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美空間 除了“美”還有什麽?
原標題:社區美空間 除了“美”還有什麽(me) ?
編者按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裏”,隻有將一個(ge) 個(ge) 社區打造成百姓安居樂(le) 業(ye) 的幸福家園,才能築成我們(men) 的幸福城市。3月16日正式發布的《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總體(ti) 方案》明確提出,成都要建設高品質社區,以滿足社區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和品質消費需求為(wei) 目標,建設功能完善、業(ye) 態齊全、居商和諧的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可以理解為(wei) ,“高品質”社區不僅(jin) 要提供兜底性服務,還要提供增值性服務,相應的社區治理必然要從(cong) 基礎治理向發展治理轉變,必須瞄準居民的前瞻性需求,創造性地提供多層次有品質的服務。記者走進位於(yu) 成都西三環外側(ce) 的青羊區蘇坡街道清源社區美學生活館,看成都社區美空間如何賦能社區治理。
成都社區美空間作為(wei) 深度黏合社會(hui) 價(jia) 值、生活價(jia) 值與(yu) 美學價(jia) 值的空間場景,截至目前已命名了4批次共100個(ge) 社區美空間。記者觀察到,這些社區美空間多表現為(wei) 社區聯合社會(hui) 企業(ye) 共建的咖啡館、茶館、書(shu) 店、書(shu) 院、展覽館、美術館等。毫無疑問,這是提升社區文化氣質和民居美學感受的“美”存在,但同時作為(wei) 社區商業(ye) 載體(ti) ,如果沒有良好的市場接受度恐怕難以“美”持續,沒有持續性又如何在社區治理中發揮獨特的“美”力量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進位於(yu) 成都西三環外側(ce) 的青羊區蘇坡街道清源社區美學生活館。
“美”載體(ti)
以空間為(wei) 承載提供增值服務 社區實現自我“造血”
從(cong) 成都西站地鐵站出來,騎共享單車20分鍾,在一個(ge) 極富川西民居特色的院落前停下,走進停雲(yun) 詩就茶舍和三清書(shu) 院合圍而成的院壩裏,社區居民、慕名而來的茶客共享著這一份春色。這就是清源社區生活美學館的空間承載,茶、書(shu) 、琴、繡4個(ge) 精心招引的社區商業(ye) 項目坐落在這個(ge) 院壩閣樓裏,緊扣著清源社區“鄉(xiang) 愁”這個(ge) 美空間營造主題,商業(ye) 項目良好的運營狀態也真正激活了這個(ge) 社區公共空間,一年3130萬(wan) 元的經營流水真正詮釋了社區美空間的邏輯和價(jia) 值。
作為(wei) 基層治理的主體(ti) ,清源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湯繼剛表示,其實我們(men) 就是做服務的,給群眾(zhong) 的服務做好了,大家對社區有信任、有歸屬感,就自然形成了共建共治的合力。所以,真正難的問題在於(yu) 如何持續地為(wei) 轄區居民做服務。除了兜底性基礎性服務,更重要的是提供增值性服務,這才是不斷提升社區品質的抓手。這其中有一個(ge) 治理理念的轉變——從(cong) 基礎治理到發展治理,除了黨(dang) 群中心這種功能性載體(ti) 還要有發展載體(ti) 。說白了,社區要實現自我“造血”。“社區美空間就是一個(ge) 很好的發展載體(ti) ,而且必須以市場兜底的思維來運營美空間。”
記者走進院壩,剛一坐定,一杯湯色澄明的茶水就端上來了。店主忙解釋說:“在我們(men) 這兒(er) 喝茶很實惠,居民可觀摩茶藝表演,可參加茶藝公益培訓,這裏是一個(ge) 美學空間、商業(ye) 空間,同時也是一個(ge) 居民可進入可參與(yu) 的生活空間。”
“美”業(ye) 態
精準對接居民需求 前期扶持孵化項目,後期反哺社區
社區建設美空間的目的是什麽(me) ?是更多滿足群眾(zhong) 需求、更好為(wei) 群眾(zhong) 服務。那入駐社區美空間的項目主體(ti) 的目的又是什麽(me) 呢?是能活下來、最好還能有盈利點。
“我們(men) 的核心目標是不一致的,但矛盾點就是結合點,怎麽(me) 精準對接居民需求,又能使社會(hui) 企業(ye) 也好、個(ge) 人工作室也好,在這裏得到存續、發展?”
清源社區給出的答案是:前期扶持孵化,後期反哺。
“你得給它一個(ge) 正常的生長周期,我們(men) 社區的工作人員都各自分了項目板塊,專(zhuan) 門服務對接一個(ge) 空間項目,不同的項目還要因地製宜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清源社區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朱洪潤介紹,比如這個(ge) 茶舍,最開始在我們(men) 社區是一個(ge) 隻有現在三分之一大的空間,隻做茶藝師培訓,慢慢才發展成一個(ge) 麵向居民的既品茶又學藝的社區公共空間。而樓上的蜀繡工作室的創始人,一開始也是作為(wei) 清源社區非遺文藝公益課程的老師,經過文化浸潤、技藝培訓、產(chan) 業(ye) 售賣的商業(ye) 板塊補足,才真正成為(wei) 一個(ge) 美空間商業(ye) 項目。還有業(ye) 態搭配集約發展,書(shu) 院裏有咖啡吧,古琴館裏內(nei) 置了旗袍定製的服務,這些項目都是基於(yu) 群眾(zhong) 文藝興(xing) 趣發展起來的,現在社區還孵化出了一支旗袍表演隊伍,在社區有禮儀(yi) 需求的時候,可以轉化為(wei) 服務力量。
清源社區居民杜萍常常為(wei) 在“家門口”就圓了自己的旗袍夢而開心不已,“我年輕的時候就喜歡旗袍,看著電視裏美麗(li) 的身姿就羨慕不已,但那時候沒有條件,現在社區有各種文藝團體(ti) ,還有自己的旗袍隊,我由衷地滿足。”
“美”力量
有美經濟還有美效應 為(wei) 社區吸引更多優(you) 質社會(hui) 資源
這隻是一個(ge) 尋常工作日的下午,市民在院壩裏熱熱鬧鬧地欣賞春色,院中一棵泡桐樹下還坐著專(zhuan) 程從(cong) 溫江過來的三個(ge) 女孩。“我們(men) 就想找一個(ge) 地方看書(shu) ,朋友在網絡平台上發現了這個(ge) 地方。”其中的短發女孩還帶著寵物,正在拍照發朋友圈。
院壩茶藝、書(shu) 院咖啡、撫琴會(hui) 友、蜀繡優(you) 雅,這不僅(jin) 構成清源社區美空間的文化統一性,更形成了格調一致、互相促進的商業(ye) 生態。在湯繼剛看來,一個(ge) 合格的社區美空間可以用四個(ge) 指標來審視:第一是人流量,這是“美”的最直接體(ti) 現,能吸引人來;第二就是經營流水,“美”有價(jia) 值才可持續;第三就是居民滿意度,“美”真正服務了居民才算不失初心;第四是政府滿意度,這是商業(ye) 空間和社區空間的平衡尺度。一句話來說,“社區美空間不僅(jin) 要美經濟還要有美效應。”
美經濟實現社區自我造血,保障居民服務的可持續性和前瞻性,才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朝高品質社區邁進,美效應體(ti) 現在能為(wei) 社區吸引更優(you) 質的社會(hui) 資源、社區合夥(huo) 人。
現在依托自我造血和引進社區力量,清源社區已經建立起服務小孩的早教班、幼兒(er) 園,服務老人的敬老食堂。
社區美空間帶來的經濟效益是有限的,但帶來的治理效應是無限的,而且隨著人與(yu) 空間互動還會(hui) 潛移默化地持續發揮作用。湯繼剛還提供了一個(ge) 值得思考的理解:城市規劃隻落實到片區、街道的層麵,社區空間的營造是不是可以看作是對城市規劃的一個(ge) 補位?通過家門口的空間建設,真正打通治理的最小單元,打通“毛細血管”。據悉,“十四五”期間,成都將打造3039個(ge) 社區美空間。
專(zhuan) 家觀點
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城鄉(xiang) 社區治理研究所所長郭金雲(yun) :
社區美空間
是城市基層治理微係統
在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城鄉(xiang) 社區治理研究所所長郭金雲(yun) 看來,社區美空間是一場來自社區的生活美學,還是一個(ge) 居民“家門口”的服務場景,更是一個(ge) 城市基層治理的微係統,可以說,為(wei) 社區治理賦能就是社區美空間的使命。
郭金雲(yun) 還提供了衡量美空間的三個(ge) 維度:社區屬性是社區美空間的本質,它應該緣於(yu) 居民的日常生活,回歸於(yu) 品質服務,彰顯城市的社會(hui) 公共性;美學表達是社區美空間的形態,它既能體(ti) 現出高顏值和時代感,又能體(ti) 驗到地道的市井味和濃鬱的煙火氣,彰顯城市的人文氣質;共生互動是社區美空間的作用機製,它不僅(jin) 能助推社群交往和社區營造,更能以“公益導向、商業(ye) 邏輯”促進社區發展與(yu) 治理的深度融合,彰顯城市的包容可持續性。(成都日報記者 朱小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