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夯實群眾體育基礎 引領全民健身風尚(金台視線·關注全民健身②)

發布時間:2022-04-25 15:3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體(ti) 育強國的基礎在於(yu) 群眾(zhong) 體(ti) 育。近年來,隨著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不斷完善,許多群眾(zhong) 體(ti) 育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廣大人民群眾(zhong) 通過多種多樣的運動方式強健體(ti) 魄、調節心情。不過,也有一些讀者來信反映,在開展群眾(zhong) 體(ti) 育活動的過程中,因缺乏專(zhuan) 業(ye) 指導,容易造成鍛煉不當、身體(ti) 損傷(shang) 的情況。同時,相對於(yu) 群眾(zhong) 多層次、多樣化的體(ti) 育健身需求,一些地方的配套服務及設施顯得不夠完備。

  充實社會(hui) 體(ti) 育指導員隊伍,讓科學健身的理念影響更多人

  “項目、方式選擇得當,體(ti) 育鍛煉才能事半功倍,促進身心健康。如果不顧自身實際,盲目選擇運動項目和強度,則可能造成身體(ti) 損傷(shang) 。”湖北省武漢市讀者吳華康是一名長跑愛好者,曾多次參加馬拉鬆比賽。他表示,有些初學者急於(yu) 求成、缺乏指導,在鍛煉時盲目提升運動強度,結果造成膝蓋損傷(shang) 等問題。“群眾(zhong) 體(ti) 育雖然不像競技體(ti) 育那樣追求成績,但在講求科學訓練方法這一點上,要求並不低。”吳華康說。

  到底什麽(me) 樣的鍛煉方法是科學的?江蘇省淮安市讀者齊玉淩在來信中說:“隨著大家運動健身的熱情高漲,網上的體(ti) 育健身資訊也越來越豐(feng) 富,隨手一搜,就能找出大量教學視頻、文章。不過,這些信息往往良莠不齊,有些還相互矛盾。比如減肥,有的視頻說大體(ti) 重的人不適合跳繩運動,會(hui) 損傷(shang) 膝關(guan) 節,可有的又說跳繩是最好的減肥運動,大體(ti) 重的人更應該多跳繩。到底聽誰的呢?”

  還有讀者反映,有些“另類”的健身方式在一些群體(ti) 中很流行,卻暗藏危險。陝西省鹹陽市讀者李豪說:“有段時間,我父親(qin) 和公園裏一些老人喜歡所謂的‘吊頸健身’,僅(jin) 靠兩(liang) 根掛繩托起下巴,身體(ti) 懸空,前後擺動,說是這樣可以起到牽引作用,緩解頸椎疾患。但我谘詢過醫生,醫生說頸椎牽引專(zhuan) 業(ye) 性很強,應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調整牽引角度和力度,盲目‘吊頸’反而可能加重頸椎負擔,引發其他疾病。”李豪說,老年人大多重視身體(ti) 健康,但又不太注重甄別信息,在選擇健身方式時具有從(cong) 眾(zhong) 心理,很可能被誤導。

  生命在於(yu) 運動,運動需要科學。許多讀者認為(wei) ,在開展群眾(zhong) 體(ti) 育活動的過程中,科學的指導不可或缺。社會(hui) 體(ti) 育指導員在群眾(zhong) 性體(ti) 育活動中從(cong) 事運動技能傳(chuan) 授、鍛煉指導和組織管理工作,是提供科學健身指導的重要力量。多年來,經過相關(guan) 部門大力扶持,社會(hui) 體(ti) 育指導員隊伍不斷壯大,但也存在知曉度不高,發揮作用有限的問題。

  來自河南省的徐珊就是一名社會(hui) 體(ti) 育指導員,她的日常工作是在當地的健身站點向周邊群眾(zhong) 傳(chuan) 授太極拳。徐珊表示,許多城市的社會(hui) 體(ti) 育指導員數量不少,但往往依托片區提供服務,輻射範圍有限,在社會(hui) 上的知曉度並不高,這一崗位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也比較有限。

  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每千人擁有社會(hui) 體(ti) 育指導員2.16名。《“十四五”體(ti) 育發展規劃》中也提出,“深化社會(hui) 體(ti) 育指導員管理製度改革,充分發揮社會(hui) 體(ti) 育指導員在組織社區體(ti) 育活動、指導科學健身等方麵的作用”“組建科學健身指導巡講團,深入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學校、社會(hui) 俱樂(le) 部以及群眾(zhong) 身邊進行科學健身指導”。

  目前,已經有不少地方積極充實社會(hui) 體(ti) 育指導員隊伍,並對社會(hui) 體(ti) 育指導員進行體(ti) 醫融合、健康養(yang) 生等方麵的培訓,讓他們(men) 在運動專(zhuan) 業(ye) 知識課程、社會(hui) 體(ti) 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培訓等相關(guan) 課程之外,學習(xi) 科學的健身知識。

  “建議在繼續加強社會(hui) 體(ti) 育指導員隊伍建設的同時,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建立體(ti) 育健身知識庫,讓科學的體(ti) 育指導服務觸達更多人。”徐珊認為(wei) ,線下有可以谘詢的專(zhuan) 業(ye) 人士、線上有值得信賴的權威信息,群眾(zhong) 開展體(ti) 育健身活動的安全性就更有保障。

  建設更多樣的健身設施,開展更豐(feng) 富的體(ti) 育賽事,滿足群眾(zhong) 多元化需求

  隨著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深入實施,人民群眾(zhong) 通過健身促進健康的熱情日益高漲,健身需求也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的特點,這對健身場所、設施的建設,以及服務供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些城市建設了大型體(ti) 育公園,既有滿足中老年人群需求的健身步道、廣場,也有適合年輕人的球類場地,以及兒(er) 童活動設施,滿足多種人群健身需求。有些地方則著力建設小而精的社區體(ti) 育公園,打造“10分鍾體(ti) 育圈”。

  不過有讀者提出,目前體(ti) 育公園配備的設施多服務於(yu) 傳(chuan) 統健身項目如快走、跑步、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一些新興(xing) 體(ti) 育項目愛好者並不容易就近找到合適的場地。於(yu) 偉(wei) 亮是西北某市一名冰雪運動愛好者,他表示,當地冰雪、攀岩等新興(xing) 項目的相關(guan) 場館設施較少,所能得到的指導、服務也比較少。“建設設施和提供服務也別忽視小項目,對特別小眾(zhong) 的體(ti) 育項目,應當積極引導社會(hui) 力量有序參與(yu) 進來,充分滿足群眾(zhong) 的不同需求,適度扶持相關(guan) 市場發展。”於(yu) 偉(wei) 亮說。

  開展更加豐(feng) 富的群眾(zhong) 性賽事活動,也是許多體(ti) 育愛好者的心聲。天津市讀者徐先生認為(wei) ,豐(feng) 富且規範的群眾(zhong) 體(ti) 育比賽可以實現“以賽促練”的效果,提升群眾(zhong) 參與(yu) 全民健身的積極性。“通過參加群眾(zhong) 性賽事,我們(men) 可以檢測目前的鍛煉成果,繼續訓練、努力提升的動力也會(hui) 更充足。”徐先生說。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群眾(zhong) 體(ti) 育賽事類型尚不夠豐(feng) 富,大型賽事項目多以馬拉鬆、自行車賽等為(wei) 主,許多種類的體(ti) 育項目還覆蓋不到。廣東(dong) 省佛山市讀者宋一鳴平時喜歡遊泳,他認為(wei) ,抱著備戰賽事的心態全力訓練,對於(yu) 業(ye) 餘(yu) 愛好者而言,的確能夠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建議有關(guan) 部門多舉(ju) 辦一些群眾(zhong) 喜歡的小型比賽,作為(wei) 一種很好的補充。”宋一鳴說。

  廣泛引入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群眾(zhong) 體(ti) 育,精準捕捉群眾(zhong) 需求,促進群眾(zhong) 體(ti) 育進一步發展

  近年來,從(cong) 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不少措施,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水平,促進群眾(zhong) 體(ti) 育進一步發展。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guan) 於(yu) 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的意見》,便就讀者所關(guan) 心的科學健身指導、賽事活動等問題提出明確的要求。如建立國家隊、省隊運動員進校園、進社區製度,現役國家隊、省隊運動員每年要在中小學校或社區開展一定時間的健身指導服務。賽事方麵,提出公開全國綜合性運動會(hui) 和單項體(ti) 育賽事目錄及承接標準,引入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承辦賽事。優(you) 化體(ti) 育賽事使用道路、空域、水域、無線電等行政審批流程。

  一些地方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滿足群眾(zhong) 的體(ti) 育健身需求。比如“甘肅省公共體(ti) 育服務平台”支持在線體(ti) 育培訓活動,滿足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無接觸運動。江蘇省鎮江市的“體(ti) 育大市口”平台為(wei) 市民提供線上找場訂場、體(ti) 育消費券等服務。

  中央財經大學體(ti) 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認為(wei) ,促進人民群眾(zhong) 更廣更深地參與(yu) 體(ti) 育健身是一個(ge) 係統工程,涉及經濟社會(hui) 的方方麵麵,需要各種要素、各方力量形成合力、綜合施治方能實現目標。不少讀者也在來信中表示,發展群眾(zhong) 體(ti) 育,不隻是政府相關(guan) 部門的事,也應廣泛引入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在國務院新聞辦3月30日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國家體(ti) 育總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著力推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供給多元化。構建參與(yu) 主體(ti) 多元化、供給內(nei) 容多元化、供給模式多元化的格局。在參與(yu) 主體(ti) 上,推動形成黨(dang) 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的工作合力。

  在這方麵,不少地方已經進行了積極探索,並取得顯著成效。比如浙江省溫州市,自開展社會(hui) 力量辦體(ti) 育改革試點以來,人均體(ti) 育場地麵積增長了28.7%,體(ti) 育社團活動數增長了70%。

  “引入企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等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群眾(zhong) 體(ti) 育,有利於(yu) 更精準地對接市場、基層的需求,讓各項工作更貼合百姓心意。”福建省龍岩市讀者鄭建軍(jun) 說,相比於(yu) 競技體(ti) 育,群眾(zhong) 體(ti) 育有比較強的自發性,會(hui) 不斷萌生新的需求,因此,充分調動社會(hui) 力量積極性,精準捕捉群眾(zhong) 需求的變化至關(guan) 重要。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25日 10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