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發展 時至勢成(新實踐 新思考)
《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2年04月07日 第10版 版麵截圖
原題:向海發展 時至勢成(新實踐 新思考)
江強海弱,這是江蘇高質量發展麵臨(lin) 的困局。
江蘇擁有954公裏的海岸線,沿海灘塗麵積約占全國灘塗總麵積的1/4,但是,江蘇省的海洋經濟長期偏弱,2020年江蘇省海洋經濟生產(chan) 總值為(wei) 7828億(yi) 元,而同為(wei) 臨(lin) 海省份的廣東(dong) ,同期海洋生產(chan) 總值達1.72萬(wan) 億(yi) 元。
其實,江蘇沿海發展的基礎並不薄,沿海三個(ge) 設區市——連雲(yun) 港、鹽城、南通,都有一定的自然稟賦、區位優(you) 勢以及產(chan) 業(ye) 基礎。江蘇沿海地區處在東(dong) 部沿海的中心地帶,北連環渤海地區,南接長三角中心區,東(dong) 與(yu) 日韓隔海相望,西連新歐亞(ya) 大陸橋,地處“一帶一路”、沿江沿海交匯點,具有河湖連通、海河交匯、江海聯動等獨特優(you) 勢和條件。但長期以來,這些優(you) 勢卻被產(chan) 業(ye) 層次不高、城市能級不夠、港口功能不全所掣肘。
近幾年,隨著“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ti) 化發展等重大戰略的推進,沿海三市的發展潛力開始顯現。以連雲(yun) 港港、鹽城港、南通港為(wei) 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布局基本形成;滬蘇通鐵路、鹽通鐵路、連徐高鐵等相繼建成運營;盛虹煉化一體(ti) 化、中天鋼鐵等一批重大產(chan) 業(ye) 項目有力推進;江蘇自貿試驗區等載體(ti) 平台加快建設……2021年,三市的地區生產(chan) 總值超過2萬(wan) 億(yi) 。
但與(yu) 沿江發展相比,沿海發展還是相對滯後,江強海弱的局麵尚未改變,江蘇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沿海就顯得非常迫切。
從(cong) 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來看,江蘇沿海地區是新亞(ya) 歐大陸橋沿線地區、長江經濟帶、淮河生態經濟帶重要出海門戶。從(cong) 區域發展來看,江蘇加快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能夠為(wei) 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ti) 化發展提供產(chan) 業(ye) 轉移、創新轉化、功能拓展空間,促進長三角區域更加協調均衡和一體(ti) 化發展。從(cong) 江蘇本省的協調發展來看,加快陸海統籌發展、推進沿海地區加速隆起,可以形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形成沿江沿海沿河沿湖優(you) 勢互補。
目前,江蘇省級層麵已成立江蘇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配套《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的各種方案正在陸續出台,江蘇上下正以最大合力推動沿海區域的高質量發展。
江蘇向海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