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寺村改廁記(人民眼·農村廁所革命)
引子
在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台源鎮東(dong) 湖寺村,村民劉義(yi) 桃把室外旱廁改成室內(nei) 衛生間,下雨天不再撐傘(san) 攙扶母親(qin) 出門上廁所了;村民王美德把自家的連茅圈改造成三格式衝(chong) 水廁所,晚上解手時不用打手電照路了……從(cong) 戶外到室內(nei) 、從(cong) 旱廁到水衝(chong) ,農(nong) 村廁所變了樣,農(nong) 民生活大不同。
小廁所,大民生。“農(nong) 村改廁,這個(ge) 事情是我一直關(guan) 心的。我也是從(cong) 農(nong) 村出來的人啊,也知道農(nong) 村上個(ge) 廁所是真的不方便。”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農(nong) 村改廁工作高度重視、十分關(guan) 心。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地方考察調研過程中,走進農(nong) 戶家裏,經常會(hui) 問起村民使用的是水廁還是旱廁,在視察村容村貌時也會(hui) 詳細了解相關(guan) 情況。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隨著農(nong) 業(ye) 現代化步伐加快,新農(nong) 村建設也要不斷推進,要來個(ge) “廁所革命”,讓農(nong) 村群眾(zhong) 用上衛生的廁所。
2018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其中提出“合理選擇改廁模式,推進廁所革命”。截至2020年底,全國農(nong) 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68%以上,累計改造農(nong) 村戶廁4000多萬(wan) 戶。
2021年7月23日,全國農(nong) 村廁所革命現場會(hui) 在衡陽市召開。會(hui) 議傳(chuan) 達學習(xi) 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深入推進農(nong) 村廁所革命作出的重要指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近年來,農(nong) 村廁所革命深入推進,衛生廁所不斷推廣普及,農(nong) 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十四五”時期要繼續把農(nong) 村廁所革命作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一項重要工作,發揮農(nong) 民主體(ti) 作用,注重因地製宜、科學引導,堅持數量服從(cong) 質量、進度服從(cong) 實效,求好不求快,堅決(jue) 反對勞民傷(shang) 財、搞形式擺樣子,紮紮實實向前推進。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及有關(guan) 部門要各負其責、齊抓共管,一年接著一年幹,真正把這件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從(cong) 農(nong) 民實際需求出發推進農(nong) 村改廁”。
2018年起,衡陽市實施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將改廁工作與(yu) 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同部署、統籌推進。2019年5月,衡陽縣啟動新一輪改廁行動,將全縣範圍內(nei) 農(nong) 村旱廁和未實現糞汙無害化處理的簡易水衝(chong) 式戶用廁所全部納入建設範圍。截至去年底,全縣已完成農(nong) 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新)建7.6萬(wan) 餘(yu) 個(ge) ,建設農(nong) 村公廁65座,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3%。
如何把農(nong) 村廁所革命“這件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日前,記者走進衡陽縣探尋答案。
如何調動群眾(zhong) 積極性?
走訪走深、政策講透、實事辦好,充分發揮農(nong) 民作為(wei) 改廁參與(yu) 者、建設者和受益者的主體(ti) 作用
自從(cong) 將自家旱廁改成室內(nei) 衛生間,68歲的衡陽縣台源鎮東(dong) 湖寺村村民劉義(yi) 桃再也不必陪母親(qin) 出門解手了。走進她家新改造好的衛生間,腳下的瓷磚鋥亮,抽水桶開關(guan) 一按衝(chong) 水,牆上還裝了熱水器和淋浴花灑……相較於(yu) 過去搭建在室外的簡易旱廁,衛生環境大不相同。
“旱廁裏兩(liang) 塊磚一個(ge) 坑,夏天臭烘烘,冬天冷颼颼。”說起以前上廁所的場景,劉義(yi) 桃眉頭緊蹙,她最放心不下年逾九旬的老母親(qin) 。有一年冬天陰雨連綿,母親(qin) 撐傘(san) 出門上廁所時,險些被濕滑的台階絆倒。從(cong) 那之後,每逢雨雪天氣,劉義(yi) 桃便一手撐傘(san) 一手攙扶,陪著母親(qin) 出門解手。
出門上廁所不方便,把衛生間改建到室內(nei) 如何?2019年,東(dong) 湖寺村被確定為(wei) 衡陽縣改廁示範試點村,衡陽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王雙喜帶隊上門調研時,劉義(yi) 桃卻猶豫了:“屋裏上廁所,家裏會(hui) 不會(hui) 跑臭味?”王雙喜記下她的顧慮。
幹部走訪入戶,鄉(xiang) 親(qin) 們(men) 紛紛打開話匣子。有的村民擔心廁所入室後影響居家環境;有的村民在房前屋後種菜,擔心改廁後浪費了農(nong) 家肥;更多村民擔心改廁成本高,對施工質量和後期維護也不放心……衡陽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調研團隊分門別類整理村民們(men) 反映的問題。
農(nong) 村改廁,農(nong) 民是主體(ti) 。2018年12月,中央農(nong) 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的《關(guan) 於(yu) 推進農(nong) 村“廁所革命”專(zhuan) 項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黨(dang) 委政府重點抓好規劃編製、標準製定、示範引導等,不能大包大攬,不替農(nong) 民做主,不搞強迫命令。2019年7月,中央農(nong) 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切實提高農(nong) 村改廁工作質量的通知》,提出了嚴(yan) 把分類指導關(guan) 、嚴(yan) 把群眾(zhong) 發動關(guan) 等10條要求。2020年6月,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提高農(nong) 村改廁工作實效的通知》指出,要注重發揮農(nong) 民作為(wei) 改廁參與(yu) 者、建設者和受益者的主體(ti) 作用,切實做好宣傳(chuan) 發動,通過發放明白紙、入戶講解、實地參觀、黨(dang) 員幹部示範帶動等方式,充分調動農(nong) 民參與(yu) 改廁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
“推進農(nong) 村‘廁所革命’,首先要推進群眾(zhong) ‘觀念革命’。”王雙喜說,衡陽縣通過發放改廁政策明白卡、召開村民會(hui) 議、舉(ju) 行屋場懇談會(hui) 等方式,讓群眾(zhong) 知曉改廁目的、意義(yi) 和政策,調動群眾(zhong) 參與(yu) 改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要我改”為(wei) “我要改”。
針對前期走訪調研中摸排到的群眾(zhong) 疑慮,2019年5月的一天傍晚,東(dong) 湖寺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小波在村民代表會(hui) 議上逐一答疑釋惑:改廁采用的技術成熟,不滲不漏,配有防臭措施,不會(hui) 對居家環境造成影響;三格式化糞池分為(wei) 沉澱池、發酵池和貯糞池,糞肥經過處理後不影響澆地;項目施工全程公開,構配件材料統一招標采購……
“我給大家再算筆經濟賬。”王小波說,農(nong) 村改廁資金實行“政府獎補、農(nong) 戶自主、多元投入”的籌措機製——中央和省級獎補資金標準為(wei) 每戶500元,衡陽市級配套獎補標準為(wei) 每戶100元,縣級配套資金不少於(yu) 每戶300元,各項獎補資金合計每戶900元以上,“大家如果自願選擇投工投勞,自己掏的錢更少。”
2021年,衡陽縣農(nong) 村改廁各項獎補資金提高至每改(新)建一個(ge) 廁所1100元。近3年來,全縣共發放農(nong) 村改廁獎補資金7500多萬(wan) 元。
“廁所怎麽(me) 改,農(nong) 民說了算。”劉義(yi) 桃說,廁改申請公示期滿後,村幹部第一時間上門征求她對設計方案的意見。反複交流,設計圖紙幾經修改,劉義(yi) 桃最終簽字確認。考慮到日常淋浴需求,工程人員特地預留了裝設淋浴花灑的接水口和連接熱水器的電線開關(guan) ,還進行了幹濕分離。
改廁改出新生活。“過去城裏的親(qin) 戚朋友來家裏,我最擔心他們(men) 上廁所不習(xi) 慣。”劉義(yi) 桃感慨道,那會(hui) 兒(er) ,得知有客人要來,得提前在廁所裏點盤蚊香。“現在孩子們(men) 從(cong) 城裏回來,都願意多住幾天。”
堅持把群眾(zhong) 認同、群眾(zhong) 參與(yu) 、群眾(zhong) 滿意作為(wei) 基本要求,2019年以來東(dong) 湖寺村累計改造無害化衛生廁所310個(ge) ,建設公廁4座,全麵消除了露天糞坑,全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100%。
如何嚴(yan) 把施工質量關(guan) ?
先試點示範、後麵上推廣、再整體(ti) 提升,以“首廁”過關(guan) 帶動每一個(ge) 廁所過關(guan)
遠山如黛,田疇染綠,漫步於(yu) 路闊景美的東(dong) 湖寺村,一座白牆藍瓦的小屋映入眼簾。王雙喜提醒記者,這是村民王美德家的廁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眼前這座掩映在綠樹叢(cong) 中的小屋,改造前竟是人廁、畜圈連在一起的連茅圈。“夏天要帶蒲扇驅蚊,晚上得打手電照路。”王美德坦言,過去上廁所“難聞、難用”。
“廁所革命,從(cong) 最難處改起。”王雙喜介紹,2019年6月,經東(dong) 湖寺村村兩(liang) 委討論決(jue) 定,王美德家的連茅圈在新一輪廁改中被確定為(wei) 率先改建的“首廁”。所謂“首廁”,即村裏改造或新建的第一個(ge) 廁所,選址、安裝、調試、驗收、管護等各環節嚴(yan) 格按照標準進行。村裏後續所有廁所改造流程和質量標準,均比照“首廁”實施。以“首廁”過關(guan) 帶動每一個(ge) 廁所過關(guan) ,確保改一個(ge) 、成一個(ge) 、帶一片。
《關(guan) 於(yu) 推進農(nong) 村“廁所革命”專(zhuan) 項行動的指導意見》要求,“先試點示範、後麵上推廣、再整體(ti) 提升,推動農(nong) 村廁所建設標準化、管理規範化、運維市場化、監督社會(hui) 化”。衡陽縣參照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批準發布的《農(nong) 村三格式戶廁建設技術規範》《農(nong) 村三格式戶廁運行維護規範》等相關(guan) 標準,將農(nong) 村改廁全過程分解為(wei) 項目準備、工程實施、項目驗收等7個(ge) 階段,並細化為(wei) 18個(ge) 步驟72個(ge) 要點,逐一建立標準化操作規範,形成全過程質量控製體(ti) 係。
改廁不隻“改掉味”,還要“改到位”。從(cong) 開挖基坑到夯實底座、從(cong) 放置缸體(ti) 到連接管道、從(cong) 砌磚抹牆到安裝便器,承建東(dong) 湖寺村農(nong) 村廁所改造項目的施工隊長彭勁鬆每個(ge) 環節都嚴(yan) 格按圖作業(ye) 。“首廁”施工前,彭勁鬆參加了衡陽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組織的專(zhuan) 項培訓,專(zhuan) 業(ye) 工程師係統講解施工要領,並為(wei) 施工人員提供標準圖紙。迄今,衡陽縣已集中開展43場(次)農(nong) 村改廁暨“首廁過關(guan) 製”培訓會(hui) ,累計培訓改廁監管和施工人員1300餘(yu) 人。
“注意基坑深度,上沿比廁位低50厘米,確保缸體(ti) 能放進去;注意保持缸體(ti) 水平,進水口低了易堵,出水口低了易漏……”王雙喜和技術人員輪流駐守現場,就一些容易出現問題的工程細節開展技術指導,並在“首廁”質檢時提出整改意見。此前,技術人員在檢測衡陽縣西渡鎮梅花村的“首廁”質量時,就指出糞管彎曲角度過大、可能影響後續使用的問題,工人隨即拆除管道並重新安裝。
新一輪改廁實施以來,衡陽縣建立了縣鄉(xiang) 村三級改廁監管隊伍,嚴(yan) 把施工質量關(guan) 、工程進度關(guan) 、廁所驗收關(guan) ,嚴(yan) 格落實“施工方—村—鄉(xiang) 鎮—縣”逐級驗收製度,逐步形成了及時發現問題、快速解決(jue) 問題的隱患排查機製。經技術人員檢測驗收後,王美德家的廁所符合“首廁”過關(guan) 要求。
“‘首廁’成了東(dong) 湖寺村改造廁所的樣板間。”王小波說,王美德家的廁所正式交付當天,村民們(men) 紛紛前來參觀。走進煥然一新的衛生間,王美德摸一摸光滑的瓷磚,試一試水流強勁的抽水桶,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工程驗收不是終點,村民用好才是關(guan) 鍵。”衡陽縣台源鎮紀委書(shu) 記王鎧淋介紹,為(wei) 確保廁所改造的施工質量,台源鎮建立了質量安全保證金製度,即施工結束後先支付約90%的工程款,剩餘(yu) 約10%的資金待質檢完成一年後再行支付,其間若發生非人為(wei) 故意造成的質量故障,將由施工方負責維修。
2021年9月,湖南省(南片區)“首廁過關(guan) 製”輪訓在衡陽市開班,東(dong) 湖寺村被列為(wei) 現場觀摩點。今年3月1日,湖南省委和省政府印發《關(guan) 於(yu) 做好2022年“三農(nong) ”工作 紮實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意見》提出,“全麵落實‘首廁過關(guan) 製’,高質量完成年度改廁任務。”
“以‘首廁’過關(guan) 帶動‘每廁’過關(guan) ,關(guan) 鍵在於(yu) 一個(ge) 標準管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王雙喜介紹,衡陽縣農(nong) 村改廁行動實行“五個(ge) 統一”,即統一產(chan) 品采購、統一組織施工、統一投工投勞、統一竣工驗收、統一督查考核。對不符合施工要求的,一律不予驗收通過。
如何嚴(yan) 把運行維護關(guan) ?
著力探索規範化的運行維護機製,力爭(zheng) “有製度管護、有資金維護、有人員看護”
晨光熹微,苗圃青青,小菜園裏又見劉義(yi) 桃忙碌的身影。走進屋宅旁的一片茵茵綠草坪,劉義(yi) 桃蹲下身,輕輕掀開化糞池第三格的塑鋼蓋,用一把長柄水瓢舀出發酵後的農(nong) 家肥,細心澆至蔬菜根部。
改造旱廁前,施工方考慮到劉義(yi) 桃就近澆菜的需求,特地把化糞池規劃在小菜園旁,糞汙經沉澱、降解、厭氧發酵等過程後,能有效殺滅寄生蟲卵等病原體(ti) ,相較於(yu) 過去的旱廁更加安全衛生。近年來,衡陽縣因地製宜做好農(nong) 村改廁糞汙綜合利用,每年替代化肥實物施用量達3000噸以上。
“自家的廁所自家清淘,不僅(jin) 有足夠的農(nong) 家肥澆菜,還能獲得積分兌(dui) 換日用品。”劉義(yi) 桃指了指自家衛生間的卷紙說,這是從(cong) 村“厚德同心積分銀行”兌(dui) 換來的獎品。
新一輪改廁實施以來,東(dong) 湖寺村探索將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納入“積分銀行”管理模式,對主動報名改廁、定期清淘維護和參與(yu) 公廁管護的村民給予加分。村民自行申報並經統一認定後,每周三、周日可到“厚德同心積分銀行”兌(dui) 換紙巾、拖鞋、洗衣粉等獎品。
“定期清淘廁所加3分,定期清理維護加2分,雖然單次分值不多,但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含金量’不低。”西渡鎮梅花村村民楊如伍說,“我就憑積分獲得了10萬(wan) 元無抵押純信用貸款。”
衡陽縣基於(yu) 鄉(xiang) 村誠信體(ti) 係建設打造的“厚德同心積分銀行”,得到了中國建設銀行衡陽縣支行、衡陽衡州農(nong) 村商業(ye) 銀行等金融機構認可,村民積分情況成為(wei) 相關(guan) 銀行給予其貸款授信額度的重要依據。對於(yu) 積分高的村民,授信額度提高5萬(wan) 至10萬(wan) 元,利息也有一定優(you) 惠。楊如伍此前想參與(yu) 經營一家旅遊服務公司,資金遲遲沒能湊夠,是“厚德同心積分銀行”的廁改運維積分助他獲得授信,解了燃眉之急。
“建立利益聯結機製,通過文明戶創建、積分兌(dui) 換實物等方式推動農(nong) 村改廁,激發村民自主參與(yu) 廁所清淘維護的積極性,起到了‘四兩(liang) 撥千斤’的作用。”湖南師範大學中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研究院院長、湖南省委農(nong) 村工作領導小組“三農(nong) ”工作專(zhuan) 家組組長陳文勝說。
“‘三分建、七分管’,建好隻是開始,管好才是關(guan) 鍵。”王雙喜介紹,目前,“厚德同心積分銀行”已在衡陽縣443個(ge) 行政村推廣,初步建立起群眾(zhong) 參與(yu) 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的廁所長效管護機製。
“廁所出現故障怎麽(me) 辦?設備壞了有人修嗎?”這是很多村民改廁前的疑慮。為(wei) 此,衡陽縣與(yu) 太平洋保險公司合作,以每座20元的保費標準統一為(wei) 新(改)建廁所投保,對農(nong) 戶非人為(wei) 損壞的化糞池及其配套設施給予理賠,理賠期限20年。2020年以來,衡陽縣累計投保3.36萬(wan) 戶。
2021年8月,衡陽縣長安鄉(xiang) 灣牌村村民廖俊國家的化糞池出現串水現象,保險公司的理賠專(zhuan) 員第一時間上門勘察,發現故障原因是設備安裝不規範,認定為(wei) 非人為(wei) 損壞,理賠1300元,重新安裝了化糞池和相關(guan) 配套設施。“保險賠付快,維修有保障。”廖俊國頗為(wei) 滿意。
《關(guan) 於(yu) 推進農(nong) 村“廁所革命”專(zhuan) 項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堅持建管並重,充分發揮村級組織和農(nong) 民主體(ti) 作用,鼓勵采取政府購買(mai) 服務等方式,建立政府引導與(yu) 市場運作相結合的後續管護機製。各地要明確廁所管護標準,做到有製度管護、有資金維護、有人員看護,形成規範化的運行維護機製。
“電話報修,服務到家。”王雙喜說,衡陽縣正嚐試以鄉(xiang) 鎮為(wei) 單位建立清淘服務體(ti) 係,以行政村為(wei) 單位完善專(zhuan) 業(ye) 管理台賬,由村小組長擔負廁所巡檢員,嚴(yan) 格落實每月檢查、適時清淘的管護要求,逐漸形成了有製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考評的長效管護機製。
“農(nong) 村‘廁所革命’是一項係統工程。”王雙喜說,衡陽縣堅持改廁與(yu) 汙水治理同步推進,在生態敏感地區采用“三格式化糞池+小型人工濕地”模式,在居住密度較大地區采用“小型汙水處理設施+納入汙水管網”模式,在分散居住地區采用“小菜地就近消納”模式,改變了過去農(nong) 村汙水橫流現象。東(dong) 湖寺村還建成了集中式農(nong) 村生活汙水處理係統,汙水排到附近集中處理點二次淨化後,可達到二類水質標準,能直接用於(yu) 農(nong) 業(ye) 灌溉。
“生態環境也是營商環境。”王小波說,一家企業(ye) 看中了東(dong) 湖寺村的良好生態環境,於(yu) 2020年投資新建了烏(wu) 蓮種植加工產(chan) 業(ye) 基地,帶動當地村民務工就業(ye) 、增收致富。如今,東(dong) 湖寺村水更清、花更美、蓮更香,遊客更多了。2021年11月,東(dong) 湖寺村(烏(wu) 蓮)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認定為(wei) 第十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