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腕”集聚將為科學城帶來什麽?
原標題:“科技大腕”集聚將為(wei) 科學城帶來什麽(me) ?
花絮
“總占地麵積3700畝(mu) 、建築麵積70萬(wan) 平方米的園區,將集聚超過1萬(wan) 名科研工作者。”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分黨(dang) 組書(shu) 記、院長王嘉圖的話音剛落,就有參會(hui) 代表對這裏的人才密度嘖嘖稱讚。3月28日,作為(wei) 全省項目投資工作暨“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推進現場會(hui) B組考察的第一站,中科院成都分院科學城園區的科技感吸引了考察者的目光。
從(cong) 華西壩到興(xing) 隆湖畔,曆經64年風雨的中科院成都分院於(yu) 去年底正式啟動遷建工程。今年2月中旬,3家單位已整建製遷入;第二批搬遷單位預計年中入駐;到5月,科學城園區預計將有四五千人搬入。
最近,來科學城園區的客人一波接一波,王嘉圖頻頻被問及這個(ge) 問題:“科技大腕”集聚,將為(wei) 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帶來什麽(me) ?
首先是重大創新平台。王嘉圖介紹,科學城園區麵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國家實驗室籌建;麵向國家重大需求,傾(qing) 力建設大科學裝置。除了大家已熟知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中科院在川的另一大科學裝置——圓環陣太陽風射電成像望遠鏡同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未來,更多拓寬人類認知邊界的新成果,將在這裏誕生。
同時,“十四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跨尺度矢量光場時空調控驗證裝置也正在籌建中。這是國際首個(ge) 以國家重大需求為(wei) 牽引,聚焦矢量光學研究的大科學裝置,將為(wei) 興(xing) 隆湖實驗室提供必要條件平台。
大平台吸引高水平人才。鹿溪河環抱中的中國科學院大學成都學院,如今已蔚然成型。王嘉圖透露,未來將積極探索科教融合模式,集聚在蓉2000餘(yu) 名高端科技人才,致力於(yu) 研究生教育、創新人才集聚和科技成果孵化。此外,還將以重大創新平台、成果轉化項目匯聚一大批分院係統外的中科院人才團隊。(四川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徐莉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