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搭電商快車 奔富裕之路
仲春時節,走在太行山區武鄉(xiang) 縣嶺頭村的“微商路”上,映入眼簾的是村民家門口的售貨二維碼,耳邊不時傳(chuan) 來村民直播帶貨的叫賣聲,“三晉微商第一村”的濃厚氛圍撲麵而來。
“穀子施的是農(nong) 家肥,核桃是自家樹上結的,雞蛋是村裏的笨雞下的……”3月22日上午8時許,62歲的村民郭晉平坐在手機前,開始了一天的直播。“郭姐”說,換手機、開微店,是這幾年嶺頭村的新潮流。農(nong) 產(chan) 品借助互聯網就能找到買(mai) 家,農(nong) 戶的腰包越來越鼓。
省商務廳廳長王宏晉對記者說:“近年來,我省農(nong) 村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微商村、淘寶村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已成為(wei)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業(ye) 態、新支撐、新引擎。”
政府搭台電商唱戲
暢通農(nong) 產(chan) 品出山路
春意盎然,道路彎彎。在忻州市靜樂(le) 縣鵝城鎮窯會(hui) 村,記者見到當地的脫貧戶王友紅。以往,每年穀子豐(feng) 收後,王友紅就會(hui) 為(wei) 新小米的銷售犯愁。自從(cong) 靜樂(le) 縣開展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以來,他借助政府建設的電商平台,不僅(jin) 在家門口就能賣掉,而且價(jia) 格還不錯。王友紅高興(xing) 地說:“在網上賣小米,每斤價(jia) 格比原來高了好幾毛錢,很滿意!”
靜樂(le) 縣曾是我省的深度貧困縣,也是2015年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首批綜合示範縣,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曾幾何時,藏在山裏的農(nong) 產(chan) 品,農(nong) 戶常常因為(wei) 賣不出去而傷(shang) 心流淚。現如今,這裏的許多農(nong) 戶加入了電商隊伍,互聯網帶著農(nong) 產(chan) 品“飛”向全國各地,老百姓不再因為(wei) 賣不出去而犯難。
靜樂(le) 縣是我省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工作的縮影。“十三五”期間,我省出台係列配套政策著力健全農(nong) 村電商公共服務體(ti) 係,省商務廳聯合其他職能部門合力推進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工作,支持農(nong) 村電商公共服務體(ti) 係的建設與(yu) 升級,整合郵政、供銷、快遞等資源,圍繞縣域電商公共服務中心,推動電商、物流、培訓等服務產(chan) 業(ye) 集聚發展,促進產(chan) 業(ye) 融合,增強縣域電商公共服務中心服務動能,提升農(nong) 村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綜合服務能力,使得我省農(nong) 產(chan) 品搭上了網絡銷售的快車。
2021年,“十四五”開局之年,我省持續推進此項工作,進一步完善農(nong) 村物流配送體(ti) 係和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緊密對接全國“五縱二橫”鮮活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網絡,大力推廣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技術,著力提高農(nong) 村流通效率,逐步打通農(nong) 村物流“最後、最初一公裏”。
初步統計,通過政府股權投資、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方式,全省累計建設38個(ge) 冷鏈物流集散中心、14個(ge) 綜合性加工配送中心,改擴建40座冷庫,形成了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生產(chan) 、冷鏈物流、倉(cang) 儲(chu) 配送和信息服務等功能的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網絡。
省商務廳市場建設處處長秦建中介紹,目前,全省已有6批59個(ge) 縣(市、區)相繼開展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工作,覆蓋了600多個(ge) 鄉(xiang) 鎮7000多個(ge) 行政村。其中,脫貧地區鄉(xiang) 鎮快遞網絡覆蓋達100%,村級快遞網絡覆蓋達70%以上,建設縣域電商物流配送中心52個(ge) 、村鎮電商服務站點7866個(ge) ,年收發快遞突破20億(yi) 餘(yu) 件。
放下農(nong) 具“玩”起電腦
鼓起群眾(zhong) 增收錢袋子
3月23日,走進臨(lin) 縣電商一條街最大的企業(ye) 山西寶珠山食品有限公司,隻見展櫃裏擺滿了產(chan) 自呂梁山的紅棗、核桃、小米、蓧麵等農(nong) 產(chan) 品,員工們(men) 有的在直播帶貨,有的在更新頁麵,有的在打包發貨……公司經理薛凡永說:“我們(men) 的隊伍從(cong) 創業(ye) 初期的十多人,發展到現在的120餘(yu) 人,員工大多來自當地,他們(men) 放下農(nong) 具,來公司‘玩’起了電腦、搞起了營銷。”
提起從(cong) 事電商行業(ye) 前後的變化,來自臨(lin) 縣高家窪村的李飛飛笑著說:“以前在村裏就是種地,收入少得可憐,自打來公司上班後,一年下來能有5萬(wan) 元的收入,守家在地,小日子過得安逸富足。”
目前,臨(lin) 縣有電商運營主體(ti) 企業(ye) 102家,從(cong) 業(ye) 人員5670餘(yu) 人,年銷售額達6.5億(yi) 元,其中農(nong) 產(chan) 品占66%,直接和間接帶動全縣10萬(wan) 餘(yu) 人受益。在全國脫貧縣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銷售中名列前茅,位居山西第一。
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科教工作站站長張俊彥對記者說:“臨(lin) 縣電子商務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hui) 效益,和我省實施的多項配套創新舉(ju) 措密不可分。”
持續加大電商人才隊伍培訓。我省通過“培訓+實操+跟蹤指導+孵化”的模式,對創業(ye) 致富帶頭人和普通群眾(zhong) 進行培訓,累計培訓47萬(wan) 人(次),發展網商2.9萬(wan) 個(ge) 。一批批服務於(yu) 本地電商的骨幹力量常年活躍在鄉(xiang) 村田野。
不斷擴大電商經營產(chan) 品品種。在推動農(nong) 村電商交易上規模的同時,各示範縣還鼓勵擴大經營產(chan) 品品種,從(cong) 最開始的農(nong) 資產(chan) 品,逐漸擴展到農(nong) 村特色產(chan) 品、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及農(nong) 村旅遊觀光領域的優(you) 質優(you) 勢產(chan) 品和服務,將農(nong) 村潛在資源優(you) 勢化為(wei) 資產(chan) 優(you) 勢,把綠水青山轉為(wei) 增收的金山銀山。
培育農(nong) 村電商強縣和電商強鎮。為(wei) 了進一步助推電商產(chan) 業(ye) 提質升級,在全省選樹陽曲縣、雲(yun) 州區、高平市等11個(ge) 縣(市、區)為(wei) 農(nong) 村電商強縣;篩選婁煩縣靜遊鎮、陵川縣崇文鎮、懷仁市金沙灘鎮等100個(ge) 鄉(xiang) (鎮)為(wei) 農(nong) 村電商強鎮。這些強縣和強鎮在公共服務、物流配送、人才培養(yang) 、品牌培育、網絡營銷、農(nong) 村消費、產(chan) 業(ye) 發展等方麵率先發力,起到了更好的示範引領作用。
截至2021年底,全省示範縣建設縣域電商公共服務中心51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展示體(ti) 驗中心51個(ge) ,入駐電商公共服務中心企業(ye) 1000多個(ge) ,累計網絡銷售151.1億(yi) 餘(yu) 元,電商企業(ye) 自建或對接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等1100多個(ge) ,電商已成為(wei) 帶動群眾(zhong) 增收的最有效途徑之一。
打造區域公用品牌
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支撐
時下,正值呂梁山梨果樹春管節點,隰縣兩(liang) 川、七塬、八大溝的田野上,到處都是果農(nong) 們(men) 對梨果樹進行春剪的身影。
3月25日,陽頭升鄉(xiang) 竹幹村九鑫電商服務站站長、玉露香梨種植大戶王海萍,站在自家地頭指揮技術人員對梨樹進行修剪。她認真地說:“隻有加強對梨樹的科學管護,才能保證玉露香梨的品質,才能不辜負‘隰縣玉露香梨’這塊金字招牌。”
正是得益於(yu) “隰縣玉露香梨”區域公用品牌,得益於(yu) 電子商務的普及,隰縣80%的土地種植果樹,80%的農(nong) 民從(cong) 事果業(ye) 生產(chan) ,80%的農(nong) 業(ye) 收入來源於(yu) 果樹,80%的脫貧戶走上小康路。一顆梨成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支點。
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的創建,不僅(jin) 能提升農(nong) 業(ye) 行業(ye) 整體(ti) 形象,更能增強農(nong) 產(chan) 品的市場競爭(zheng) 力,實現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甚至推動一個(ge) 地區的發展。近幾年,我省在推進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工作中,注重打造農(nong) 產(chan) 品區域公用品牌,培育與(yu) 引進優(you) 特新品種,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健康發展提供物質保障。
發展特優(you) 農(nong) 產(chan) 品,創建區域公用品牌。省商務廳在組織各示範縣開展農(nong) 產(chan) 品“三品一標”認證檢測工作的同時,加強與(yu) 院校、專(zhuan) 業(ye) 團隊以及電商平台合作,著力打造縣域公用品牌。目前共發布了40多個(ge) 縣域公用品牌。包括“隰縣玉露香梨”“一方糧川”“一品嵐州”“吉地吉品”“塬穀石樓”等在內(nei) 的品牌有力提升了縣域電商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的銷售額。
開展特色活動,擴大品牌知名度。為(wei) 做好品牌宣傳(chuan) 提升工作,各示範縣依托區位、曆史、文化、產(chan) 品優(you) 勢,紛紛舉(ju) 辦特色節慶活動。其中永和縣、石樓縣、武鄉(xiang) 縣、壺關(guan) 縣分別組織開展了槐花節、蜂蜜推介、梅杏品嚐、旱地西紅柿文化節等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銷對接活動,有力地擴大了示範縣農(nong) 產(chan) 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與(yu) 此同時,通過品牌打造計劃,各示範縣還積極走出去推介區域公用品牌。在第二十一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hui) 上,神池縣的芩北牌小米、吉縣蘋果等10種農(nong) 產(chan) 品獲得金獎;“運城蘋果”和“吉縣蘋果”榮登2020蘋果區域公用品牌聲譽10強榜單;“大同黃花”“沁州黃小米”“嵐縣土豆”三個(ge) 產(chan) 品獲得中國百強農(nong) 產(chan) 品區域公用品牌;“萬(wan) 榮蘋果”在第十五屆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博覽會(hui) 上被授予中國“十大蘋果”稱號……這些榮譽是我省打造區域公用品牌的生動實踐。品牌打造倒逼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的轉型升級,有力促進電商產(chan) 業(ye) 的健康發展。
省商務廳副廳長梁誌勇說:“我國是農(nong) 產(chan) 品大國,發展農(nong) 村電商有利於(yu) 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資源的優(you) 化配置,有利於(yu) 提高農(nong) 村經營者的市場競爭(zheng) 力,有利於(yu) 提高農(nong) 村地區人民的生活質量,農(nong) 村電商是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有力支撐。”(記者李全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