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國有企業經營實現良好開局(銳財經)

發布時間:2022-03-30 14:35: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財政部日前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2月,國有企業(ye) 營業(ye) 總收入116208.4億(yi) 元,同比增長14.0%;國有企業(ye) 利潤總額6118.6億(yi) 元,同比增長16.8%;國有企業(ye) 應交稅費10529.2億(yi) 元,同比增長13.0%。總體(ti) 來看,全國國有企業(ye) 主要效益指標保持增長,國有企業(ye) 經濟運行穩定在合理區間,實現了良好開局。

  頂梁柱作用凸顯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延續恢複態勢,主要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無論中央企業(ye) 還是地方國企,均在各自領域發揮著頂梁柱的作用。

  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ye) 研究院研究總監周麗(li) 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廣大國有企業(ye) 承擔起保障國計民生的重要責任,不僅(jin) 實現了自身經營的“開門紅”,更為(wei) 中國經濟念好“穩”字訣貢獻了力量。“國有企業(ye) 往往是各自領域、各自區域的龍頭。從(cong) 年初到現在,無論是穩崗就業(ye) ,還是重要物資供應,抑或是降低民營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成本,都能看到國有企業(ye) 的身影。”周麗(li) 莎說。

  在深圳,當地國有企業(ye) 為(wei) 減輕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積極幫助其他企業(ye) 降成本,將為(wei) 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ti) 減免租金3—6個(ge) 月;在鄭州,中鐵工業(ye) 等國有企業(ye) 聯合製造的“推盾機”,幫助工人在高壓輸電線路遷改工程時適應城市地下的複雜工況;在杭州,浙江省農(nong) 發集團建設的“農(nong) 發·城市廚房”綜合體(ti) ,圍繞老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肉案子”打造國內(nei) 外優(you) 質食材的集采中心……這些,都為(wei) 中國經濟穩增長提供著堅實基礎。

  發展質量不斷提高

  2021年,中央企業(ye) 實現營業(ye) 收入36.3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9.5%。從(cong) 營業(ye) 總收入看,今年1—2月,中央企業(ye) 為(wei) 69667.8億(yi) 元,同比增長16.0%;地方國有企業(ye) 46540.6億(yi) 元,同比增長11.0%。作為(wei) “頂梁柱”,國有企業(ye) 運行的成績取決(jue) 於(yu) 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高質量發展,體(ti) 現在技術創新。日前,南方電網電力調度控製中心率先在行業(ye) 內(nei) 將電力仿真軟件推上了“雲(yun) 平台”。據南方電網高級技術專(zhuan) 家蘇寅生介紹,過去受限於(yu) 計算時間,故障仿真模擬隻能在少量有代表性的運行場景上進行。隨著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大幅增加,電力係統運行場景千變萬(wan) 化,計算要求也更高。此時,雲(yun) 上的高效計算讓電網實現了“仿真自由”,不僅(jin) 節約了大量人力物力,還可以為(wei) 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供更多保障。

  高質量發展,還體(ti) 現在管理水平的提升。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廣東(dong) 石化項目人力資源部副經理王紅軍(jun) 說,有了EMP2.0信息化管理平台,就可以處理員工出差、休假的申請、審批流程及信息反饋,同時追蹤各子項目人力資源配置動態,從(cong) 反饋、決(jue) 策、部署到實施,僅(jin) 需不到半天時間就走完了,效率提升了很多倍。

  推進改革開創新局

  亮眼成績的背後,離不開國企改革持續向縱深推進。不少國有企業(ye) 都在積極蓄力,向改革要動力。華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祥明說,“十四五”期間,華潤將力爭(zheng) 培養(yang) 、引進十名行業(ye) 頂尖科技創新領軍(jun) 人才,打造一百個(ge) 內(nei) 外部研發平台,推動一千個(ge) 重要科技項目,形成超過萬(wan) 人的研發人員規模。中國一重集團董事長劉明忠表示,未來,企業(ye) 將以改革激勵各類人才創新創業(ye) 積極性,全麵推進自主創新,組建更多產(chan) 學研一體(ti) 的創新中心,切實增強裝備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鏈韌性。

  “一方麵,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七成目標任務已完成,今年要全部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廣大國有企業(ye) 要加快業(ye) 務布局優(you) 化和結構調整,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ye) 、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支撐和帶動能力。另一方麵,國有企業(ye) 還要積極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提升原創技術需求牽引、源頭供給、資源配置、轉化應用能力,持續推進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深化產(chan) 學研用結合。與(yu) 此同時,國有企業(ye) 還要堅決(jue) 遏製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帶頭形成綠色生產(chan) 生活方式。”在談及今年國有企業(ye) 的發展和改革任務時,周麗(li) 莎說。

  中國中化董事長寧高寧認為(wei) ,有了技術創新、產(chan) 品創新,開創了新市場、新需求,也就帶動了產(chan) 業(ye) 鏈的整體(ti) 創新。“要建設市場化、有國際競爭(zheng) 力、可持續發展的世界一流綜合性化工企業(ye) ,還需要持續改革,無限接近市場,持續提升競爭(zheng) 力和效率。”寧高寧說。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