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成都首個藝術社區6月全新亮相 百年祠堂街將成“城市更新範本”

發布時間:2022-03-30 15:22:00來源: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成都市中心最後一塊保留百年街巷格局和曆史遺存的街區——青羊區祠堂街藝術社區,也是成都首個(ge) 藝術社區,經過精心打造升級,將於(yu) 6月全新亮相。

  祠堂街藝術社區毗鄰市中心人民公園,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天府文化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天府錦城“八街九坊十景”之一的精品街坊。

  據悉,為(wei) 營造“老成都、蜀都味、國際範”的特色街區,擁有“百年文藝”傳(chuan) 承的祠堂街藝術社區,將通過創新的功能業(ye) 態植入、極具巧思的景觀提升以及交通改造等升級賦能,營造嶄新的藝術生態,複興(xing) 本地文化記憶,呈現“藝術生活老成都,文博旅遊新場景”的藝術商業(ye) 社區新貌。

  城市孤島即將變身成都藝術高地

  祠堂街藝術社區位於(yu) 成都市由蜀都大道、祠堂街、東(dong) 城根南街圍合而成的三角地帶,保留著百年街巷格局和以川西民居為(wei) 主、民國時期中西合璧建築為(wei) 輔的曆史建築群落。

  對於(yu) 很多成都人來說,與(yu) 人民公園一街之隔的祠堂街,是城中心文化消費最為(wei) 富集的地區,這裏有著成都一流的照相館、著名的電影院、門類豐(feng) 富的書(shu) 店和專(zhuan) 供文房四寶的商店......在清代,祠堂街曾是滿城的喇嘛胡同,後因在此修建的年羹堯生祠而得名“祠堂街”。抗戰時期,祠堂街坐擁成都70%的書(shu) 店,各大報刊、文藝社團雲(yun) 集於(yu) 此,四川電影院、四川美術協會(hui) 也誕生於(yu) 此。當年的祠堂街不僅(jin) 成為(wei) 西南地區時尚與(yu) 文藝的高地,更集結了全國各地來蓉的名流雅士,盛況空前,被譽為(wei) “天府文化現代化新起點”。

  但隨著時代變遷,交通布局變更,祠堂街街區的曆史風貌建築被狹窄的巷道圍合隱藏起來——交通不便加上曆史建築外觀陳舊破損,導致祠堂街曾經的優(you) 雅氣象一去不再,從(cong) 文藝中心的地位逐漸淪落為(wei) 城市中心區域的一座孤島。

  但在2019年,在成都市政府“三城三都”打造策略觸發下,祠堂街即將迎來它的新生,以“藝術生活老成都,文博旅遊新場景”為(wei) 定位的祠堂街藝術商業(ye) 社區即將為(wei) 大眾(zhong) 呈現其破繭新生的美好麵貌,成都在建設“世界曆史文化名城”的過程中,將再添一處文旅地標。

  百年文保空間開啟成都新經濟

  經過近三年的策劃、規劃和建設,即將登場的祠堂街藝術社區為(wei) 成都奉上了一係列驚喜。依據“在保護中更新,在傳(chuan) 承中創新”的打造策略,祠堂街在悉數保留曆史風貌的基礎上,結合成都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大目標,在城市有機更新過程中呈現了諸多行業(ye) 首作。在改造更新前,祠堂街片區產(chan) 權分散、居住條件不佳,通過首次踐行“地隨房走”的創新模式,既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又保障了項目的整體(ti) 統籌和實施。

  據項目負責人透露,祠堂街項目除了保持整個(ge) 街區曆史街巷的肌理原狀,還恢複了永順胡同等6條巷道格局,讓“老成都”的曆史體(ti) 感更加完整;祠堂街上現存的6棟曆史建築嚴(yan) 格依照曆史風貌修繕保護,不僅(jin) 讓祠堂街成為(wei) 成都目前擁有文保古建建築最多的主題商業(ye) 社區,項目中對於(yu) 文保建築的創新利用更是率先提出了城市文化資源價(jia) 值轉化的新思路;街區內(nei) 包括38棵梧桐在內(nei) 的樹木將全部保留、與(yu) 景觀打造相融合,更體(ti) 現了項目對公園城市生態環保的堅持……

  在保護曆史街區風貌的同時,祠堂街藝術社區聚焦藝術主題業(ye) 態,力圖做好曆史文化、藝術與(yu) 商業(ye) 的有機結合,推動街區公園文化一體(ti) 化,讓成都中心城區這片獨一無二的“曆史文化+公園景觀”複合的文商旅資源得到全方位提升。對於(yu) 祠堂街而言,單純招引世界級品牌進駐已不是目標,如何讓體(ti) 驗經濟與(yu) 城市生活深度融合,結合天府文化建立獨有的運營和孵化體(ti) 係、實現品牌與(yu) 片區價(jia) 值共同提升才是其致力於(yu) 打造的城市有機更新創新模式,祠堂街藝術社區將藉由這些探索,為(wei) 成都乃至中國海量的優(you) 質文化資源的商業(ye) 轉化貢獻實效案例。

  紅色與(yu) 藝術基因傳(chuan) 承的活力源點

  新生的祠堂街藝術社區最值得期待的一定是其令人印象深刻的古建群落,建築類型之豐(feng) 富之多元超乎想象。作為(wei) 移民城市的成都,身處城市核心的祠堂街可以說是成都兼容並蓄的城市文化的建築版索引。

  在升級成功的祠堂街,這裏不僅(jin) 可以看到傳(chuan) 統的川西院落民居,也能見到兩(liang) 三層的民國時期小洋樓,還可以看到修建於(yu) 上世紀50年代,吸收了上海石庫門前後合院格局的成都樂(le) 器廠宿舍等。

  祠堂街過往的高光時刻,也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中,以中共地下組織工作為(wei) 核心的那段曆史,奠定了祠堂街作為(wei) 成都“紅色文化根據地”的夯實地位:當年定址祠堂街38號的新華日報社作為(wei) 中共地下組織的秘密聯絡地,不僅(jin) 是中共地下工作的重要據點,見證了諸多曆史大事件的發生,更接待過周恩來、劉少奇等人來此辦公;緊鄰的祠堂街42號金秋茶社則是更加隱蔽的地下工作據點。

  抗戰時期被譽為(wei) “西南藝術溯源地”的祠堂街,擁有國內(nei) 頭部級別的藝術機構和組織,數不清的名流雅士在此匯集,從(cong) 四川美術協會(hui) 到張采芹畫室,從(cong) 最早開始川劇改革的錦屏大劇院到新中國成立後率先進行國畫研究的成都美術社,高峰時期,每年在祠堂街舉(ju) 辦的各類藝術文化展覽多達30多場,其規格之高、密度之大令國內(nei) 其他城市難望其項背。在未來的天府文化公園區域內(nei) ,由祠堂街發端的文化脈絡將繼續生發。

  因此,更新後的祠堂街藝術社區也將基於(yu) “紅色文化根據地”和“西南藝術溯源地”兩(liang) 大主題,賡續紅色血脈和藝術基因,為(wei) 成都引進更多符合現代城市和社會(hui) 需求的文化藝術會(hui) 展、潮流品牌,經曆此番改造更新,祠堂街街區將成為(wei) 兼具曆史記憶、藝術高地和產(chan) 業(ye) 運營的特色社區,迸發出“讓曆史活在當下”的活力與(yu) 朝氣。

  城市更新·文藝複興(xing) 打造無邊界藝術現場

  承襲了百年曆史人文精粹,新生的祠堂街藝術社區將為(wei) 成都獻上一個(ge) 包含美術館、藝術衍生品商店、新生活方式茶社、複合體(ti) 驗書(shu) 店、沉浸式紅色博物館文化、藝術家空間、藝術孵化創業(ye) 園、藝術品金融等多種文商藝旅融合業(ye) 態構成的全新概念綜合體(ti) ,而成都也將迎來一個(ge) 富有藝術氣息的城市新會(hui) 客廳。

  在祠堂街藝術社區,藝術的觀賞性和可體(ti) 驗性、參與(yu) 感並駕齊驅,因此進入社區的品牌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項目負責人表示:精品化永遠是祠堂街秉持的核心。

  未來,祠堂街將打破邊界,為(wei) 周邊大型公共文化設施提供服務配套;通過沿街外擺和街心廣場,加深街區內(nei) 商戶的聯動,架構起不同品牌和業(ye) 態之間的通路;與(yu) 相鄰的人民公園聯動,呈現出場景皆藝術、活動皆藝術的常態,將城市空間打造成“無邊界藝術現場”。這樣的堅持和願景令成都與(yu) 世界級的藝術品牌和資源瞬間拉近距離。祠堂街厚積薄發的藝文氣質和曆史影響力甫一出街,就引來眾(zhong) 多國際、國內(nei) 頭部商業(ye) 品牌關(guan) 注,憑其充滿想象力的生長勢頭不斷獲得相關(guan) 藝術產(chan) 業(ye) 的機構、高等學府拋出的橄欖枝。

  未來,由祠堂街藝術街區為(wei) 代表的文藝生活將融匯為(wei) 天府文化生活的新態度,引領新生代的精神潮流。即將亮相的祠堂街藝術街區,不僅(jin) 將成為(wei) 成都獨具藝術氣質的新城市會(hui) 客廳,也將為(wei) 成都乃至全國的城市有機更新項目打造新範式。(陳靜)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