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老有所養 鼓勵老有所為(有溫度的舉措 暖民心的行動⑤)
核心閱讀
去年以來,河北承德積極優(you) 化養(yang) 老服務:推廣“時間銀行”互助養(yang) 老模式,提供助餐、助醫等各類服務,幫助老人實現老有所養(yang) ;組建老年誌願服務隊,鼓勵年紀較輕的老年人發揮餘(yu) 熱,實現老有所為(wei) ;完善社區居家養(yang) 老設施,不斷擴大服務覆蓋麵,滿足多元需求,讓更多老人安享樂(le) 享幸福晚年。
“咚咚咚……”一陣敲門聲響起,家住河北承德高新區濱河社區的趙秀芝幾步快走,打開家門。“小胡來啦,快進來!”看是小胡來了,趙秀芝笑眯眯地把她拉進了家門。
“小胡”名叫胡希英,今年已經68歲了。為(wei) 了創新居家養(yang) 老服務,充分發揮退休老人餘(yu) 熱,濱河社區組建了老年誌願服務隊,通過創建“時間銀行”互助養(yang) 老服務模式,鼓勵大家“今天為(wei) 別人服務,明天免費享受服務”。胡希英便是這支老年誌願服務隊的一員。“我身體(ti) 還硬朗,為(wei) 高齡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助老服務,不僅(jin) 可以體(ti) 現自我價(jia) 值,以後也可以享受同樣的服務,特別有意義(yi) 。”胡希英說。
去年8月24日,在承德考察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濱河社區居家養(yang) 老服務中心。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把老有所為(wei) 同老有所養(yang) 結合起來,研究完善政策措施,鼓勵老年人繼續發光發熱,充分發揮年紀較輕的老年人作用,推動誌願者在社區治理中有更多作為(wei) 。胡希英作為(wei) 誌願者代表,向總書(shu) 記匯報了社區老年誌願服務隊的基本情況和日常工作。“總書(shu) 記充分肯定了我們(men) ‘年輕’老年人的作用,讓我們(men) 備受鼓舞!”回想起當時的場景,胡希英仍十分激動。
建設老年食堂、開展適老化改造、推廣“時間銀行”……去年以來,承德市積極推進以居家為(wei) 基礎、社區為(wei) 依托、機構為(wei) 補充、醫養(yang) 相結合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通過將老有所養(yang) 與(yu) 老有所為(wei) 相結合,不斷優(you) 化養(yang) 老服務模式,讓更多老年人安享樂(le) 享幸福晚年。
優(you) 化養(yang) 老服務模式
不斷豐(feng) 富助老功能
陪趙秀芝老人聊聊天,順便再量個(ge) 血壓……很快,1個(ge) 小時就過去了。
走出趙秀芝的家門,胡希英打開手機,在“時間銀行公益平台”小程序上進行“誌願服務”打卡。“我剛在時間銀行上又存了1個(ge) 小時,時間幣總額增加了不少呢!”胡希英笑著說。
為(wei) 了進一步完善“時間銀行”服務模式,去年11月,承德市高新區推出了“時間銀行公益平台”小程序,通過誌願服務打卡,將誌願者服務時長以時間幣形式存入個(ge) 人賬戶。“以前誌願服務時長隻能在社區紙質登記,有時容易漏記,時長也不夠準確。現在服務完直接在手機打卡,不僅(jin) 精準,還能通過小程序進行權益兌(dui) 換。”胡希英說。目前,全區共有12個(ge) 社區的基礎數據錄入公益平台,後期還將探索實現全市範圍內(nei) 時間幣的通存通兌(dui) 。
“在我們(men) 社區,有一個(ge) 地方特別受老人歡迎。”胡希英所說的地方,便是去年9月正式開門營業(ye) 的社區老年食堂。
“老年食堂的飯菜種類豐(feng) 富有營養(yang) ,特別好。”85歲的郝桂鳳和老伴兒(er) 是這裏的常客,以前他們(men) 常為(wei) 買(mai) 菜做飯犯難。“老伴兒(er) 經常需要上醫院透析,孩子工作忙又顧不上,老年食堂真是解決(jue) 了我的大麻煩。”郝桂鳳說。讓她更欣喜的是,遇上下雨、下雪天,隻要一個(ge) 電話,誌願者還會(hui) 把熱乎的飯菜直接送到家,讓他們(men) 感到很溫暖。
從(cong) 助娛、助急、助醫到助餐、助娛、助浴、助醫、助急、助行、助潔,濱河社區不斷優(you) 化養(yang) 老服務模式,將服務功能從(cong) “三助”增加至“七助”,社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通過熱線電話、網絡預約、線下溝通等方式,就能得到及時有效的上門服務。
濱河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徐佳傑介紹,為(wei) 了更精準地服務老人,社區對60周歲以上中重度失能人員、特困人員、低保對象、重點優(you) 撫對象、重度殘疾人員及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提供送餐、衛生護理、心理慰藉等特定服務,運營補貼也提升為(wei) 每人每年3000元。
擴大服務覆蓋範圍
增強社區助老力量
紅燒魚塊、青椒炒蛋、白燒蘿卜……臨(lin) 近中午,家住高新區梨花社區銀杏苑的曹景榮打開手機應用,葷素搭配、豐(feng) 富多樣的菜品映入眼簾。“菜品豐(feng) 富,價(jia) 格實惠,還貼心地配了低糖、低脂的套餐。”曹景榮一邊說著,一邊選好菜品、提交訂單。
去年,了解到居住在濱河社區的老人可以享受到助餐、助娛等多元化的養(yang) 老服務後,曹景榮羨慕不已。“當時就想著要是自己也住那兒(er) 就好了!”如今,不用搬家,曹景榮也能享受到一樣的養(yang) 老服務。去年12月,濱河社區居家養(yang) 老服務中心將服務範圍由原來的5個(ge) 居民小區擴大到9個(ge) 居民小區。曹景榮所在的梨花社區也被納入了服務範圍。“現在不出社區,也能一樣樂(le) 享晚年生活啦!”曹景榮說。
在承德一家社區居家養(yang) 老服務中心,參照濱河社區運營模式製定的提標改造建設方案已完成,建成後將覆蓋2個(ge) 社區11個(ge) 居民小區。完善社區養(yang) 老模式,延伸養(yang) 老服務內(nei) 容……在高新區,“沒有圍牆的養(yang) 老院”覆蓋麵不斷擴大。
“2021年9月以來,高新區實行區工管委班子成員包聯社區機製,全力推進社區居家養(yang) 老服務。截至目前,全區12個(ge) 社區建立了兩(liang) 個(ge) 養(yang) 老服務中心和10個(ge) 日間照料服務站,通過勞務派遣的形式為(wei) 各日間照料服務站配備專(zhuan) 職工作人員兩(liang) 名,按照‘呼叫、派單、服務、評價(jia) 、記錄’五步運行機製提供服務。”高新區社區工委副書(shu) 記徐娜介紹。
為(wei) 進一步提升社區養(yang) 老服務水平、增強社區助老力量,高新區還充分發揮退休老黨(dang) 員老幹部作用,通過樹立助老服務典型,帶動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誌願服務中。
“老伴兒(er) ,看你每天幹得熱火朝天,我也想成為(wei) 一名老年誌願者。”在老伴兒(er) 胡希英的帶動下,退休後的範學甫也加入了誌願服務隊。“現在我們(men) 已經實現老有所養(yang) ,趁還有幹勁,更要老有所為(wei) 。”範學甫說。
如今,高新區12個(ge) 社區共建立誌願服務隊42支,誌願者總人數達到1366人。“我們(men) 充分發揮‘以老帶新’作用,根據誌願者個(ge) 人特長分成慰問組、文藝組、家政服務組等12個(ge) 小組,為(wei) 有需求的老人提供精準服務。”徐娜說。
完善基層養(yang) 老設施
滿足老人多元需求
海棠苑居民安彤的母親(qin) 今年已經98歲了。家裏牆壁是瓷磚,沾水濕滑,老人洗澡時稍不注意就容易滑倒。社區聯係專(zhuan) 業(ye) 人員上門,在老人家中安裝了“一字形扶手”。這下,老人抬手就能握住扶手,再也不擔心會(hui) 摔倒了。
家住萬(wan) 華小區的陳大娘家中水管壞了,子女又不在身邊,她趕忙撥打了養(yang) 老服務熱線。沒過多久,一名家政服務人員便上門前來維修,及時化解了老人的用水難題。
在文廟社區,王秀華和老伴兒(er) 每天到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站,和其他老年人聊天、下棋,生活充實又愉快。
從(cong) “養(yang) 老”到“享老”,如今在承德,越來越多的老人在精準貼心的養(yang) 老服務中安享晚年,也有越來越多的老年誌願者在邊助老邊養(yang) 老中樂(le) 享晚年。
“要緊緊抓住社區這個(ge) 基層基礎,健全社區居家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完善社區居家養(yang) 老服務設施和各項功能,切實滿足老年人多方麵的需求,讓老年人能有一個(ge) 幸福美滿的晚年。”承德市委書(shu) 記柴寶良說。
目前,全市177個(ge) 社區共建設205個(ge) 社區日間照料服務機構,配備439名專(zhuan) 職人員,覆蓋2099個(ge) 生活小區,實現了服務設施社區全覆蓋、服務功能生活小區全覆蓋。全市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站信息化建設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共有206家機構接入市級服務平台……
“與(yu) 此同時,我們(men) 還在全市八縣四區全麵啟動午餐助餐服務,已累計提供助餐服務4517人次。”承德市民政局副局長、二級調研員竇立新說。
“未來,我們(men) 還將通過創建老年友好型社區,在豐(feng) 富社區養(yang) 老服務功能、提升養(yang) 老服務水平的同時,積極搭建平台,引導和鼓勵更多的‘年輕’老人參加到社區建設和誌願服務中,真正實現老有所養(yang) 、老有所為(wei) 。”竇立新介紹,到2025年,承德市將逐年增加“老年友好型社區”在全市城鄉(xiang) 社區總數中的占比;到2035年,全市城鄉(xiang) 將實現老年友好型社區全覆蓋。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09日 12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