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改革創新 全麵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

發布時間:2022-04-02 11:15: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本次《規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個(ge) 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中醫藥五年發展規劃,是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促進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關(guan) 於(yu) 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幹政策措施》之後,進一步對中醫藥發展作出的全局性、戰略性、保障性謀劃,是“十四五”時期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中醫藥工作的決(jue) 策部署,推動中醫藥振興(xing) 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全麵對接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統籌醫療、科研、產(chan) 業(ye) 、教育、文化、國際合作等重點領域,全麵發揮中醫藥多元價(jia) 值,規劃了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新思路和重點任務。

  第一,以深化改革創新為(wei) 引領,推進中醫藥事業(ye) 高質量發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老百姓關(guan) 心什麽(me) 、期盼什麽(me) ,改革就要抓住什麽(me) 、推進什麽(me) ,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zhong) 帶來更多獲得感”。中醫藥改革創新發展的目標就是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豐(feng) 富多樣健康服務的需求,對此,《規劃》做到了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以破除製約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障礙為(wei) 切入點,完善政策舉(ju) 措和評價(jia) 標準體(ti) 係,持續推進中醫藥領域改革創新,為(wei) 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發展營造良好政策環境,以改革促進高質量發展。

  一是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中醫醫療機構、特色人才、臨(lin) 床療效、科研成果等評價(jia) 體(ti) 係,破解嚴(yan) 重製約中醫藥發展的“卡脖子”難題,促進中醫藥特色優(you) 勢發揮;二是通過建立體(ti) 現中醫藥特點的現代醫院管理製度、完善中醫藥價(jia) 格和醫保政策、改革完善中醫藥注冊(ce) 管理等舉(ju) 措,深化中醫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促進中醫醫療機構健康可持續發展;三是通過建設10個(ge) 左右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在服務模式、產(chan) 業(ye) 發展、質量監管等方麵先行先試,打造中醫藥事業(ye) 和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標杆和樣板。

  第二,注重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健康需求,建設優(you) 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體(ti) 係。

  “十三五”期間,中醫藥服務體(ti) 係進一步健全,全國中醫醫院達到5482家,99%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8%的鄉(xiang) 鎮衛生院、90.6%的社區衛生服務站、74.5%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但同時中醫藥服務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優(you) 質中醫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約14%左右的縣尚未設置縣級中醫醫院。在此背景下,《規劃》提出了以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區域中醫醫療中心為(wei) 龍頭,各級各類中醫醫療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中醫科室為(wei) 骨幹,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wei) 基礎,建設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複於(yu) 一體(ti) 的中醫藥服務體(ti) 係,進一步提高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同時,更強化補足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相對薄弱的短板,壘實基礎,織牢網底,讓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中醫藥服務。《規劃》明確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劃,通過實施縣級中醫醫院建設、基層中醫館建設、名醫堂工程等項目,全麵提升基層中醫藥在治未病、醫療、康複、公共衛生、健康宣教等領域的服務能力。

  第三,注重提高中西醫結合診療水平,推動中醫藥與(yu) 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

  中西醫並重是新時代衛生與(yu) 健康工作方針之一,也是我國醫藥衛生事業(ye) 的顯著特征和優(you) 勢,《規劃》中不僅(jin) 多舉(ju) 措彰顯中醫藥在醫療和健康服務中的特色優(you) 勢,更是首次將“提高中西醫結合水平”單列一節,通過建機製、建高地、推協作,打造一批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旗艦”科室,開展重大疑難疾病、傳(chuan) 染病、慢性病等中西醫聯合攻關(guan) ,推出一批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或專(zhuan) 家共識,並引導專(zhuan) 科醫院、傳(chuan) 染病醫院、婦幼保健機構規範建設中醫臨(lin) 床科室、中藥房,普遍開展中醫藥服務,構建中西醫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麵。同時,注重加強中西醫結合各層次人才的培養(yang) ,從(cong) 院校教育、繼續教育、學科建設等方麵多措並舉(ju) ,落實西醫學習(xi) 中醫製度,實施西醫學習(xi) 中醫人才專(zhuan) 項,培養(yang) 一批高水平的中西醫結合人才,為(wei) 中西醫結合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第四,注重中醫藥特色人才隊伍建設,培育各類人才,夯實發展根基。

  人才是發展第一要素,新時期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發展更需要高素質人才的引領與(yu) 支撐。高層次人才不足、基層人才短缺、結構分布不均衡仍是製約中醫藥發展的關(guan) 鍵環節,“十四五”時期是中醫藥振興(xing) 發展的戰略機遇期,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質中醫藥人才及後備力量。《規劃》不僅(jin) 在醫教協同深入院校教育改革中謀篇布局,更加強化中醫藥特色人才隊伍建設,實施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yang) 工程(岐黃工程),一是開展以“國醫大師”和“全國名中醫”表彰獎勵為(wei) 代表的高層次人才計劃,做強領軍(jun) 人才、優(you) 秀人才、骨幹人才梯次銜接的高層次人才隊伍;二是按照“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要求,開展以“基層中醫藥人才培訓”和“革命老區中醫藥人才振興(xing) ”為(wei) 抓手的基層人才計劃,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三是以高水平中醫藥重點學科、中醫臨(lin) 床教學基地能力和傳(chuan) 承工作室建設為(wei) 立足點,實施人才平台建設計劃,推動構建立體(ti) 化、高素質的各類中醫藥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夯實中醫藥振興(xing) 發展的根基。

  長風破浪會(hui) 有時,直掛雲(yun) 帆濟滄海。《規劃》為(wei) 新時代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發展導航!中醫藥步入了發展的春天,讓我們(men) 乘勢而為(wei) ,馭勢而贏,為(wei) 健康中國建設做出中醫藥人的貢獻!

  (作者為(wei) 中國工程院院士)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02日 06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