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係(權威發布)
全民健身運動的普及和參與(yu) 國際體(ti) 育合作的程度,是一個(ge) 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明顯改善,全民健身參與(yu) 程度不斷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基本建立。
如何引導優(you) 質資源進一步向基層延伸?如何深化體(ti) 衛融合,讓“運動是良醫”成為(wei) 社會(hui) 共識?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30日的國新辦發布會(hui) 上,國家發改委秘書(shu) 長趙辰昕表示,《意見》提出8方麵29條政策措施,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
構建多層級健身設施網絡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到2021年底,全國共有體(ti) 育場地397.1萬(wan) 個(ge) ,體(ti) 育場地麵積達到34.1億(yi) 平方米,人均體(ti) 育場地麵積2.41平方米,分別比2013年增長134.3%、71.2%和65.1%。
“這些年,各級財政都加大了對健身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空前。”國家體(ti) 育總局副局長李建明表示,總體(ti) 看,我們(men) 與(yu) 體(ti) 育強國建設和健康中國的目標要求還存在距離。
順應人民對高品質生活期待的內(nei) 在要求,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意見》提出兩(liang) 個(ge) 階段性目標——
到2025年,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基本建立,人均體(ti) 育場地麵積達到2.6平方米,經常參加體(ti) 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8.5%,政府提供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更加完善、標準更加健全、品質明顯提升,社會(hui) 力量提供的普惠性公共服務實現付費可享有、價(jia) 格可承受、質量有保障、安全有監管,群眾(zhong) 健身熱情進一步提高。
到2035年,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全麵建立,經常參加體(ti) 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45%以上,體(ti) 育健身和運動休閑成為(wei) 普遍生活方式,人民身體(ti) 素養(yang) 和健康水平居於(yu) 世界前列。
完成預期目標,要打造綠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載體(ti) 。
《意見》提出,實施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構建多層級健身設施網絡和城鎮社區15分鍾健身圈;推進體(ti) 育公園建設,推動體(ti) 育公園向公眾(zhong) 免費開放;沿太行山和京杭大運河、西安至成都、青藏公路打造“三縱”,沿絲(si) 綢之路、318國道、長江、黃河沿線打造“四橫”,構建戶外運動“三縱四橫”的空間布局;事業(ye) 單位和國有企業(ye) 要帶頭開放可用於(yu) 健身的空間,做到能開盡開……
李建明介紹,“十四五”期間計劃統籌利用各類中央資金,在全國推動建設2000個(ge) 體(ti) 育公園等健身設施,完成5000個(ge) 鄉(xiang) 鎮街道體(ti) 育健身設施補短板項目。
讓人口成為(wei) 資源配置的“定位器”
近些年,人民群眾(zhong) 參與(yu) 健身運動的熱情日漸高漲,城市裏“一場難求”與(yu) 郊區、農(nong) 村設施閑置並存的情況也日益明顯。
“讓人口成為(wei) 公共體(ti) 育資源配置的‘定位器’。” 國家發改委社會(hui) 發展司司長歐曉理介紹,在安排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支持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時,把常住人口數量作為(wei) 一個(ge) 重要的資金分配考慮因素,引導地方優(you) 先在人口密度大、輻射人口多、體(ti) 育設施供需矛盾突出的位置布局建設公共體(ti) 育設施。
當前一些城市、農(nong) 村的常住人口在流出,這些地方往往具有發展戶外運動得天獨厚的條件。歐曉理表示,將引導這些地方利用自然生態資源,支持打造一批親(qin) 近自然、集約高效的戶外運動設施,助力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效銜接。
“我們(men) 將編製戶外運動發展專(zhuan) 項規劃,讓人民群眾(zhong) 在祖國錦繡山河中,享受戶外運動的精彩。”趙辰昕說。
拓展全民健身的群眾(zhong) 基礎
推動全民健身,需要廣泛的群眾(zhong) 基礎。怎麽(me) 能讓更多人參與(yu) 進來?
全齡友好,為(wei) 各群體(ti) 提供便利。《意見》提出,建立適合未成年人使用的設施器材標準,培養(yang) 未成年人參與(yu) 體(ti) 育項目興(xing) 趣。推動公共體(ti) 育場館向青少年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為(wei) 老年人使用場地設施和器材提供必要幫扶,解決(jue) 老年人運用體(ti) 育智能技術困難問題。營造無障礙體(ti) 育環境,為(wei) 殘疾人參與(yu) 全民健身運動提供便利。
從(cong) 小抓起,培養(yang) 終身運動者。《意見》要求,實施青少年體(ti) 育活動促進計劃,讓每個(ge) 青少年較好掌握1項以上運動技能。教育部體(ti) 育衛生與(yu) 藝術教育司負責人郝風林介紹,截至2020年,基礎教育階段學校體(ti) 育運動場(館)麵積達標率為(wei) 92.8%。“下一步,將推進學校體(ti) 育場館和社會(hui) 公共體(ti) 育場館雙向開放。”
發揮工會(hui) 作用,提高職工參與(yu) 度。《意見》鼓勵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配備健身房和健身器材。鼓勵工會(hui) 每年組織各類健身活動,並將此納入工會(hui) 考核內(nei) 容。鼓勵按照《基層工會(hui) 經費收支管理辦法》規定,使用工會(hui) 經費為(wei) 職工購買(mai) 健身服務。
“《意見》的出台,有助於(yu) 激發職工參與(yu) 全民健身,進一步發揮工會(hui) 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作用。”全國總工會(hui) 財務部負責人李穎敏說。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31日 02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