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博物館講述綠色故事(新論)
原標題:自然博物館講述綠色故事(新論)
在體(ti) 形各異、姿態優(you) 美的動植物標本中,身臨(lin) 其境感受大自然原生態之美、認識生物進化的脈絡……近年來,自然博物館將館藏資源與(yu) 現代化的展覽展示技術相結合,展示了大千世界繽紛多彩的生物多樣性,展示了人與(yu) 自然、自然與(yu) 環境和諧共生的關(guan) 係,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生態衰則文明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自然博物館以一流的科學研究為(wei) 支撐、以豐(feng) 富的館藏資源為(wei) 後盾、以現代化的展示技術為(wei) 手段、以提升生態道德素質為(wei) 使命,集標本收藏、展覽展示、公眾(zhong) 教育和科學研究四大功能於(yu) 一身,是展示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科學殿堂。在數字經濟時代,自然博物館借助現代化技術達到“讓文物活起來”的效果,讓動植物標本更加鮮活生動,構築起一幅地球生命發生發展的全景圖。
自然博物館是以人類認識、保護和改造自然為(wei) 內(nei) 容的博物館,是公眾(zhong) 實踐生態文明的重要場所。同時,自然博物館還體(ti) 現著各地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城市有著不同的文化傳(chuan) 承,有著不同的生態環境,有著不同的地域特色,這些都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自然博物館猶如一個(ge) 城市的流動攝影展,讓公眾(zhong) 可以在短時間內(nei) 認知這座城市的生態發展曆程,直觀感受這個(ge) 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成就,是一個(ge) 人、城、自然對話的城市會(hui) 客廳。
標本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hui) 的實物遺存,是人類的自然知識和社會(hui) 知識體(ti) 係的實物基礎。自然博物館收集了大量動植物與(yu) 微生物、岩石與(yu) 礦物、天體(ti) 以及人類等標本,這些標本如同生物進化的自然史,記錄著自然界的演化過程,人與(yu) 自然、社會(hui) 協同進化的過程。每一件標本都蘊藏著大量知識信息,諸如形態、分類、遺傳(chuan) 、生物多樣性等,成為(wei) 一個(ge) 個(ge) 信息源,眾(zhong) 多信息匯集在一起,使自然博物館成為(wei) 信息資源寶庫。
自然博物館還有助於(yu) 凝聚生態文明共識。當人們(men) 在自然博物館沉浸於(yu) 大自然的美妙之中,生態文明的理念就會(hui) 悄然播撒心田。與(yu) 此同時,自然博物館還能通過展覽輸出、合作開展研究等方式搭建起對外交流互鑒的平台。比如“中國恐龍展”曾在多個(ge) 國家進行了巡展。自然博物館開展的這些對外文化交往,向世界展示中國人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綠色發展成果,有助於(yu) 講好中國綠色發展的故事。
自然博物館如同一個(ge) 濃縮的時空容器,大自然品類之繁盛,可以在其中找到印記;生物進化曆史之悠久,可以在其中找到脈絡。更好發揮自然博物館的獨特作用,凝聚生態文明共識,傳(chuan) 播生態保護知識,就能為(wei)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注入更多力量。
(作者為(wei) 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主任)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31日 第 05 版)
(責編:鄭浦麗(li) 、邢曼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