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清華大學迎111周年校慶 學生展示創新項目

發布時間:2022-04-24 16:30: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本報訊(記者 雷嘉)清華大學昨天迎來111周年校慶。亞(ya) 洲大學聯盟五周年校長論壇全體(ti) 大會(hui) 及理事會(hui) 會(hui) 議、全球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聯盟及2022年度會(hui) 議、第65屆“馬約翰”杯學生田徑運動會(hui) 等多種活動在校慶周期間相繼舉(ju) 辦,各院係、校史館和藝術博物館也推出異彩紛呈的展覽。學生們(men) 則忙於(yu) 展示自己的學習(xi) 成果,其中既有瞄向前沿的科技創新作品,也有凸顯動手解決(jue) 問題能力的“工匠大賽”作品。

  昨天早上7時許,就有大批校友來到學校西大操場,參加由清華校友總會(hui) 主辦的“母校建校111年,西操接力111圈”活動。隨著一聲發令槍響,老中青三代校友齊聲高呼“清華1911”的計數口號,在西操起跑,然後接力,共奔跑了111圈,用清華倡導的體(ti) 育精神為(wei) 母校慶生。

  在東(dong) 大操場,第40屆“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展吸引了很多師生校友的目光。作為(wei) 清華學生展示創意創新創業(ye) 成果的平台,這裏瞄準的是前沿領域。在本屆擬評為(wei) 特等獎的展區,“感知超表麵輔助的6G無線通信”項目瞄準的就是眼下全球新一輪科技競爭(zheng) 的新焦點6G;來自化工係的“一種基於(yu) Janus顆粒的溫度響應性疏水塗層”可預見在智能單向透濕織物、自清潔玻璃外牆、熱量有效管理等領域都能發揮廣泛作用;“X博物館——神奇動物”項目誕生於(yu) 清華標本館, 已經獲批北京市級立項,其研發團隊覺得科普性質的博物館中所藏標本常讓人感覺有點枯燥,於(yu) 是他們(men) 聯合美院、生命學院、機械學院的同學共同對標本進行再創作,將標本打造成獨一無二的藝術品,重新設計標本的呈現方式,讓觀眾(zhong) 沉浸式體(ti) 驗。“我們(men) 還想搭建一個(ge) 動植物愛好者交流的平台, 將不同標本師、 設計師等資源整合納入X博物館,進行文化交流、標本藝術品售賣等活動。”團隊的同學說。

  獎勵前沿創新的同時,清華也獎勵工匠精神。昨天,首屆“清華工匠大賽” 頒獎。比賽麵向全校學生,側(ce) 重考查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項目解決(jue) 真實問題、產(chan) 生社會(hui) 價(jia) 值、產(chan) 業(ye) 化實現的潛力等維度。獲得首屆大賽特等獎的是機械係本科2019級李明暄、王越、周炎亨和2020級馮(feng) 思源團隊設計的“多模態觸覺傳(chuan) 感器設計、製備及應用”。該項目發明製作了一種抓取功能強大的機械手,圍繞觸覺係統設計並研發了能夠實現多模態感知的觸覺傳(chuan) 感器,用以獲得抓取過程中的接觸信息,並據此構建了抓取參數調控準則,嚐試應用於(yu) 機械手的抓取中。“我們(men) 最終期望提升機器人的自適應智能抓取能力,實現多種複雜日常物體(ti) 的可靠、精準抓取。”李明暄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該項目已經獲得專(zhuan) 利,並發表了4篇相關(guan) 學術論文。 攝影/本報記者 郝羿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