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落細各項糧食穩產措施(穩字當頭 穩中求進·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變)
穀雨時節農(nong) 事忙。
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钜橋鎮三裏屯村田間,種糧大戶楊同芳正忙著給麥田澆水、追肥,他說:“水肥抓得緊,田管跟得上,麥苗‘吃飽喝足’,弱苗變壯苗,豐(feng) 收有底氣。”
安徽省蒙城縣小澗鎮小澗社區麥田裏,植保無人機一鍵升空實施作業(ye) ,種糧大戶蔡麗(li) 說:“種田用上高科技,省錢又省力,麥苗長得壯。”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悠悠萬(wan) 事,吃飯為(wei) 大。”“保障好初級產(chan) 品供給是一個(ge) 重大戰略性問題,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搶農(nong) 時、抓田管、促春耕,落實落細各項糧食穩產(chan) 措施,紮實推進春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一季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運行總體(ti) 平穩,第一產(chan) 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6.0%。從(cong) 夏糧生產(chan) 基本麵看,人努力、天幫忙,冬小麥苗情加快轉化升級,長勢與(yu) 常年基本持平,這為(wei) 夏糧豐(feng) 收打下了良好基礎。
冬小麥苗情好於(yu) 預期,夏糧豐(feng) 收有基礎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麵對國內(nei) 外經濟環境變化帶來的多重挑戰,牢牢守住糧食安全這條底線至關(guan) 重要。
去年秋冬種期間,我國北方地區遭遇罕見秋汛,冬小麥大麵積晚播。麵對嚴(yan) 峻形勢,各地區各部門采取更大力度、更超常規的舉(ju) 措,逐個(ge) 品種、逐個(ge) 區域、逐個(ge) 環節推進,向著奪取夏糧豐(feng) 收全力以赴。
廣袤田野裏,農(nong) 機縱橫馳騁,農(nong) 民辛勤耕耘,華北小麥拔節孕穗、南方早稻及時栽插。目前全國春播糧食過兩(liang) 成,早稻栽插過七成,東(dong) 北水稻育秧過七成,均快於(yu) 去年。
——更大力度抓田管,冬小麥苗情好於(yu) 預期。
“小麥‘吃’上定製營養(yang) 餐,麥苗生長後勁足。”河北省霸州市霸州鎮南張莊村種糧大戶趙潤峰說。
全力做好晚播小麥促弱轉壯。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年初啟動冬小麥“科技壯苗”專(zhuan) 項行動,組織專(zhuan) 家分赴冀晉魯豫陝等地開展巡回技術服務等,累計開展培訓3800餘(yu) 次,培訓400萬(wan) 人次。山西省組建“科技壯苗”專(zhuan) 家團隊,加強關(guan) 鍵技術指導。河北省編製技術指導方案,糧食生產(chan) 科技專(zhuan) 員掛牌服務。
4月20日,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hui) 上,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總農(nong) 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介紹,經過多方艱苦努力,目前全國冬小麥一、二類苗比例87.9%,比越冬前提高17.4個(ge) 百分點,長勢與(yu) 常年基本持平,奪取夏糧豐(feng) 收有基礎。
——千方百計穩麵積,糧食意向麵積穩中向好。
犁地、覆膜、移栽……四川省通江縣廣納鎮構花坪村玉米大豆複合種植基地一片忙碌景象,“春玉米套種大豆,一田雙收。”弘農(nong) 氏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晗說。
今年春耕備播進展順利。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種植業(ye) 管理司司長潘文博介紹,據農(nong) 情調度,截至4月19日,全國已春播糧食麵積1.99億(yi) 畝(mu) ,同比快1.3個(ge) 百分點。春播糧食意向種植麵積9.4億(yi) 畝(mu) ,比上年有所增加。
——多措並舉(ju) 保農(nong) 資,市場供應穩定。
為(wei) 保障春耕市場需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密切研判供需形勢,及時通過建機製、促生產(chan) 、抓儲(chu) 備等措施,開展了一係列化肥保供穩價(jia) 工作。各地組成服務專(zhuan) 班,從(cong) 原料、供應、生產(chan) 等多方麵全力保障春耕農(nong) 資需求。從(cong) 當前來看,全國氮肥、磷肥的供應總體(ti) 有保障,近期鉀肥供應形勢持續轉好。
潘文博說,當前正是春耕生產(chan) 最關(guan) 鍵的時候。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chan) ,要兩(liang) 手抓、兩(liang) 手都要硬,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將繼續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切實打通“卡點”和“堵點”,確保農(nong) 時一天不耽誤,高質量高標準完成春播任務。
政策精準發力,黨(dang) 政同責見實效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
糧食連年豐(feng) 收,並非高枕無憂。“看國際,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全球糧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不確定風險增加,我們(men) 必須把握主動。”中國人民大學農(nong) 業(ye) 與(yu) 農(nong) 村發展學院教授程國強分析。
看國內(nei) ,糧食生產(chan) 仍麵臨(lin) 挑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nong) 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xing) 慶分析,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我國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格局不會(hui) 改變。而我國糧食需求剛性增長,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農(nong) 資價(jia) 格上漲,糧食增麵積、提產(chan) 量的難度加大。
穩糧倉(cang) 必須穩產(chan) 量。2022年糧食產(chan) 量目標是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
——壓實責任,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一起扛。
“米袋子”省長要負責,書(shu) 記也要負責,今年是實施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考核第一年。按照全年糧食生產(chan) 目標,1月下旬,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將經國務院審定的糧食生產(chan) 目標下達各省份,確保措施落實落地。
“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各地積極行動。在湖南,推進一張責任網全覆蓋,落實糧食種植麵積。在廣西,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納入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考核內(nei) 容,保障資金、人員、物資、技術到位。江西省堅決(jue) 遏製耕地“非農(nong) 化”、防止基本農(nong) 田“非糧化”,確保糧食播種麵積隻增不減。
——政策精準發力,調動糧農(nong) 生產(chan) 積極性。
“種糧收益保障機製加快健全,讓農(nong) 民種糧能獲利、多得利,敢種糧、種好糧。”中國社科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一方麵,政策加力,為(wei) 農(nong) 民種糧保本。另一方麵,聚焦關(guan) 鍵薄弱環節和小農(nong) 戶,發揮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的力量,推廣訂單農(nong) 業(ye) 、綠色農(nong) 業(ye) ,以優(you) 質優(you) 價(jia) 促增效。”
一項項政策落進田間。2022年,中央財政將綜合實施補貼、獎勵、金融等一攬子政策措施,穩定實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向實際種糧農(nong) 民發放一次性補貼,緩解農(nong) 資價(jia) 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增加影響。2022年適當提高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jia) ,穩定玉米、大豆生產(chan) 者補貼和稻穀補貼政策。
“看總量,我國糧食產(chan) 量連續多年站穩1.3萬(wan) 億(yi) 斤台階。看人均,人均糧食占有量達483公斤,高於(yu) 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我們(men) 有能力端穩自己的飯碗,保障14億(yi) 多人的糧食安全。”
確保糧食任何時候都能產(chan) 得出、供得上、供得優(you)
糧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保障糧食安全,必須實施“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確保糧食任何時候都能產(chan) 得出、供得上、供得優(you) 。
——實施藏糧於(yu) 地,農(nong) 田就是農(nong) 田,而且必須是良田。
山東(dong) 省嘉祥縣黃垓鎮黃東(dong) 村的高標準農(nong) 田示範區內(nei) ,綠意盎然。“田塊平整了,水源有保障,今年澆地用上噴灌設備,小水勤灌,省水省肥,一畝(mu) 地預計能多掙300多元。”種糧農(nong) 民楊承東(dong) 說。
落實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各地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提高耕地質量,加快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嚴(yan) 守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江西提前下達今年耕地地力補貼42.9億(yi) 元、耕地輪作資金4.2億(yi) 元;廣西大力開展“我為(wei) 農(nong) 民護良田”行動,不斷提升耕地質量。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提出,今年將建設1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累計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麵積4億(yi) 畝(mu) ,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8000萬(wan) 畝(mu) 。
——落實藏糧於(yu) 技,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
“今年又選了幾個(ge) 新品種,我們(men) 管好田,把好種子推廣到更多地方。”在江西省遂川縣禾源鎮雜交水稻製種基地,農(nong) 興(xing) 水稻生產(chan)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劉近生忙了起來。
好種子落戶田間。海南省東(dong) 方市感城鎮不磨村的雙季稻新品種篩選示範田裏,“超優(you) 千號”“噸兩(liang) 優(you) ”等品種長勢正好。“一畝(mu) 田種兩(liang) 季,能搶出一噸半糧食,我們(men) 要為(wei) ‘中國飯碗’出力!”感城鎮鎮長劉安鎮說。
截至目前,我國主要農(nong) 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良種在農(nong) 業(ye) 增產(chan) 中的貢獻率超過45%,全國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1%,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保障糧食安全的底氣越來越足。
據統計,今年全國春夏播作物種子供應總體(ti) 充足,大豆油料種子能夠滿足擴種需求。“要瞄準種子、農(nong) 機、農(nong) 藝等短板弱項,加強糧食生產(chan) 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向科技要潛力。”李國祥介紹。
今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將加強農(nong) 業(ye) 生物技術研發,實施國家農(nong) 業(ye) 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工程,提升農(nong) 機裝備研發應用水平。
把糧食安全責任擔在肩上,保質、保量、保長遠,我們(men) 一定能更牢牢地端穩自己的飯碗,為(wei)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為(wei) 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權。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21日 01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