深有感觸:十幾年前他得了股骨頭壞死,想去太原做手術,當時交通不行,自己又經不起顛簸。無奈去了鄰近省的一個(ge) 縣醫院,畢竟條件不行,落下了後遺症。

  老漢拄根拐杖,拍拍右腿說:“如果當時有火車就好了……”

  如今,興(xing) 縣的交通發生了革命性變化。除了通火車外,高速公路去太原、去離石都是兩(liang) 小時。呂梁飛機場距離蔡家崖90分鍾的高速路程。現在,已經有很多外地人選擇乘飛機到呂梁,前往蔡家崖參觀。

  火車通了,信息靈了,經濟活了,路子寬了。

  5年來,蔡家崖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堅持黨(dang) 建引領,持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發展紅色旅遊等產(chan) 業(ye) ,還成立經濟合作總社,各個(ge) 方麵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村裏有了光伏產(chan) 業(ye) ,收益分紅讓每戶村民年均增收1000多元;村集體(ti) 拿出資金給全體(ti) 村民代繳醫保費用,全村村民醫保參保率達100%,解決(jue) 了村民因病返貧後顧之憂;村內(nei) 增設20多個(ge) 公益崗位,1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輪流上崗;村級衛生所服務更加高效,村醫每天在崗,方便群眾(zhong) 就診,村民看病難問題得到解決(jue) ……

  現在的蔡家崖村早已整村脫貧,正闊步走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大路上。(記者趙峻青)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