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人民時評)
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不是簡單的戶籍變化,也不隻是人口有序流動的問題,還要有支撐從(cong) 農(nong) 村到城市生活場景轉換的體(ti) 製機製
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ye) 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是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見實效,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促進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近年來,我國新型城鎮化和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取得新成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4.72%,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46.7%,比上一年提高了1.3個(ge) 百分點,高於(yu)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0.83個(ge) 百分點的提高幅度,這是“十三五”以來兩(liang) 個(ge) 城鎮化率首次縮小差距。
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取得新進展,得益於(yu) 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製度的不斷完善,比如戶籍製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市民化配套政策有序實施,等等。為(wei) 了進一步提高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國家發展改革委不久前印發了《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完成好這些任務,對深入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提高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融入城市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yi) 。
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不是簡單的戶籍變化,也不隻是人口有序流動的問題,還要有支撐從(cong) 農(nong) 村到城市生活場景轉換的體(ti) 製機製。對來城市打拚的人而言,“進城”的內(nei) 涵發生著變化。過去看重的是“掙錢有門路”,如今人們(men) 還希望“權益有保障”。從(cong) 人口流動的角度看,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還蘊含著一個(ge) 深刻變化,即從(cong) 個(ge) 體(ti) 進城謀生變為(wei) 家庭化遷移。這意味著,從(cong) “一人闖天下”逐漸向“拖家帶口一起走”轉變。伴隨而來的,是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的需求更加多樣化。比如,工作收入穩不穩定、住房租賃便不便利、隨遷子女上學問題能不能解決(jue) ……處理好這些關(guan) 切,是新市民安居樂(le) 業(ye) 的客觀需要,也是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內(nei) 在要求。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當前,各地瞄準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的新需求,在戶籍、土地、財政、教育、就業(ye) 、醫保和住房等領域出台各種配套措施,讓他們(men) 無憂打拚、安心奮鬥。浙江溫州開發上線“浙裏新市民”應用係統,新市民在手機端就能完成居住登記、電子居住證申領轉換、健康證明等高頻事項的辦理;山東(dong) 濟南設立外來務工人員綜合服務中心,提供就業(ye) 指導、崗位推薦、職業(ye) 培訓、社會(hui) 保障等一站式精細化服務……限製少了、門檻降了,配套全了、保障多了,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進城更省心,也更安心。
也要看到,健全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體(ti) 係,加快推動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全麵融入城市,依然任重道遠。提高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不僅(jin) 要讓他們(men) 在城市找到安身立命之所,還要讓他們(men) 看到長久的希望。推動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全麵融入城市,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堅持存量優(you) 先、帶動增量,逐步擴大範圍。
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隻要我們(men) 堅持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的主體(ti) 地位,著力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均衡化、優(you) 質化水平,就能使更多人享有更高品質的城市生活,不斷開創人民城市建設新局麵。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07日 第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