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最大努力讓感染者盡快康複(抓細抓實各項防疫工作)
方艙醫院在救治新冠病毒感染者中發揮著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當前,上海已建成100多個(ge) 方艙醫院,床位數逾16萬(wan) 張。有不少方艙醫院規模巨大、收治人數眾(zhong) 多,且“進艙”“出艙”快速運轉。4月12日,記者走進收治近1.5萬(wan) 名感染者的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實地采訪運行情況。
全情投入,改善醫療服務
從(cong) 早上8點到淩晨2點,張燕平就像上滿發條的鍾表,一刻不停地工作。作為(wei)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援滬方艙醫療隊醫療救治組組長,她所在的新國博方艙醫院N1艙,是一個(ge) 大艙,入住1500多名感染者。
如何匹配醫療需求?“一進艙,我們(men) 就一對一做健康評估。”張燕平說,將感染者分成綠黃紅三類,綠色代表無症狀,黃色表明有低熱、頭疼等輕微症狀,紅色則表示有腫瘤等合並症,需要密切觀察。根據分類,N1艙將“紅色”重點患者安置在護士站旁,能給予最快、最多的照料。
在住著約1500名感染者的N4艙,江西援滬吉安醫療隊醫療組組長沈建忠剛完成交接班。即便吃飯時間,找他的電話也是一通接著一通。
“第一次走進這麽(me) 大的方艙,我就感覺挑戰不小。”沈建忠說。怎樣安撫大家的情緒?怎樣照顧有基礎病的感染者?如何防止醫務人員感染?一周多來,他和同事全身心投入,力求解決(jue) 這些問題。
N4艙特點是小兒(er) 感染者較多,最小的才1歲。“我們(men) 專(zhuan) 門配備了兒(er) 科醫生和心理醫生,還建起親(qin) 子病房,盡可能讓同樣被感染的家長陪伴孩子。吉安醫療隊負責700多名感染者,親(qin) 子病房就有280間。”沈建忠說。
新國博方艙醫院中醫專(zhuan) 家組組長、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醫療領隊方邦江教授,曾參與(yu) 過武漢雷神山醫院感染科的救治工作。他介紹,中醫藥療法已在新國博方艙醫院全麵推廣。中醫藥充分發揮因人因時因地製宜的辨證施治優(you) 勢,為(wei) 感染者提供有針對性的治療。
在好幾個(ge) 艙內(nei) ,醫護配比是1∶5,護士要承擔相當多的工作量。觀察病情、體(ti) 征監測、心理疏導……除了繁忙的日常工作,還有不少群眾(zhong) 的“操心事”需要解決(jue) 。
一天深夜2點,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援滬方艙醫療隊護士長魏文桂剛下夜班,一名感染者輾轉聯係到她,語氣十分焦急:“我愛人和孩子忘了帶鑰匙,被鎖在門外很長時間,能不能幫忙把鑰匙送回家?”
魏文桂趕緊將情況上報指揮部,之後又聯係方艙內(nei) 人員給鑰匙消毒,並安排專(zhuan) 人交接,再通過社區派人送到家。“群眾(zhong) 有困難,能幫盡量幫。”方艙裏的急事難事、苦活累活,護士們(men) 做了許多。
以真心換真心,方艙的“住客們(men) ”看在眼裏。“我剛進來時渾身酸痛,醫生護士天天關(guan) 心我。身體(ti) 恢複後,又邀請我們(men) 參加健身操等活動。”感染者黃女士說,醫療隊員不遠千裏來幫助上海,令她很感動。
全力付出,做好後勤保障
走進天津援滬醫療隊儲(chu) 存物資的一級庫,醫療隊常務副領隊萬(wan) 健正忙著清點物資。在他身後,成排的貨架上整齊碼放著各種物資箱。“我們(men) 4月3日到達上海時,隨隊帶足了15天的物資量,僅(jin) 醫療防護物資就有近3000箱、約50萬(wan) 件,最近上海又給我們(men) 補充了不少,現在物資比較充足。”萬(wan) 健說。
正說著,幾名醫護人員來領取防疫用品,萬(wan) 健早已把當天所需物資分門別類歸置好,擺放在指定區域。“提前做好清點,也是想讓醫護人員少為(wei) 物資操心。”萬(wan) 健告訴記者,方艙內(nei) 的醫護人員每6小時一個(ge) 班,24小時輪班上崗,“別看隻有6小時,穿著密封的防護服,身體(ti) 負擔還是比較重,希望他們(men) 出來盡量多休息會(hui) 兒(er) 。”
方艙內(nei) 部,也需要專(zhuan) 人統籌物資分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宮睿,承擔著W3艙後勤物資組組長的工作。“進入方艙就意味著從(cong) 清潔環境進入了汙染環境,所以方艙內(nei) 的物資配送主要由醫護人員自己來完成。”宮睿說,W3艙內(nei) 有1300多名感染者,醫護人員要和工勤人員、誌願者等一道努力,才能完成物資分配。
方艙裏人員眾(zhong) 多,必須及時清運大量垃圾。“看見那些一人高的醫廢垃圾桶了嗎?”魏文桂指向遠處,“那都是我們(men) 在方艙裏小桶裝大袋,再大袋裝大桶運送過去的。”N1艙每天有4名護士參與(yu) 運送垃圾,一趟下來全身濕透。
做好方艙的生活保障,還要盡力解決(jue) 吃飯、用藥等方麵的多樣化、個(ge) 性化需求。宮睿介紹,現在大部分餐食屬於(yu) 普通餐,但後勤方麵也會(hui) 根據感染者實際需要,盡量豐(feng) 富供應。此外,醫護人員準備了各類急、慢性病治療藥物,基本能滿足日常用藥需求。
工勤人員也承擔了方艙後勤大量的重活、累活。記者碰到魏銳時,他剛換下防護服。他所在的“醫管家”公司專(zhuan) 門從(cong) 事醫療後勤保障工作。在方艙裏,他每個(ge) 班次平均要運送四五十桶垃圾。“穿著防護服幹活,不能喝水、上廁所,眼前都是‘汗蒸汽’,就跟蒸桑拿一樣。”他說。盡管在方艙內(nei) 做後勤並不輕鬆,但魏銳和工友們(men) 依然樂(le) 觀積極,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全員合作,共促平穩運行
“兩(liang) 年前武漢發生疫情時,由我們(men) 醫院接管的武漢客廳方艙是武漢最大的方艙醫院,國家緊急調派了8支國家援鄂醫療隊支援,首批就有上海醫療隊。”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副院長李誌強回憶起兩(liang) 年前的點點滴滴,“現在,輪到我們(men) 為(wei) 上海盡一份力了。”
當年,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分為(wei) 3個(ge) 艙,最大的一個(ge) 可容納600多名感染者,而上海新國博方艙醫院共有10個(ge) 方艙,每個(ge) 艙容納感染者1300至1500人。規模如此大,人數如此多,日常運行管理工作的難度可想而知。
“我們(men) 的醫護人員有4班,分為(wei) 醫療、護理、物資保障等小組,每個(ge) 小組任務明確,團隊溝通順暢,加上詳實、可操作的管理製度,保證每個(ge) 方艙都能高效運轉。”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王增光參與(yu) N1艙的管理工作,自接管以來,N1艙內(nei) 1500多張病床基本沒空過。
從(cong) 收治新的感染者到辦理康複者出院手續,從(cong) 日常醫療到救治急症重症,從(cong) 送飯送水到清運垃圾,事務繁重,都是方艙管理人員需要統籌考慮的內(nei) 容。“每次值班下來,都會(hui) 缺水、疲勞,但沒有一個(ge) 人叫苦。”王增光說,各方團隊緊密合作、辛勤付出,保障了方艙正常運行。
中醫講求心神統一,不僅(jin) 能治病,也能很好地調整情緒。“不少人進方艙時情緒低落,我們(men) 帶大家練習(xi) ‘八段錦’,有效緩解咳嗽、胸悶等症狀,同時減少失眠、煩躁,提振積極心態。”負責N5方艙的江西九江市中醫醫院院長伍宏澤介紹。
細節決(jue) 定成敗。院感防控是加強方艙醫院管理的一項重要內(nei) 容。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心髒內(nei) 科護士長高新星介紹,她和同事負責嚴(yan) 守醫護人員、車輛和物資的“入口關(guan) ”。一方麵落實“人防”,對所有方艙相關(guan) 的工作人員強化管控,嚴(yan) 格檢測體(ti) 溫、檢查防護穿戴情況;另一方麵做到“技防”,加強院感防控措施、優(you) 化診療流程;再加上“器防”,規範消毒劑和消毒器械的使用,實現人、技、器“三防”融合。
“每個(ge) 方艙都是一個(ge) 大家庭,我們(men) 有信心努力做到醫務人員零感染,安全完成任務,平安順利回家。”高新星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