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清明時節各地群眾參加豐富多彩活動
《 人民日報 》2022年04月06日 第 04 版 版麵截圖
原題:清明時節,各地群眾(zhong) 參加豐(feng) 富多彩活動——
體(ti) 驗民風民俗 感受傳(chuan) 統韻味
草木蔥蘢,春和景明。清明之際,各地舉(ju) 辦豐(feng) 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人們(men) 在體(ti) 驗民俗、緬懷先賢的同時,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厚植家國情懷。
民俗體(ti) 驗,培育家國情懷
挖坑、插柳、培土、澆水……4月5日,四川省中江縣富興(xing) 鎮茯嶺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文德米帶著20多名村民,沿著長堰河兩(liang) 岸栽種柳條。“我們(men) 有清明栽柳的習(xi) 俗,以求平安順遂。”文德米扶著鐵鍬說,“現在我們(men) 把栽柳的習(xi) 俗和綠化河堤結合起來,為(wei) 綠色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5日,工作人員李曉麗(li) 時不時指向花饃展示區,細致講解色彩鮮豔、造型生動的花饃的曆史由來和造型特點。這個(ge) 花饃展示區,已經成了山西省介休市張壁古堡景區的網紅打卡點。清明之際,介休推出威風鑼鼓、木偶皮影、張壁點燈等一係列非遺展演,讓群眾(zhong) 近距離感受傳(chuan) 統民俗的魅力。參加完投壺民俗活動的市民宋先生說,“這些民俗活動讓我更加體(ti) 會(hui) 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激勵我更多了解傳(chuan) 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5日,山東(dong) 省鄒城市後八裏溝村“曬家訓·寄情思”活動現場,村民宋長洵的孫子宋俊閣字正腔圓地誦讀祖訓。後八裏溝村黨(dang) 委書(shu) 記宋偉(wei) 介紹,村委會(hui) 為(wei) 全村每個(ge) 家庭都製作了家訓牌匾,每年清明都會(hui) 組織村民開展家訓誦讀活動,紀念先人,同時涵育良好品行。
4日,新疆克拉瑪依市的風箏節活動繼續開展。陣陣微風中,不少市民和專(zhuan) 業(ye) 選手同場“競技”,百餘(yu) 隻風箏在晴空爭(zheng) 奇鬥豔。作為(wei) 克拉瑪依市春季的一項標誌性活動,風箏節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載體(ti) ,豐(feng) 富了群眾(zhong) 生活,提升了城市形象。“在這個(ge) 假期和家人一起體(ti) 驗這個(ge) 傳(chuan) 統文化活動,很有趣也很有意義(yi) ,是一段美好的回憶。”市民王浩說。
文化活動,豐(feng) 富精神生活
5日一早,走進成都市文化公園,陣陣花香撲鼻而來,人們(men) 在園中踏青聞香、拍照留念,參加各類賞花文化活動。每年清明前後,成都花會(hui) 都是市民休閑的一個(ge) 好去處。據了解,四川在嚴(yan) 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基礎上,豐(feng) 富文化和旅遊產(chan) 品供給。全省各級文化和旅遊部門通過公布一批賞花、踏青、采茶、品美食等活動,鼓勵遊客親(qin) 近自然,見證和支持鄉(xiang) 村振興(xing) 。此外,還推出一批紅色研學、文博研學等活動線路,豐(feng) 富假日文化生活。
“哢嚓、哢嚓……”一手捏著紅紙,一手握著剪刀,隨著紙屑飄落,一個(ge) 個(ge) 栩栩如生的古代人物形象躍入眼簾,精湛的手藝引得觀眾(zhong) 連連叫好。在重慶市璧山區秀湖水街非遺小鎮,除了觀賞、學習(xi) 剪紙藝術,人們(men) 還可以體(ti) 驗古代蹴鞠、雅歌投壺、碑刻拓印等項目。柳枝是當地過清明不可或缺的一個(ge) 元素,有人將嫩柳枝條編成圓環戴在孩子頭上,有人則把嫩柳枝攢成花朵的樣子插於(yu) 發間。
清明假期恰逢廣西“壯族三月三”,廣西各級文化和旅遊部門配合有關(guan) 部門認真做好清明祭掃、旅遊服務和安全保障工作。5日,在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樂(le) 江鎮江口村,當地群眾(zhong) 匯集在鼓樓前,彈起琵琶、吹起蘆笙,手拉手跳起圓圈舞。“今年,我們(men) 組織全市文旅行業(ye) 開展26項文化活動,不僅(jin) 有對山歌、民歌會(hui) 、油茶體(ti) 驗等傳(chuan) 統項目,還有攝影比賽等新活動,豐(feng) 富市民遊客的假期生活。”當地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介紹。
5日,在廣西南寧市青秀山,“相約遊廣西”主題活動吸引了不少市民遊客。在汽車尾箱集市,汽車後備箱裏擺著不少手工藝品,車主變成攤主。房車營地展示、非遺文創市集、健康文化互動體(ti) 驗……每個(ge) 區域都是一道別具特色的風景線。來自廣西北海市的梁女士對此讚不絕口:“我在這裏看到了傳(chuan) 統技藝和現代工藝的創新融合,不由得為(wei) 我們(men) 的工藝水平感到驚喜。”
清明假期,遼寧省博物館把展覽搬到線上。遊客在微信平台進入“遼博全景VR展”,可以欣賞遼博近期的臨(lin) 時展覽,並在線參觀珍品館、明清玉器展、明清瓷器展、中國古代碑誌展等常設陳列展覽。
時令美食,寄托美好願景
清明時節,艾粿飄香。5日,天蒙蒙亮,安徽省涇縣桃花潭鎮查濟村村民餘(yu) 莉霞就起了床。燒壺水,泡上茶,青色艾粿放上蒸籠加熱一下。吃完之後,上山采茶,勁頭十足。艾草有驅寒除濕的功效,清明采艾草、做艾粿的民俗在皖南地區由來已久。“吃了艾粿,希望今年能健健康康的。”餘(yu) 莉霞說。
5日,湖北省恩施市龍鳳鎮龍馬村的土家族幺妹楊清蘭(lan) 在灶房裏忙碌著,隻見她將臘肉丁、豆幹丁、蒜苗一起加入浸泡過的糯米中,攪拌均勻後上甑蒸熟。楊清蘭(lan) 做的是當地的傳(chuan) 統美食社飯,寓意五穀豐(feng) 登、家運祥和,清明前後常吃。這些年,恩施的社飯也逐漸從(cong) 當地家庭走向了更廣闊的平台。“宴請遠道而來的賓客時,我們(men) 就會(hui) 準備社飯,請他們(men) 體(ti) 驗一下特色傳(chuan) 統飲食。”楊清蘭(lan) 介紹。
“清明節到了,今天來教大家做一道傳(chuan) 統時令美食——青團……”5日,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洛社鎮居民杭敏霞盯著電視裏教做菜的大廚,有模有樣地揉麵團、點青汁、裝餡料、製作青團。清明假期,當地將具有節令特色的美食製作教程通過電視和網絡進行發布,群眾(zhong) 足不出戶就可學做傳(chuan) 統美食。“吃著甜滋滋的青團,由衷地感到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杭敏霞說。
53歲的金小萍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在江西省上栗縣桐木鎮荊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集中製作清明果。“雖然每年我們(men) 自己會(hui) 做清明果,但是大家坐在一起,還是頭一次,大家互相交流經驗,把果子做得更好吃。”金小萍邊拿起提前準備好的艾草嫩芽邊說。
(本報記者劉念、張佳瑩、王永戰、付明麗(li) 、李蕊、阿爾達克、遊儀(yi) 、吳君、姚雪青、楊顏菲、王明峰、劉新吾、李縱、張雲(yun) 河、辛陽,本報通訊員高宇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