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跑科創板 江蘇全方位服務“硬科技”
3月22日,和元生物、均普智能順利登陸科創板,至此科創板上市公司數突破400大關(guan) 。自2019年7月22日開市至今,科創板作為(wei) 注冊(ce) 製改革“試驗田”,市場規模穩步壯大,科創板硬科技特色鮮明,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集群初步顯現,為(wei) 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如今,江蘇孕育了占比全國18.7%的科創板上市公司,這片沃土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正持續提升。
蘇企繼續“領跑”,
硬科技成色十足
iFind數據顯示,科創板開市至今,401家上市公司首發募集資金總額已超5600億(yi) 元,目前總市值近5萬(wan) 億(yi) 元。從(cong) 地域分布來看,江蘇以75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位居全國第一,廣東(dong) 、上海分別以63家、61家列第二、第三位。
從(cong) 江蘇各市分布情況來看,截至3月25日,蘇州以41家高居榜首,占比超過一半,比其餘(yu) 8個(ge) 市的總和還要多。無錫以9家位居第二,南京以7家位居第三,其餘(yu) 城市分別為(wei) 泰州4家、南通4家、常州4家、鎮江3家、連雲(yun) 港2家、揚州1家。鹽城、淮安、宿遷、徐州尚未實現科創板“零”的突破。
從(cong) 成長性看,2021年江蘇科創板公司整體(ti) 實現了營業(ye) 收入、淨利潤同比較快增長,2021年合計實現營業(ye) 收入1184.9億(yi) 元,同比增長40%;實現歸母淨利潤128.2億(yi) 元,同比增長26%。同期全國科創板上市公司2021年合計實現營業(ye) 收入8051.46億(yi) 元,同比增長36%;實現歸母淨利潤914.19億(yi) 元,同比增長70%。淨利潤方麵,超九成江蘇科創板公司實現盈利,近七成公司歸母淨利潤實現增長,21家公司淨利潤翻番,最大增幅為(wei) 東(dong) 微半導,增長超過429%。
研發投入高是科創板公司保持淨利潤較快增長的因素之一。2021年三季報顯示,全國科創板公司合計研發投入376.68億(yi) 元,同比增長40%,投入金額已接近2020年全年水平,研發投入強度平均達到13%,居A股各板塊之首。從(cong) 江蘇情況來看,75家公司合計研發投入約59億(yi) 元,研發投入強度平均達18.35%,高於(yu) 全國水平5.35個(ge) 百分點,其中醫藥生物、機械設備、電子行業(ye) 研發投入位列前三。
迪哲醫藥(688192.SH)是一家具備全球競爭(zheng) 力的創新驅動型生物醫藥公司,專(zhuan) 注於(yu) 惡性腫瘤以及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領域,建立了行業(ye) 領先的轉化科學和一體(ti) 化的研發平台。該公司董事長張小林介紹,2021年公司研發投入為(wei) 5.88億(yi) 元,同比增長33.7%,在研產(chan) 品取得多項重要成果,現有的5個(ge) 臨(lin) 床項目中,2個(ge) 已進入注冊(ce) 試驗階段,其中,口服小分子靶向藥物DZD9008,已獲得中國CDE“突破性治療藥物品種”和美國FDA“突破性療法”的認定資格。
自科創板設立並試點注冊(ce) 製以來,江蘇著力推動科創板後備企業(ye) 培育工作,一大批“硬科技”企業(ye) 成功登陸科創板獲得融資,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等行業(ye) 已初步形成產(chan) 業(ye) 聚集效應,這些公司正持續加大核心科技研發,有力助推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
產(chan) 業(ye) 集群硬核崛起,
俘獲資本“芳心”
科創板的魅力還在於(yu) ,加速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和高端裝備製造行業(ye) 等初步形成產(chan) 業(ye) 集聚效應。
截至發稿,上市不到兩(liang) 年的天合光能總市值達1297億(yi) 元,位列江蘇第一,全國第三。2016年,常州國家高新區(新北區)產(chan) 業(ye) 基金出資發起設立3.2億(yi) 元專(zhuan) 項基金,通過科創資本賦能,5年後天合光能逐漸成長為(wei) 光伏新能源產(chan) 業(ye) 中的龍頭企業(ye) 。
“以過硬的實力扛住了行業(ye) 的幾輪洗牌,可以說天合光能的發展正是常州國家高新區從(cong) 無到有、由弱到強的真實寫(xie) 照。天合光能在行業(ye) 內(nei) 的領先地位和品牌效應,同時也吸引億(yi) 晶光電等一大批企業(ye) 先後落地,才有了之後‘中國光伏看江蘇,江蘇光伏看常州’的故事。”常州高新區經濟發展局工業(ye) 和信息化處處長解承說。
近日有消息稱,此前已在港股上市的中國大陸營收第二大晶圓代工廠——華虹半導體(ti) ,準備登陸科創板。據悉,其在無錫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內(nei) 建有一座12英寸(300mm)晶圓廠(華虹七廠),月產(chan) 能規劃為(wei) 4萬(wan) 片。
去年,無錫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規模超過1750億(yi) 元,居全國第二,其中封裝測試及配套全國規模第一。芯朋微、力芯微等科創板企業(ye) 的集聚效應形成對打通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推動創新規模化起到了示範作用。
科創板的適時推出,為(wei) 科創型企業(ye) 帶來了大量資本“及時雨”。澤璟製藥去年營業(ye) 總收入2.01億(yi) 元,同比增長627%,居於(yu) 營收增長率榜首。兩(liang) 年前,澤璟製藥成為(wei) 科創板首家,也是A股資本市場曆史上首個(ge) 沒有盈利的上市公司。“總要有第一個(ge) 人吃螃蟹。”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盛澤林曾表示。
由於(yu) 創新藥研發型製藥公司前期藥品研發投入大、周期長,初始階段普遍存在虧(kui) 損且急需資金支持,在科創板設立之前,隻能轉向香港或其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通過科創板上市融資,為(wei) 我們(men) 和同行業(ye) 迎來了將產(chan) 品帶向市場的希望。”盛澤林說,去年末,公司預計再募資28.63億(yi) 元主要用於(yu) 新藥研發。
東(dong) 吳證券是澤璟製藥的聯係主承銷商。該公司相關(guan) 人士表示,對“科創屬性”企業(ye) 進行精準判斷和表述,更加考驗投行的專(zhuan) 業(ye) 能力。目前,東(dong) 吳證券已針對科創企業(ye) 服務形成了完整的服務體(ti) 係,覆蓋了新三板掛牌、雙創債(zhai) 發行、IPO上市、研究所跟蹤等多方麵需求。
科創板以多元化的上市條件、完善的再融資與(yu) 並購重組服務體(ti) 係、靈活的股權激勵政策環境等,支持“硬科技”企業(ye) 實現快速上市、快速發展。
打好賦能“組合拳”,
科技創新持續突破
科創企業(ye) 本身具有技術迭代快、投入周期長、回報不確定性大等特點,投資價(jia) 值判斷不同於(yu) 傳(chuan) 統企業(ye) ,受此影響,各級部門對科技企業(ye) 的前期挖掘和培育尤其重要。
“支持科創型中小企業(ye) 的發展,需要從(cong) 資本、政策、科技、知識、產(chan) 業(ye) 等多方麵進行全方位培育。”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場發展部總監萬(wan) 建強表示,江蘇在這方麵進行了很好的嚐試,培育了一批獨角獸(shou) 、瞪羚等高成長性企業(ye) ,更成為(wei) 科創板的主力軍(jun) ,為(wei) 實體(ti) 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活力。
去年底,《江蘇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正式發布,提出到2025年底,要加快形成以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為(wei) 特征的資本市場“江蘇板塊”。該行動計劃包含了企業(ye) 上市培育、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鏈主”上市企業(ye) 提升、上市公司規範發展、中介機構優(you) 質服務和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建設等五方麵專(zhuan) 項行動。
新華日報財經從(cong) 省科技廳獲悉,在上市培育方麵,近年來,全省積極構建全鏈條科技創業(ye) 孵化體(ti) 係,全省眾(zhong) 創社區超過60%建有“創業(ye) 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過程孵化鏈條,實現從(cong) 團隊孵化到企業(ye) 孵化再到產(chan) 業(ye) 孵化的全鏈條一體(ti) 化服務。不僅(jin) 如此,3月初,省科技廳推出了促進中小企業(ye) 研發“春風”專(zhuan) 項行動,通過育新苗、強內(nei) 功、促提升、聚人才、惠政策五大行動,力爭(zheng) 到2025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ye) 數量新增2萬(wan) 家,實現“四科”標準科技型中小企業(ye) 新增5000家。
其中,在科創企業(ye) “紮堆”的蘇州,通過實施“苗圃”工程為(wei) 主要抓手的上市培育體(ti) 係,推出了“上市苗圃學院”,精準培育企業(ye) 上市。“既要服務企業(ye) 上市,又要服務上市企業(ye) ,這是上市公司苗圃計劃的初衷,也是為(wei) 園區企業(ye) 在資本市場揚帆起航積蓄力量。”蘇州工業(ye) 園區金融管理服務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通過搭建一個(ge) 開放包容的生態服務體(ti) 係,把“幼苗”種到土裏,讓它們(men) 長成“大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