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黨員,實際行動是給寶寶最好的胎教!
醫務工作者正在進行核酸檢測。 牛建才攝
“走,馬上出發,去核酸檢測現場,一定盯住‘一米線’啊,還有物資不到位的抓緊催,昨天發現‘大門’管理的問題今天再看看……”3月21日一大早,滄州市運河區西環中街街道紀工委書(shu) 記、監察組組長高蕊又開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高蕊是一名懷有近6個(ge) 月身孕的準媽媽,為(wei) 快速有效阻斷疫情擴散風險,在街道辦疫情防控部署後,高蕊組織轄區監督力量,每天都要深入該街道14個(ge) 社區、7個(ge) 小區,就有關(guan) 防疫工作任務進行監督檢查。
拚圖一:勇擔當、衝(chong) 在前 防控一線黨(dang) 旗飄揚
對於(yu) 有孕在身的她來說,體(ti) 力是一大考驗。“高書(shu) 記工作太負責了。她的敬業(ye) 態度,讓我們(men) 這些男同誌都自愧不如。”西環中街街道辦工作人員穆偉(wei) 華介紹說,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高蕊就一直衝(chong) 在疫情防控一線。
高蕊在社區防控一線開展工作。 劉洪良攝
據介紹,監督中,有時偶爾感到不適,她會(hui) 找個(ge) 地方坐一會(hui) ,然後繼續起身投入工作……
“剛開始那會(hui) 兒(er) ,由於(yu) 4天連續‘作戰’,高書(shu) 記曾因身體(ti) 不適被同事送回家。就是在家,她也不閑著,每天打電話、做溝通、理問題,安排監督檢查事項,想盡一切辦法督促問題整改。”穆偉(wei) 華介紹說,沒過兩(liang) 天,身體(ti) 稍有好轉,高蕊又回到了疫情防控一線。
據介紹,截至目前,高蕊所在的西環中街街道紀工委共發現並監督立行立改問題23個(ge) ,有效地推動了當地的疫情防控。對於(yu) 為(wei) 何要奮戰在防控一線,高蕊說,“我是黨(dang) 員,實際行動是給寶寶最好的胎教。”
其實,為(wei) 了疫情防控“勇擔當、衝(chong) 在前”,是滄州黨(dang) 員幹部的普遍選擇。最近,一段社區工作人員在電梯暈倒的視頻刷爆了滄州人的朋友圈。在視頻中,這名工作人員進入電梯後就倚靠在了電梯一側(ce) ,隨即身子向下滑去,險些跌坐在地。好在另一名工作人員緊急將他扶住,最終短暫休息後,兩(liang) 人踉踉蹌蹌地走出了電梯。
這名暈倒的工作人員是運河區名著社區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王帥。疫情發生後,他和社區其他工作人員迅速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截至18日,已經在社區堅守了10天。同事們(men) 說,這些天,王帥就像陀螺一樣忙個(ge) 不停,協助核酸檢測、幫助運送物資、解決(jue) 特殊人員困難,哪裏有需要,哪裏就有他的身影。
拚圖二:“誌願紅”在疫情防控一線綻放
除了挺身而出的黨(dang) 員幹部,在疫情防控的緊要關(guan) 頭,一抹“誌願紅”正穿梭在滄州市各社區,他們(men) 用行動傳(chuan) 遞愛心,用笑容融化汗水。
河間市的誌願者身穿紅馬甲在防控一線提供誌願服務。 李世文攝
為(wei) 快速有效阻斷疫情擴散風險,自3月13日起,滄州市在全域啟動全員核酸檢測工作。為(wei) 解決(jue) 老舊小區老年人多、流動人口多、疫情防控信息不能及時傳(chuan) 達到位等問題,確保全員核酸檢測工作科學有序、快速開展,在社區組織推動下,廣大社區誌願者第一時間站了出來,衝(chong) 上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線。
“一般早上6點半開始核酸檢測,我們(men) 5點多就要進行各項準備工作。”家住運河區襆園社區襆園新村小區的趙勝濤,今年30歲,是共青團滄州市委的工作人員。自3月8日疫情發生以來,他就投入到社區疫情防控誌願服務中來,他說,“疫情當前,人人有責。能夠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累點也值得。”
“我年輕,多跑兩(liang) 趟沒問題!”說這話的是參與(yu) 蔬菜運送的誌願者李冬生。他在鳳凰城社區誌願者裏是個(ge) “多麵手”,核酸檢測時,他發現有名誌願者突發不適,就立即頂上。在核酸檢測後,完成“本職任務”的他,又參與(yu) 了物資配送、宣傳(chuan) 巡邏等工作……
像他們(men) 一樣的居民誌願者還有很多。自市文明辦、市委組織部、團市委、市婦聯等黨(dang) 政機關(guan) 、群團組織積極發出招募令後,廣大居民紛紛報名參與(yu) 到誌願服務中來。
自3月8日以來,該市19個(ge) 縣(市、區)共成立黨(dang) 員誌願服務隊和社區服務隊5886支,共有11萬(wan) 餘(yu) 名誌願者安全有序參與(yu) 社區疫情防控政策宣傳(chuan) 、生活物資配送、協助核酸檢測、小區人員管理等疫情防控誌願服務工作。目前,繼續實行臨(lin) 時應急管控措施的主城區,依然有26000餘(yu) 名誌願者、繼續堅守在疫情防控誌願服務崗位。
拚圖三:到處是“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這幾天,26歲的張振一直在社區忙著為(wei) 居民采集核酸樣本。張振一家四口都是醫務工作者,身為(wei) 醫生的父母同樣忙碌在核酸采集一線,他的哥哥則守在醫院,為(wei) 患者服務。
“辛苦了!喝點熱水吧!”滄州當地居民為(wei) 雪天裏堅守的抗疫白衣工作者送去暖心的熱水。 牛建才攝
張振是滄州市人民醫院胃腸外科的護士。去年,他曾到槁城支援核酸采集工作。這一次,接到緊急任務通知後,有核酸采集經驗的他再次與(yu) 同事奔赴核酸采集點。“前幾天我們(men) 在河西北街社區采集核酸,每人每天大概要采600餘(yu) 人的樣本。”電話裏,張振的聲音略微沙啞。
淩晨4點起床、厚重的防護服一穿就是六七個(ge) 小時、握著棉簽的手被酒精手消劑弄得冰涼……麵對這些,張振一直在堅持著。張振的父母和哥哥都是醫生。跟張振一樣,疫情發生以來,他的哥哥張賀就沒有回過家,始終守在醫院裏自己的崗位上。
原來,除了值班的日子,張振一家四口每天都會(hui) 見麵。如今,他們(men) 隻能利用晚上不忙的時候用手機聊聊天。
像張振一樣,全家挺身而出的還有滄縣大官廳鄉(xiang) 謝官廳村村醫謝恩臣一家。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謝恩臣就帶著妻子黃鳳英、女兒(er) 謝嘉諾一起為(wei) 村民們(men) 采集核酸。
謝恩臣行醫多年,技術精湛、待人和善。疫情發生以來,他按照鄉(xiang) 衛生院和村“兩(liang) 委”的安排,扛起了給全村百姓進行核酸采集的責任,在村廣場做完采集工作以後,還要為(wei) 居家隔離戶進行采集。在完成本村的核酸采集任務後,他還要參與(yu) 鄰村甚至周邊鄉(xiang) 鎮連夜進行的核酸采集。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石家莊、秦皇島等兄弟城市的醫護人員紛紛馳援滄州,作為(wei) 本地的醫務工作者,更有義(yi) 務將自己的工作做好。”謝恩臣介紹說。
來自滄州的統計顯示,截至3月16日,共有來自省內(nei) 各市397個(ge) 負壓救護車組(一輛救護車、一名醫護人員、一名司機為(wei) 一組)以及140名外地核酸檢測人員、30名流調人員、12家核酸檢測機構馳援滄州,和本地工作人員一同構築起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
當地人說,他們(men) 既是“從(cong) 天而降的英雄,也是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