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四院隔離病區的暖心事
自4月初以來,時有新冠肺炎感染者被送入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隔離病區治療。由於(yu) 需要等待核酸檢測結果,大多數患者是在深夜或淩晨入院。
“您好,我是您的責任護士,有什麽(me) 事兒(er) 盡管和我說。”
這第一聲問候,頓時使來到隔離病區的患者稍稍心安。也正是從(cong) 這一刻起,護士們(men) 開始了從(cong) 入院須知、環境介紹,到標本采集、治療配合,再到手續辦理、醫保結算的“長跑”。
一天早晨,一位曾患帕金森病的患者告訴護士自己晚上沒有休息好,感到頭暈。疲憊的小郝護士二話沒說,第一時間為(wei) 患者進行了檢查,將具體(ti) 情況告知醫生,並不厭其煩地開導患者。在小郝護士的護理和安慰下,病人的不適症狀很快得到緩解,逐漸安靜下來。
隨著清徐韻達快遞感染人數的增加,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星夜集結50多名醫護人員,把1號樓收拾了出來。因該樓不是負壓樓,院感人員的防控措施顯得尤為(wei) 關(guan) 鍵和重要。
在沒有負壓設備的情況下,紫外線燈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介紹,根據1號樓的布局,醫院按照“三區兩(liang) 通道”對其進行了合理改造,隔離病區嚴(yan) 格執行閉環管理。
“任何細節都不能疏漏,這樣才能保障醫護人員的安全。”院感科工作人員介紹,我們(men) 在1號樓固定區域設置了“學習(xi) 牆”,包括製度篇和流程篇,每天組織大家學習(xi) 。應急處置箱還為(wei) 工作人員提供了N95口罩、棉簽等,並在箱子上張貼有“汙染區呼吸道暴露處置七步流程”。至今已製作張貼指引標識180餘(yu) 條,優(you) 化細化相關(guan) 流程20餘(yu) 項。
除了院感防控知識以外,現場版的技術指導也不可或缺。肖慧林主任總是不厭其煩地給醫護人員講解消毒水的配比方法、手衛生的注意事項,告訴大家如何用實際行動當好疫情防控“守門人”,讓醫者上崗無顧慮,讓患者進出無擔憂。
“化驗結果出來了嗎?需要馬上知道這項指標。”
“痰中培養(yang) 出肺克和曲黴,肝酶指標異常增高。”
一次又一次與(yu) 臨(lin) 床大夫的對話,是檢驗科在為(wei) 救治患者爭(zheng) 取著時間。
盡管臨(lin) 檢、生化、免疫、微生物等檢驗項目感染風險極高,但他們(men) 考慮的卻是如何及時準確地完成標本的檢測,把好救治“第一關(guan) ”。(記者範瑉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