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一池春水活起來

發布時間:2022-04-15 16:43:00來源: 江西日報

  暮春時節,九江市柴桑區城門街道金橋村無公害蔬菜基地,一畦畦韭菜碧綠鮮嫩,菜農(nong) 正忙著收割、擇淨、打包。“這些菜馬上送到聯盛集團旗下超市。”金橋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趙大坤信心滿滿地說,“今年,我們(men) 村的集體(ti) 經濟收入可突破100萬(wan) 元。”

  近年來,柴桑區按照“一年重點突破、兩(liang) 年整體(ti) 推進、三年鞏固提升”發展思路,發揮黨(dang) 建引領作用,創新產(chan) 業(ye) 發展模式,推動村集體(ti) 經濟連年上台階。2021年,全區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總收入達2600餘(yu) 萬(wan) 元,92個(ge) 行政村全部超過10萬(wan) 元,形成鄉(xiang) 鄉(xiang) 有產(chan) 業(ye) 、村村有實體(ti) 、群眾(zhong) 得實惠、幹部有保障的發展格局。

  為(wei) 了讓村集體(ti) 經濟“滿血”發展,該區出台《推進村級集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提升計劃(2020-2022)》,建立區委統籌抓總、部門各司其職、鄉(xiang) 鎮主體(ti) 推動、村級具體(ti) 落實的責任落實機製。各鄉(xiang) 鎮“一村一策”製定發展計劃,區直單位“一對一”建立幫扶措施。去年,區財政列支500萬(wan) 元,爭(zheng) 取上級資金400萬(wan) 元,扶持村集體(ti) 經濟項目。並且將集體(ti) 經濟收入與(yu) 村幹部工資掛鉤,2021年下發村幹部獎勵資金38萬(wan) 元,有效激發了村幹部發展村集體(ti) 經濟的積極性。

  該區通過群眾(zhong) 推、組織派、交流任等形式,廣泛吸納致富帶富能力強、敢闖敢拚、能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各方人才進入村幹部隊伍。2021年,該區抓住村“兩(liang) 委”換屆契機,招引170餘(yu) 名優(you) 秀人才進村,全區村黨(dang) 組織書(shu) 記中,大專(zhuan) 以上學曆占比69.5%、致富帶頭人占比68.6%,湧現出全國人大代表李洪亮、江西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先鋒陳峰、江西省新時代贛鄱先鋒劉章順等一大批優(you) 秀村黨(dang) 組織書(shu) 記。

  沙河開發區毛橋村原是一個(ge) 經濟薄弱、人口外流的“後進村”,幾年前,該區邀請在外創業(ye) 的“鄉(xiang) 土人才”吳周成回村擔任村支書(shu) ,短短兩(liang) 年,毛橋村變成了鳥語花香、景色宜人的近郊旅遊目的地。去年,該村集體(ti) 經濟收入超100萬(wan) 元。

  湧泉鄉(xiang) 黃洞村全資注冊(ce) 了集體(ti) 企業(ye) 九江泰邦農(nong) 業(ye) 綜合開發有限公司,進行市場化運作、公司化管理,2021年流轉2800餘(yu) 畝(mu) 土地,發展精品農(nong) 業(ye) 、農(nong) 業(ye) 服務、農(nong) 副產(chan) 品加工、鄉(xiang) 村旅遊,推動三產(chan) 融合發展。去年銷售收入達370餘(yu) 萬(wan) 元,為(wei) 村集體(ti) 增收超100萬(wan) 元,帶動兄弟村增收30餘(yu) 萬(wan) 元。

  該區按照村級主導、實體(ti) 優(you) 先、市場運作原則,創新資源合作、資產(chan) 盤活、鄉(xiang) 村共建、村企聯動、聯村抱團等發展模式,全區村集體(ti) 領辦或參與(yu) 經營實體(ti) 企業(ye) 達72家、專(zhuan) 業(ye) 合作社176家。(淩 瀚 張金玲)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