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營管部、北京外匯管理部出台14條細化舉措落實“金融23條”
人民網北京5月7日電 (記者鮑聰穎)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期印發《關(guan) 於(yu) 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金融服務的通知》(簡稱“金融23條”),聚焦支持受困主體(ti) 紓困,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促進外貿出口發展三個(ge) 方麵,提出23條政策舉(ju) 措。人行營業(ye) 管理部、北京外匯管理部結合北京市委市政府近期相關(guan) 工作部署,立足現有工作機製,出台《金融支持抗疫紓困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專(zhuan) 項行動方案》(銀管發〔2022〕45號),進一步製定了14條細化落實舉(ju) 措,以“23+14”形式確保相關(guan) 政策落實到位,加大金融對市場主體(ti) 的紓困支持力度,助力首都經濟社會(hui) 平穩健康發展。具體(ti) 來看,14項細化落實舉(ju) 措是:
一、加大信貸投放 為(wei) 首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推動貨幣政策工具產(chan) 品化,力爭(zheng) 2022年發放央行政策性資金不低於(yu) 1500億(yi) 元,引導撬動更大力度的信貸投放。組織落實好降準政策,對受到疫情實質影響的金融機構,依據金融機構提供的情況說明材料,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提高相關(guan) 材料報送、存款準備金交存等考核容忍度。強化市區聯動,在區級層麵聯合各區金融辦等部門摸排轄內(nei) 企業(ye) 融資需求,協同解決(jue) 信貸堵點,釋放信貸增長潛力。
二、加大紓困支持力度 幫助受疫情影響的困難行業(ye) 、企業(ye) 、人群渡過難關(guan)
聯合市區各行業(ye) 主管部門建立餐飲、零售、旅遊、交通運輸等行業(ye) 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融資需求名單,引導金融機構主動對接服務。引導金融機構做好延期還本付息政策接續,對受疫情影響的困難企業(ye) 不盲目惜貸、抽貸、斷貸、壓貸。發揮貨幣政策工具、政府性融資擔保、財政貼息、風險補償(chang) 等政策合力,支持轄內(nei) 銀行特別是地方法人銀行製定專(zhuan) 項服務方案、安排專(zhuan) 項信貸額度、開通業(ye) 務應急通道、提供優(you) 惠利率(費率)、靈活調整還款安排等差異化服務,積極滿足受疫情影響行業(ye) 、企業(ye) 、人群等的合理資金需求。
三、提高企業(ye) 融資便捷性
進一步發揮北京市銀企對接係統功能,加強與(yu) 金融服務快速響應機製、小微金融服務顧問機製、“網上暢融工程”、北京小微金服平台、文創板平台、金融公共數據專(zhuan) 區的對接與(yu) 合作,暢通銀企對接渠道。鼓勵金融機構積極主動對接“創信融”等征信平台,緩解銀企信息不對稱,為(wei) 交通運輸物流企業(ye) 、防疫保供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受疫情持續影響企業(ye) 開辟信貸綠色通道,推出專(zhuan) 屬信貸產(chan) 品。進一步發揮北京市貸款服務中心“首貸”“續貸”“確權融資”“知識產(chan) 權質押融資”功能,鼓勵金融機構用好配套的貸款貼息、擔保補助、風險補償(chang) 及涉企政務數據等政策與(yu) 資源,提升企業(ye) 的貸款獲得率、優(you) 化融資體(ti) 驗,先支持困難企業(ye) 。
四、全力做好能源、民生物資和供應鏈金融服務保障
設立能源保供專(zhuan) 項再貼現,麵向能源類企業(ye) 提供50億(yi) 元專(zhuan) 項額度;將“京綠通”再貼現專(zhuan) 項產(chan) 品額度由20億(yi) 元提升至50億(yi) 元,加大對綠色發展領域的金融支持;將“京農(nong) 融”再貸款專(zhuan) 項產(chan) 品額度由50億(yi) 元提升至100億(yi) 元,重點強化對糧食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全產(chan) 業(ye) 鏈信貸支持。指導金融機構加大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融資支持力度,創新訂單、倉(cang) 單、存貨、應收賬款等供應鏈金融產(chan) 品,加大對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中小微企業(ye) 的信貸支持。依托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推動核心企業(ye) 積極對接,支持中小微企業(ye) 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指導金融機構用好民航應急貸款、物流倉(cang) 儲(chu) 再貸款等政策工具,開辟運輸物流業(ye) 金融服務“綠色通道”,全力保障首都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通暢。
五、進一步降低市場主體(ti) 融資及金融服務成本
發揮利率市場化改革效能,促進企業(ye) 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持續推進降低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銀行賬戶服務收費、人民幣轉賬匯款手續費、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取消部分票據業(ye) 務收費等4方麵減費舉(ju) 措,對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櫃台渠道單筆10萬(wan) 元以下的對公跨行轉賬匯款業(ye) 務按照不高於(yu) 現行政府指導價(jia) 標準的9折實行優(you) 惠,對小額批量支付係統、網上支付跨行清算係統單筆10萬(wan) 元以下的交易按照現行費率9折實行優(you) 惠,對標準類商戶借記卡發卡行服務費、網絡服務費在現行政府指導價(jia) 基礎上實行9折優(you) 惠,對優(you) 惠類商戶實行7.8折優(you) 惠等。鼓勵本市商業(ye) 銀行免收單位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費和年費,倡議減免企業(ye) 銀行開戶手續費和網銀工本費。
六、確保各項基礎金融服務暢通運行
確保支付清算通暢運行,開辟保障疫情防控和支持經濟社會(hui) 發展資金劃撥“綠色通道”。鞏固財稅庫銀合作機製,建立留抵退稅綠色通道,做好國庫係統運維和監測,確保資金及時撥付到位。強化“信用北京查”政策宣傳(chuan) ,積極推廣自助查詢與(yu) 線上征信查詢服務,保證疫情期間征信服務不停歇。加強現金管理,確保現金供應和現金安全衛生。做好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保障12363谘詢投訴渠道通暢。
七、落實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 促進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指導金融機構落實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優(you) 化信貸業(ye) 務流程,更好滿足剛需購房人合理住房需求。擴大房地產(chan) 開發貸款供給,支持金融機構區分項目風險與(yu) 企業(ye) 集團風險,對優(you) 質項目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做好重點房地產(chan) 企業(ye) 風險處置項目並購金融服務。靈活調整受疫情影響人群住房按揭還款安排。
八、進一步提升對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的服務能力
持續推進“民營小微金融服務三年行動方案”落地見效,推動設立普惠(中小微)融資風險補償(chang) 資金池,優(you) 化完善風險補償(chang) 機製。持續推進北京市創業(ye) 擔保貸款增量擴麵,支持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等市場主體(ti) 創新創業(ye) 。依托北京市銀企對接係統功能,組織金融機構持續推進“零信貸銀企對接活動”“首貸拓戶專(zhuan) 項行動”“創貸拓戶專(zhuan) 項行動”。力爭(zheng) 2022年北京地區普惠小微貸款增速高於(yu) 各項貸款增速10個(ge) 百分點以上。
九、用好用足新出台科技創新再貸款政策 全力支持中關(guan) 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
引導金融機構要用好新設立的2000億(yi) 元科技創新專(zhuan) 項再貸款,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ye) 、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等的支持。建立健全與(yu) 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市經信局等部門的常態化會(hui) 商機製,加強信息共享,梳理全市符合條件的科創企業(ye) 清單,鼓勵銀行加強融資對接,力爭(zheng) 全市科技創新再貸款落地金額走在全國前列。在現有的“京創通”“京創融”基礎上,研究創設北京地區創新型小微企業(ye) 貸款支持工具。指導金融機構開展股債(zhai) 聯動、投擔聯動、租貸結合、科技保險等金融服務模式和產(chan) 品創新,建立科創企業(ye) 研發創新全鏈條金融支持機製。
十、支持民營企業(ye) 發債(zhai) 融資
持續實施民企債(zhai) 券融資支持工具,降低民企發債(zhai) 難度和成本。會(hui) 同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hui) 定期組織開展對北京市民營企業(ye) 債(zhai) 券融資培訓和對接活動,鼓勵市場機構綜合運用信用風險緩釋憑證、擔保增信、交易型增信等多元模式,支持民企發債(zhai) 融資。積極支持科創、綠色、住房租賃、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重點領域債(zhai) 券發行。
十一、持續提升企業(ye) 跨境投融資便利度
持續推進落實中關(guan) 村示範區外債(zhai) 便利化額度試點,並將試點範圍擴大至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允許北京地區非金融企業(ye) 多筆外債(zhai) 共用一個(ge) 外債(zhai) 賬戶,新登記外債(zhai) 可通過已有外債(zhai) 賬戶辦理資金收付。在中國(北京)自由貿易實驗區和中關(guan) 村海澱園區實施外債(zhai) 一次性登記試點,符合條件的試點企業(ye) 無須辦理外債(zhai) 逐筆登記。支持企業(ye) 以線上方式申請外債(zhai) 登記。熊貓債(zhai) 發行主體(ti) 境內(nei) 關(guan) 聯企業(ye) 可按實需原則借用相關(guan) 熊貓債(zhai) 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開展資本項目數字化服務試點,提升業(ye) 務辦理效率和企業(ye) 資金使用效率。
十二、促進跨境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
擴大北京地區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業(ye) 務範圍,建立優(you) 質銀行、優(you) 質企業(ye) 後備庫,支持銀行將“筆數多、信用好”的中小企業(ye) 納入試點範圍。進一步便利具有出口背景的國內(nei) 外匯貸款結匯和購匯償(chang) 還,企業(ye) 因特殊情況無法按期收匯且無外匯資金用於(yu) 償(chang) 還國內(nei) 外匯貸款的,貸款銀行可按規定為(wei) 企業(ye) 辦理購匯償(chang) 還手續。便利外匯業(ye) 務使用電子單證,支持銀行運用技術手段優(you) 化電子單證審核功能,提高外匯資金結算服務水平。積極爭(zheng) 取跨境金融服務平台“出口信保保單融資”應用場景在北京地區落地。
十三、便利企業(ye) 跨境人民幣結算與(yu) 使用
升級跨境人民幣優(you) 質誠信企業(ye) 便利化政策,擴大便利化企業(ye) 範圍。支持銀行為(wei) 出口商在境外電商平台銷售款項以人民幣跨境結算,拓寬出口商結算渠道。穩步開展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境外貸款業(ye) 務,拓展銀行境外人民幣貸款業(ye) 務範圍,鼓勵對有實際需求的境外企業(ye) 優(you) 先采用人民幣貸款。
十四、持續做好企業(ye) 匯率風險管理服務
各銀行要及時響應市場主體(ti) 特別是中小微外貿企業(ye) 的匯率避險需求,麵向市場有針對性開展匯率避險管理的線上集中宣講及線下專(zhuan) 題輔導,支持企業(ye) 擴大人民幣跨境結算,優(you) 化外匯衍生品業(ye) 務管理和服務,有效降低企業(ye) 避險保值成本。強化政銀企合作,探索完善匯率避險成本分攤機製,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體(ti) 係為(wei) 中小微外貿企業(ye) 提供貿易融資、匯率避險業(ye) 務的擔保,提升企業(ye) 應對匯率波動能力。用好北京地區外匯衍生品銀企對接公共服務平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