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老”與“小”的民生情懷
“一老一小”關(guan) 係家庭幸福和社會(hui) 和諧,促進養(yang) 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nei) 容,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ju) 措。
“一老一小”也是這座城市所有家庭的幸福期盼。要讓一方水土幸福一方人,就必須解決(jue) 好群眾(zhong) 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天津始終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天津工作“三個(ge) 著力”重要要求,把總書(shu) 記“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殷殷囑托化作提升民生福祉的生動實踐,積極順應人民群眾(zhong) 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適應人的全麵發展和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進程,以“一老一小”為(wei) 重點,不斷推動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yang) 取得新進展,帶著濃濃的為(wei) 民情懷,織密“一老一小”社會(hui) 保障和服務安全網絡,托起“一老一小”穩穩的幸福。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會(hui) 老。”什麽(me) 是“一老一小”滿滿的幸福?
對於(yu) 家住濱海新區北塘街道欣雅苑社區的原野來說,“一老一小”的幸福就是孩子能在家門口上幼兒(er) 園,父母在社區裏老有所樂(le) 。
15年前,這個(ge) “80後”山西男孩兒(er) 大學畢業(ye) 後,選擇留在天津發展。不過那時的他,也有著年輕人的擔憂,怕有了孩子後會(hui) 遇到“入園難”“入園貴”;怕父母搬到新城市會(hui) 出現“融入難”“生活難”……可是現如今,原野一家老少三代,都已深深地愛上了天津。
從(cong) 安家落戶到孩子呱呱落地,從(cong) 遠離家鄉(xiang) 到把父母接到身邊,天津這座城市的溫情和實際舉(ju) 動衝(chong) 淡了原野一家人的疏離感。“兩(liang) 個(ge) 孩子,一個(ge) 在黃港第一幼兒(er) 園,一個(ge) 在欣嘉園第一小學,離家都不遠。白天父母送完孩子回來,就可以去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參加活動,跟老夥(huo) 伴們(men) 聊聊天。老少同樂(le) ,生活甜蜜。”原野說,這就是幸福的味道。
堅持普惠化
通過改革釋放民生“紅利”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百姓關(guan) 心什麽(me) 、期盼什麽(me) ,市委、市政府就要抓住什麽(me) 、推進什麽(me) ,通過改革釋放更多民生“紅利”。因為(wei) 這份濃厚的民生情懷,天津拿出持之以恒的韌勁,錨定托穩“一老一小”幸福目標,一個(ge) 個(ge) 民心工程、一項項惠民舉(ju) 措……在這裏,人民的美好願景逐步化作現實;在這裏,每個(ge) 人都擁有了“小確幸”與(yu) “大幸福”。
4間平房,總計300多平方米。在河西區南昌路45號院的居家養(yang) 老服務中心,74歲的楊富興(xing) 老人感受到了家門口養(yang) 老的便利。
“這兒(er) 離家近,七八分鍾就能到。就餐、健康檢查、休閑娛樂(le) 等養(yang) 老服務一應俱全。”楊富興(xing) 說,遇有急事,打個(ge) 電話,工作人員三五分鍾便可上門。
人口老齡化,特別是高齡化、空巢化、失能化、家庭小型化的疊加現象,考驗著全市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對養(yang) 老服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問需於(yu) 民,群眾(zhong) 呼聲就是行動“哨聲”!養(yang) 老不願離家,這是在天津老年人口中調查問需時97%老年人給出的答案。
2019年8月14日,市委、市政府在河西區召開推進居家養(yang) 老試點工作現場會(hui) ,提出積極推進居家養(yang) 老服務試點工作,解決(jue) 老年人養(yang) 老問題,是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人民為(wei) 中心思想的具體(ti) 行動,是市委、市政府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檢視差距、整改提高的一項重要舉(ju) 措,是對踐行為(wei) 民服務宗旨的重要檢驗。要把初心和使命體(ti) 現於(yu) 改善民生的實際行動,著眼於(yu) 大多數中低收入老年人的養(yang) 老需求,探索黨(dang) 政助力、市場化運營的可持續機製,切實解決(jue) 群眾(zhong) 所急所需所盼。
三年來,河西區積極推進居家養(yang) 老試點工作,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天津相繼出台《關(guan) 於(yu) 加快養(yang) 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促進養(yang) 老服務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關(guan) 於(yu) 建立健全天津市養(yang) 老服務綜合監管製度促進養(yang) 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係列配套政策,養(yang) 老服務製度體(ti) 係逐步完善,為(wei) 推進養(yang) 老體(ti) 係建設作出頂層製度設計,並建立了市養(yang) 老服務聯席會(hui) 議製度,加強了養(yang) 老服務工作的統籌協調。
2021年,為(wei) 了滿足養(yang) 老實際需求,我市全麵施行新修訂的《天津市養(yang) 老服務促進條例》,突出居家社區養(yang) 老基礎地位,強調醫養(yang) 結合,規範養(yang) 老機構運營管理,推動多種模式融合發展。《條例》的修訂和實施,對於(yu) 促進我市養(yang) 老服務健康發展,更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yang) 老服務需求,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yang) 康養(yang) 相結合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發揮了重要的法治保障作用。
把小型養(yang) 老機構嵌入社區,形成15分鍾養(yang) 老服務圈;助餐、助潔、助急、助浴等多樣化養(yang) 老形式火了起來;開通養(yang) 老服務熱線,開啟老年人便捷生活的服務窗口……老年人享受到的養(yang) 老服務種類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高。
同樣在家門口就享受到民生“紅利”的還有家住河西區的“二孩”媽媽高霞。“出門幾分鍾就到了兒(er) 子的幼兒(er) 園,環境特別好,老師認真負責,每個(ge) 月的保育費隻有1590元,作為(wei) 家長,我們(men) 特別滿意。”高霞所說的河西區鬱江溪岸幼兒(er) 園始建於(yu) 2019年,不僅(jin) 納入河西區第十六幼兒(er) 園集團管理,還是一家普惠性民辦示範幼兒(er) 園。
提到兒(er) 子的幼兒(er) 園,高霞的心裏總是美滋滋的。這份發自心底的“美”,與(yu) 幾年前大女兒(er) 入園時的“難”,形成了對比。“當年,公辦園不好進,民辦園上不起,真是愁啊。”這是高霞曾經遇到的難題,也是當時不少家庭所麵臨(lin) 的共性問題。
“這些年,天津一直積極擴大學前教育資源總量。但隨著全麵二孩政策的放開和城市化進程的發展,百姓對高品質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的需求不斷加大,‘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回憶起五年前的狀況,曾多次參與(yu) 我市學前教育相關(guan) 政策研究的市教科院副研究員翟豔深有感觸地說。
2017年,我市製定出台《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學前教育的實施意見》,提出將大力加強公辦幼兒(er) 園建設,扶持規範民辦幼兒(er) 園發展,統籌指導學前教育改革。2019年,市委、市政府印發《關(guan) 於(yu) 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實施意見 》,明確了我市“堅持學前教育事業(ye) 的公益普惠性,堅持政府主導、社會(hui) 參與(yu) 、公辦民辦並舉(ju) 的辦園體(ti) 製,著力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破解體(ti) 製機製障礙,補齊製度短板,堵住監管漏洞,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you) 質發展”的總體(ti) 要求。
2019年,天津打響為(wei) 期兩(liang) 年的學前教育資源建設攻堅戰。市級財政投入10億(yi) 元,兩(liang) 年新增學位13.4萬(wan) 個(ge) ,全市學前教育學位總量達到36.67萬(wan) 個(ge) ,學位總量可以滿足適齡兒(er) 童的入園需求,基本解決(jue) 了“入園難”。同時,通過公辦園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全覆蓋,對民辦園實施稅收、教師培訓、租金、用地、一次性補助、分級補助等八項優(you) 惠政策,努力解決(jue) “入園貴”問題。目前,全市527所普惠性民辦幼兒(er) 園已成為(wei) 公辦幼兒(er) 園的有益補充。
推進智慧化
運用數字技術打造安全“守護神”
“一塊遠程監測手表,實時對我每天的脈搏、血壓、步數等進行監測。有一次,監測到我心跳異常,立刻就有人給我打來電話,提醒我趕快就醫。”今年72歲,家住河東(dong) 區中山門和睦北裏的崔恩來老人說,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健康還能時時被人牽掛著。
“多虧(kui) 了居家衛士‘五件套’設備,讓我婆婆逃過一劫。”說起那一夜驚心動魄的情形,曹穎至今仍曆曆在目。“當時是一樓的居民家著火,我婆婆住在五樓,屋內(nei) 的煙霧感知立刻報警,和平區智慧養(yang) 老服務平台把這一情況快速地通知我們(men) 家屬,等我們(men) 趕到時,已經有人把我婆婆解救了出來。”
五年來,我市大力推進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和“互聯網+養(yang) 老”行動,製定實施《天津市智慧健康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發展實施意見(2018—2020年)》等。日前,民政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公布居家和社區養(yang) 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優(you) 秀案例名單,我市和平區的“‘智慧+’讓居家養(yang) 老更安全”案例入選。和平區以“五件套、三平台、一熱線”為(wei) 切入點,建設8910智慧養(yang) 老服務平台。通過一條熱線,構建區、街道、社區三級平台,提供一鍵求助、可燃氣體(ti) 感知、煙霧感知、人體(ti) 紅外感知以及通話等五大功能。
人工智能陪伴機器人、智慧護理床、遠程監測手表……將養(yang) 老與(yu) 醫療、健康、信息技術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天津借助智能技術為(wei) 獨居老人築起一道“安全網”。
科技賦能,教育信息化也正在成為(wei) 在園幼兒(er) 安全的“守護者”。
98399,這個(ge) 數字是目前接入天津市幼兒(er) 園三級監控係統中的攝像頭數量。近10萬(wan) 個(ge) 攝像頭,分布在全市2483所幼兒(er) 園和托幼點中。2019年,我市啟動建設“幼兒(er) 園三級監控係統”,如今,從(cong) 中心城區到遠郊區,從(cong) 濱海新區到山區、庫區,全市所有幼兒(er) 園和民辦托幼點的日常視頻信息已成功實現實時采集,為(wei) 所有幼兒(er) 構築起一道更加密實的安全屏障。
智慧化讓“一老一小”的安全更有保障。同時,也推倒了學校的“圍牆”,打破了師生距離上的阻礙,為(wei) “一老一小”提供了一個(ge) 無邊界課堂,讓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終端都可以進行學習(xi) 。
連日來,基於(yu) 疫情防控需求,全市中小學生開啟線上學習(xi) 。在天津市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上,4600節基礎教育精品課程,實時可見,各類課程時長總計超3萬(wan) 小時。
在校園學習(xi) 平台上,班主任通過學生在線學習(xi) 的數據報告,了解學生的學情。大數據的背後是老師對每一個(ge) 學生的精準分析,也是學校對每一位老師教學情況的精準分析。
在天津開放大學,針對老年人開設的在線課程達到17門。40節“跟我一起玩轉手機”視頻課程,受眾(zhong) 達到了13萬(wan) 人次。無論是家門口的養(yang) 老機構,還是線上平台,“手機課堂”都成為(wei) 老年人最喜愛的課程之一。
智慧化的天津,正在用數字技術為(wei) “一老一小”提供精準化的服務、安全的保障和公平的教育。
提升品質化
滿足多層次需求賦能幸福生活
少年強,則國強;老年安,則家安。這“一老一小”,是一個(ge) 家庭需要守護的兩(liang) 端,也是滿足人民幸福生活需要的兩(liang) 端。
前不久,《2021年天津市中小學生體(ti) 質健康監測報告》正式發布,這是我市第二年對外公布中小學生體(ti) 質健康監測數據。在這份《報告》的“大排名”中,全市16個(ge) 區學生體(ti) 質狀況一目了然。“我們(men) 希望全社會(hui) 都來關(guan) 注孩子的體(ti) 質,也希望用這種方式,讓各區重視起來……”提到公布這樣一項報告的初衷,市教委相關(guan) 負責人說。
少年兒(er) 童的身體(ti) 素質事關(guan) 個(ge) 人成長、家庭幸福、民族未來。隻有強健體(ti) 魄、砥礪意誌,才會(hui) 成長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學生在校每天陽光體(ti) 育運動至少1小時,成績列入體(ti) 育“中考”;體(ti) 育課表“亮出來”、課程標準“曬出來”,公布監督舉(ju) 報電話,接受廣大師生家長監督;出台體(ti) 育作業(ye) 家庭指南,為(wei) 學生布置體(ti) 育課後作業(ye) 和假期體(ti) 育作業(ye) ;大力倡導各校組建體(ti) 育興(xing) 趣小組、社團俱樂(le) 部和專(zhuan) 項運動隊,專(zhuan) 業(ye) 運動員進校園指導體(ti) 育訓練,校級、區級、市級,各種體(ti) 育競賽豐(feng) 富多彩……一係列真招實招,讓學生掌握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從(cong) 2019年至今,我市國家學生體(ti) 質健康標準達標優(you) 良率和合格率持續上升。對比2020年,2021年的優(you) 良率上升了23.71個(ge) 百分點,達到43.64%,合格率上升了5.58個(ge) 百分點,達到94.56%,中小學生體(ti) 質健康持續上升。”市教委相關(guan) 負責人說。
通過教育、衛生健康、體(ti) 育、市場監管、財政等部門齊抓共管,啟動防控近視六大工程,全市兒(er) 童近視防控工作同樣取得了重要階段性進展和初步成效。從(cong) 2018年至2021年,我市兒(er) 童青少年總體(ti) 近視率下降5.12%,平均每年下降1.71%。
提升服務品質,滿足多樣化需求,天津通過做好服務上的“加法”、負擔上的“減法”,讓優(you) 質養(yang) 老服務惠及更多老人。
讓養(yang) 老變成一件幸福的事,就是要幫助老年人打通生活上的“堵點”“痛點”“難點”。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重度失能人員的護理問題,已成為(wei) 養(yang) 老服務中的最痛點。推行家庭養(yang) 老床位建設,對老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將家門口養(yang) 老機構服務延伸到老人家庭。河北區望海樓街道金田花園張明誌,腦梗癱瘓在床多年,送上門的護理服務讓老人一家擺脫了“一人失能,全家拖累”的老大難。
“推進養(yang) 老服務,一定要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發展。”這是市委、市政府一直不變的工作思路。興(xing) 建幸福大院開啟農(nong) 村養(yang) 老新模式。在武清區,85歲的呂敬合老人在晚年過上了老有所養(yang) 、老有所樂(le) 的幸福生活,家門口的幸福大院,從(cong) 健康講座到膳食供應,從(cong) 定期體(ti) 檢到休閑娛樂(le) ,托起了呂敬合和老伴兒(er) 的幸福養(yang) 老夢。
“在拓展優(you) 質養(yang) 老服務內(nei) 容的同時,市委、市政府是真的舍得投真金白銀,盡最大努力讓每一名老人都享受到專(zhuan) 業(ye) 的養(yang) 老服務。”市民政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對於(yu) 困難老年人,按照輕、中、重度等級,分別每月給予200元、400元、600元購買(mai) 養(yang) 老服務(護理);對於(yu) 80歲以上和特殊困難老年人在老人家食堂就餐時,給予助殘補貼;持續實施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程,將補貼範圍由2020年的分散特困對象擴展到低保、低收入救助群體(ti) ;建立長期護理保險製度,減輕重度失能人員及其家屬長期護理事務性和經濟負擔。與(yu) 此同時,組織開展“寸草心、手足情”誌願助老行動,通過“少助老”“老助老”等形式,擦亮天津誌願品牌,積極促進代際和諧,構建濃厚的養(yang) 老孝老敬老的社會(hui) 氛圍……老有所養(yang) 、老有所依、老有所樂(le) 、老有所安的美好願景,正化為(wei) 一幅幅現實的幸福圖景。
“一老一小”美好生活的背後,是市委、市政府的殷殷為(wei) 民之情;更是這座城市對人民群眾(zhong) 最深情的“告白”,努力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you) 教、病有良醫、老有頤養(yang) 的幸福之策。(記者 張雯婧 韓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