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人”卞康全:能為烈士守護陵園是最感自豪的事
清明節前這段時間,卞康全最忙:擦拭墓碑,打掃陵園,聯絡烈士們(men) 的親(qin) 屬準備“雲(yun) 祭”。55歲的他,是江蘇鹽城五條嶺烈士陵園的守墓人,從(cong) 祖輩、父輩到他,為(wei) 烈士守墓的接力棒薪火相傳(chuan) ,前後已曆75年。
這裏葬著的是1947年12月在鹽南阻擊戰中英勇犧牲的2000多名烈士。當年,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華東(dong) 野戰軍(jun) 激戰四晝夜,共殲敵4000多人,俘虜3000多人。由於(yu) 戰事頻仍,條件所限,我軍(jun) 陣亡烈士的遺體(ti) 隻能以疊葬的方式匆匆安放在挖好的五條溝內(nei) ,堆成五條長嶺,每條嶺長約40米、高1米多、各有31個(ge) 墳塋,是為(wei) “五條嶺”。
五條嶺烈士陵園2009年建成。去年,陵園實施了提升改造工程,麵積從(cong) 10畝(mu) 擴至50畝(mu) ,新建烈士紀念碑、鹽南戰役紀念館、無名烈士牆、黨(dang) 員宣誓牆等。如今,在五條嶺墓區,一座新落成的紀念碑高聳巍峨,烈士們(men) 的英魂在此安息。
父母的言傳(chuan) 身教深深影響了卞康全。從(cong) 他記事起,母親(qin) 一有空閑就去五條嶺上培土、除草,“母親(qin) 說,我的爺爺卞德榮參與(yu) 掩埋烈士遺體(ti) ,幼小的父親(qin) 當時就站在一旁。爺爺後來就常常帶著父親(qin) 去五條嶺填土修墳,父親(qin) 後來也帶著我每年為(wei) 烈士墓圓墳祭掃。”
卞康全小時候總有個(ge) 疑問:2000多英烈長眠於(yu) 此,為(wei) 什麽(me) 沒有親(qin) 人來祭拜他們(men) ?母親(qin) 就講給卞康全聽,她有個(ge) 叔叔在戰爭(zheng) 中犧牲,家裏人找到後給他好好安葬了。“如果當時找不到屍體(ti) ,我這個(ge) 叔叔也會(hui) 和埋葬在我們(men) 這裏的2000多位烈士一樣。所以我們(men) 應該把這些烈士當親(qin) 人,為(wei) 他們(men) 守好墓,等著他們(men) 的後人將來來尋找。墓要是都沒有了,人家來找什麽(me) 呢?”
“促使我主動幫助烈士尋親(qin) 的,是一位叫陳繼業(ye) 的女士。”卞康全介紹,1991年,陳繼業(ye) 來到卞康全所在的村,向他借了一把鏟子,走向五條嶺。“她說她來這裏尋親(qin) ,為(wei) 父親(qin) 的墳添點兒(er) 土。”但由於(yu) 五條嶺下的烈士埋葬在一起,陳繼業(ye) 便為(wei) 每一條嶺上都培上三鍬土。五條嶺都培過土之後,陳繼業(ye) 伏在嶺上痛哭不已。
深受觸動的卞康全由此開始幫助烈士尋親(qin) 。根據當地出版的《難忘五條嶺》,卞康全與(yu) 鹽城、淮安等地黨(dang) 史、民政部門聯係,收集整理出836名安葬在五條嶺的烈士姓名和資料,分撥分批給他們(men) 的後人寄去信件。尋親(qin) 的信件一封封飛向全國各地,卞康全逐漸和烈士後人們(men) 取得聯係,至今已有330餘(yu) 名烈士親(qin) 屬前來看望,500多名原華東(dong) 野戰軍(jun) 老戰士、烈士親(qin) 屬因為(wei) 他的牽線搭橋建立了聯係。
逐漸的,卞康全變得和祖父、父親(qin) 一樣,離不開這裏了。日記本、登記簿、烈士遺物,甚至是參觀者敬獻花籃上的挽聯、退回的尋親(qin) 信……與(yu) 這裏相關(guan) 的一切,都被他用一個(ge) 個(ge) 紙箱、行李箱分類收好,整齊擺放在書(shu) 架上。
這其中,一隻紙箱專(zhuan) 門用於(yu) 存放烈士的遺物:殘破的搪瓷碗、斷裂生鏽的軍(jun) 刺、10多支“黎明”“勒銘”“新星”等牌子的鋼筆……這些是在五條嶺烈士墓的曆次整修過程中,卞康全多方搜集而來,他都用紅紙包一一包好,小心翼翼地收藏起來。關(guan) 於(yu) 這些烈士遺物的搜集時間、經過等,他都做了如實記錄。如今,這樣的記事簿也已經攢有15本。
歲月更替,初心不改。卞家三代人為(wei) 了守護革命先烈的英魂,已經默默走過75年。2019年12月,卞康全因此登上“中國好人榜”。卞康全說,能為(wei) 烈士守護陵園,是他最感到自豪的事,他會(hui) 一輩子守護好這些為(wei) 人民而犧牲的英烈。(鹽城電視台記者尹麗(li) 珊、倪玲對此文亦有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