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非遺裏的春節|定州緙絲:織中之聖 一寸緙絲一寸金

發布時間:2022-04-25 11:12:00來源: 人民網-河北頻道

  人民網石家莊2月4日電 (周博)緙絲(si) 梅花寒鵲圖、緙絲(si) 青碧山水圖、國色牡丹圖……在定州緙絲(si) 展覽館,一幅幅精美“畫卷”圖案逼真、色澤豔麗(li) ,其實這並非是畫,而是緙絲(si) 作品。

  定州緙絲(si) (織造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緙絲(si) ,是以蠶絲(si) 為(wei) 原材料,中國絲(si) 織業(ye) 中最傳(chuan) 統的一種挑經顯緯、極具欣賞裝飾性絲(si) 織品,是中國傳(chuan) 統藝術品的精華,常有“一寸緙絲(si) 一寸金”和“織中之聖”的盛名。緙絲(si) 始創於(yu) 定州,源於(yu) 漢,興(xing) 於(yu) 唐,盛於(yu) 宋。中國全史中記載“宋代是曆史上緙絲(si) 藝術品的鼎盛時期,以定州生產(chan) 的最為(wei) 有名”。

  “緙絲(si) 成品經得起摸、擦、揉、搓、洗,被稱為(wei) 千年不壞的藝術織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省級傳(chuan) 承人程苗欣介紹,緙絲(si) 工藝繁雜,完全是靠手工,機器代替不了。光是緙絲(si) 的工藝流程,就有落經線、牽經線、套筘、彎結、嵌後軸經等16道工序。而且緙絲(si) 的織造技法也是花樣繁多,如結、摜、勾、戧、子母經、鳳尾戧等。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省級傳(chuan) 承人程苗欣製作的虎虎生威緙絲(si) 。 人民網 周博攝

  千絲(si) 萬(wan) 線“描摹”動人畫卷

  在定州緙絲(si) 展覽館二樓,數台緙絲(si) 機整齊地擺放著。幾名工人正在耐心細致地“描摹”動人畫卷。

  “把織的畫案底稿先在經線上描摹,然後用緯線進行絲(si) 織。”程苗欣介紹,“通經斷緯”是緙絲(si) 區別於(yu) 其他織造技藝的最大特點。縱向的經線穿通織物的整個(ge) 幅麵,織製時以小梭織緯,根據圖樣變一色換一色梭,將五彩的蠶絲(si) 線緙織成一幅色彩豐(feng) 富、色階齊備的織物。

  “緙絲(si) 成品隻露緯絲(si) 不露經絲(si) ,這樣製作出來的緙絲(si) 產(chan) 品色彩濃淡自如,正反兩(liang) 麵完全一樣。”程苗欣說,完成一件緙絲(si) 作品,往往需要變換數以萬(wan) 計的梭子,經過十幾道工序,短則需要半年時間,長則需兩(liang) 三年,完全取決(jue) 於(yu) 畫幅大小、圖案複雜程度。

  “這是《梅花寒鵲圖》,是宋代沈子蕃作品的複刻版,原版藏於(yu) 北京故宮博物院,係十大‘鎮館之寶’。”在工作室對麵的精品展廳裏,程苗欣介紹著館內(nei) 多件裝裱精美的成品。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省級傳(chuan) 承人程苗欣教女兒(er) 做緙絲(si) 。 人民網 周博攝

  技藝創新推動文化傳(chuan) 承

  “從(cong) 小耳濡目染,在媽媽的影響下喜歡上了緙絲(si) 技藝。”程苗欣的女兒(er) 郭菲說,雖然這種工藝費時費力,一坐就要幾個(ge) 甚至十來個(ge) 小時,但是奔忙於(yu) “撥來梭往”之間,用一雙巧手來傳(chuan) 承技藝,是一件自豪的事。

  目前,緙絲(si) 傳(chuan) 習(xi) 基地已有包括郭菲在內(nei) 的織娘12位,她們(men) 的平均年齡在三十多歲。“我們(men) 在社會(hui) 上廣收學員,免費教大家,為(wei) 的就是讓更多的年輕人學習(xi) 緙絲(si) 技藝,將年輕時尚的元素加入到緙絲(si) 作品中,實現融合與(yu) 創新。”郭菲說。

  “我們(men) 研發了一些緙絲(si) 文創產(chan) 品,緙絲(si) 耳環、緙絲(si) 包袋、緙絲(si) 掛件等。另外我們(men) 還有一些私人化定製服裝,比如含有緙絲(si) 元素的旗袍、襯衣等。”郭菲希望能降低欣賞緙絲(si) 、體(ti) 驗緙絲(si) 的門檻,讓這種古老的奢侈品走近年輕人,走進日常生活。

  談及緙絲(si) 未來的發展,郭菲介紹說,未來將建造一座集傳(chuan) 承、體(ti) 驗、教育、培訓、旅遊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緙絲(si) 藝術傳(chuan) 承博物館,通過收藏展覽緙絲(si) 曆史檔案及國家級大師緙絲(si) 精品力作,介紹緙絲(si) 的沿革、製作、工藝流程及傳(chuan) 承與(yu) 發展等。同時,定期舉(ju) 辦研學活動,吸引全國各地的優(you) 秀從(cong) 藝者前來交流探討,讓定州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緙絲(si) 藝術之鄉(xiang) ”。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