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四川造”毛豆品種來了
原標題:首個(ge) “四川造”毛豆品種來了
近日,四川省農(nong) 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hui) 對各申請單位申報審定的大豆、棉花2項主要農(nong) 作物新品種進行了審核,審定通過新品種12個(ge) ,其中包括11個(ge) 大豆新品種和1個(ge) 棉花新品種。
此次審定的大豆新品種保持了四川大豆一貫的突出優(you) 勢——高蛋白、耐蔭性好。比如,由自貢市農(nong) 業(ye) 科學研究院選育的“貢夏豆18”,蛋白質含量達48%;由四川農(nong) 業(ye) 大學選育的“川農(nong) 夏豆1號”,蛋白質含量達46.6%;由南充市農(nong) 業(ye) 科學院選育的“南夏豆46”,蛋白質含量達45.4%。
新品種還在鮮食大豆和高出油率方麵取得突破。由自貢市農(nong) 業(ye) 科學研究院選育的“貢鮮豆4號”是四川首個(ge) 自主選育的鮮食春大豆品種,適宜在3月下旬到4月中旬播種。
鮮食大豆也就是我們(men) 俗稱的“毛豆”,目前國內(nei) 70%以上的鮮食大豆品種都來自遼寧鐵嶺等地。“過去四川主要與(yu) 遼寧等地的農(nong) 業(ye) 科研單位合作選育鮮食大豆品種,‘貢鮮豆4號’完全由四川自主選育而成。”自貢市農(nong) 業(ye) 科學研究院大豆育種專(zhuan) 家楊華偉(wei) 介紹,鮮食大豆的籽粒更大,口感更好,“吃起來香甜軟糯。”
在高出油率方麵,由四川省農(nong) 科院經作所、鐵嶺市維奎大豆科學研究所、開原市雨農(nong) 種業(ye) 有限公司合作選育的“川豆155”屬高油春大豆品種,出油率達22.1%,蛋白質含量達41.5%。
“和北方品種相比,四川大豆品種的出油率一直偏低,多在16%—20%左右。”四川省農(nong) 科院經作所研究員牟方生介紹,近年來,我國大豆八成以上依賴進口,主要需求就是榨油和作為(wei) 豆粕飼料。該品種既可以用來榨油也可以鮮食,可以很好滿足國內(nei) 的大豆油生產(chan) 需求。(四川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史曉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