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有我|山西大學的“十八銅人”
“張主任,令德九齋前的垃圾又滿了!”
“好,馬上派人過去!”
放下電話,山西大學塢城校區物業(ye) 服務中心主任張一平立即用手中的對講機呼叫衛生主管張潤喜:“潤喜,令德九齋!”
不一會(hui) ,身著“大白”的張潤喜帶著三位師傅開著一輛小型載貨車與(yu) 兩(liang) 輛人力三輪車趕到了令德九齋學生公寓樓門前。生活物資裝進三輪車裏拉回到中心的垃圾中轉站進行壓縮外運;醫療廢棄物按要求捆紮、打包、收集、整理。
“張主任,文瀛區的垃圾滿了!”……
2022年4月6日淩晨,塢城校區確診一例新冠肺炎病例,校區封閉,學生全部在公寓裏不能出來,隻能送餐。文瀛與(yu) 令德兩(liang) 個(ge) 學生住宿區,以每兩(liang) 天消耗約十萬(wan) 個(ge) 飯盒的速度產(chan) 生著各類生活垃圾。同時,每天一輪一萬(wan) 多人的全員核酸檢測也在不斷產(chan) 生著醫療廢棄物,導致物業(ye) 中心壓力巨增。
疫情突如其來,封校太過突然,許多校外居住的員工沒有來得及回來,擺在物業(ye) 中心麵前的問題讓大家心急如焚。物業(ye) 中心承擔著全校公共區域的衛生保障、垃圾清運與(yu) 消殺工作,及時清理垃圾勢在必行。可是中心現在能調動的機動人員隻有18名,怎麽(me) 辦?咬著牙幹吧!
因封校期間人員已足不出戶,物業(ye) 服務中心對這18名員工的工作分工進行了調整。中心要求對校園主幹道的清掃改為(wei) 三天一保潔;原衛生組成員守在文瀛、令德兩(liang) 大學生公寓區,對垃圾桶外溢的垃圾及時清掃入桶;原維修組成員對全校各個(ge) 樓宇內(nei) 與(yu) 各個(ge) 垃圾點進行消殺工作。除此之外,這18人組成的隊伍還要承擔學校的突發或臨(lin) 時任務,如4月3日下午緊急在令德操場草坪布置核酸檢測場地,4月7日下午緊急對令德地超的全麵消殺;4月8日晚改造文科樓庫房為(wei) 臨(lin) 時辦公場地……
4月的太原,已逐漸熱了起來,18名師傅們(men) 每天出去都要穿著全套防護服,工作不一會(hui) 兒(er) 就會(hui) 汗流浹背。這段時間,他們(men) 往往是剛端上盒飯就又接到命令,二話不說就放下飯盒就奔赴現場;有時候是晚上回來,剛洗漱完畢準備上床休息,接到電話,又馬不停蹄穿上防護服出去。
相比辛苦與(yu) 付出,更令張一平印象深刻的是“感動”。
18名師傅中除了一名師傅年齡是30多歲,其餘(yu) 的都是50歲以上。張一平總是一再吩咐他們(men) 要注意休息,但是工作起來他們(men) 又什麽(me) 都不管不顧了。
“大家連續工作這麽(me) 多天了,沒有一個(ge) 叫苦叫累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張一平說,我們(men) 將堅守崗位,並肩作戰,全力做好校園防疫“第一道防線”!
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物業(ye) 服務中心這支校園後勤工作中唯一的機動力量,不分晝夜地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這些師傅們(men) ,被同事們(men) 親(qin) 切地稱為(wei) 山西大學的“十八銅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