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陽城:“綠”在城中 萬象更新
滿目青綠、風景如畫的陽城縣城東(dong) 部景觀。 陳河波攝
初夏的陽城,滿目蔥蘢,萬(wan) 物勃發。走進縣城府前廣場,一幅“見新見綠見行動,悠然陽城贏未來”的鮮紅標語格外引人注目。這是陽城人耳熟能詳的一句口號,也是陽城縣堅持新發展理念,走綠色發展之路的生動寫(xie) 照。
置身在這個(ge) 南太行深處的革命老區,綠色新風勁吹。風過處,浪起潮湧,山歡水笑,吹出一片欣欣向榮,吹開了陽城人民美好幸福的生活。
悠然陽城如畫屏 全域旅遊花盛開
青山綠水間,一排排白牆黛瓦、裝飾精美的民居鑲嵌。在通往國家4A級景區蟒河的太行一號風景道上,坐落著一座美麗(li) 的小山村——泥河。
曾經的泥河破舊凋敝,幾近“空心”,而如今這裏遊人如織,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這些年,我們(men) 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力發展鄉(xiang) 村旅遊,不僅(jin) 讓村子變美了,老百姓的口袋也鼓起來了。”該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張勝興(xing) 奮地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點都不假。”
在陽城,像泥河這樣的村不勝枚舉(ju) 。全域旅遊的如椽巨筆不斷在這個(ge) 老區繪出一幅幅嶄新的圖景。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陽城縣委、縣政府立足豐(feng) 厚的自然生態和曆史人文資源,唱響“悠然陽城、康養(yang) 勝地”品牌,傾(qing) 力打造“全國康養(yang) 旅遊目的地”“中原市民旅居後花園”“夏養(yang) 山西康養(yang) 山西首選地”。
突出龍頭景區引領,皇城相府景區持續推進五村一體(ti) 化發展,實施“太行古堡”聯動聯營,帶動周邊6萬(wan) 多農(nong) 民受益;連續成功舉(ju) 辦昆侖(lun) 丘(析城山)文化年會(hui) ,不斷擦亮“商湯首都、昆侖(lun) 古墟”“愚公故裏、神話家鄉(xiang) ”文化名片;對全縣124處古堡民居進行保護性修繕,投資2.5億(yi) 元完成古堡民居片區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致力打造“全國古堡民居第一縣”;高起點推進蟒河先行示範區建設,啟動了18個(ge) 特色康養(yang) 村建設,建成了天馬山莊、騎棲橫河、藝術疙瘩、味道中莊等一批精品項目。
大力推進以旅遊為(wei) 導向的田園城市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先後建成縣城周邊田園經濟生態圈和5000畝(mu) 的休閑農(nong) 業(ye) 經濟帶、輻射6個(ge) 鄉(xiang) 鎮61個(ge) 行政村的磨灘至董封鄉(xiang) 村旅遊“百裏畫廊”、覆蓋3個(ge) 鄉(xiang) 鎮的“中國農(nong) 業(ye) 公園”,打造起環縣城40公裏城市綠道、76公裏“中國農(nong) 業(ye) 公園”景觀綠道、98公裏磨董鄉(xiang) 村旅遊風景道、94公裏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
如今的陽城,已建成1家5A級旅遊景區、4家4A級旅遊景區、6家3A級旅遊景區,發展了省級旅遊度假區2個(ge) 、3A級鄉(xiang) 村旅遊示範村5個(ge) 、“太行人家”7家、農(nong) 場農(nong) 莊26家、農(nong) 家樂(le) 1500多家,開發出相府蜜酒、析城山小米、曹饃饃等旅遊商品。先後榮獲“美麗(li) 中國十佳旅遊縣”“國家首批全域旅遊示範縣”“全域旅遊潛力百強縣”等稱號。2021年,全縣遊客接待人數達到500萬(wan) 人(次),旅遊業(ye) 綜合收入突破100億(yi) 元。
清潔能源惠萬(wan) 民 百姓同圓幸福夢
走進廚房,55歲的白桑鎮澗坪村村民劉二斌輕輕擰動煤氣灶開關(guan) ,一團藍色的火苗頓時冒了起來。“以前天天用煤爐子生火做飯,煙熏火燎的,灰塵撲麵,哎,那滋味真是沒法說。現在好了,你看這多方便,多幹淨。”劉二斌說著,黝黑的臉上堆滿了笑容。
地處陽城東(dong) 南山區的白桑鎮澗坪村,是新近接入煤層氣的一個(ge) 小山村。今年初,全村116戶群眾(zhong) 告別了世世代代靠煤炭生火做飯和取暖的舊日子,過上了和城裏人一樣的新生活。
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奮鬥目標。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陽城縣在晉城市率先實施氣化陽城的發展戰略。先後投資7.5億(yi) 元,推動內(nei) 外氣源連接管線以及境內(nei) 民用、工業(ye) 輸配管網建設。全縣燃氣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漸成規模,形成了煤氣輸配係統“一張網”、氣源調度“一盤棋”的良好格局。目前,陽城實現氣化的居民已達到10.7萬(wan) 戶、33萬(wan) 餘(yu) 人,商業(ye) 公服用戶530餘(yu) 家,鄉(xiang) 鎮氣化通達率達到100%,人口氣化率達到96%。氣化陽城建設已然走在全省前列。
氣化陽城的全麵推進,不僅(jin) 極大地方便了群眾(zhong) 的生活,而且破解了工業(ye) 企業(ye) 環境汙染與(yu) 經濟發展的矛盾衝(chong) 突,使得建瓷、琉璃、化工等50多家傳(chuan) 統企業(ye) 涅槃重生。清潔能源供應基地的優(you) 勢效應更引得雲(yun) 南鐵峰、鑫途化工、聖利安生態透水磚等一大批高附加值項目紛紛落地,成為(wei) 推動陽城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與(yu) 此同時,陽城縣立足當地電力產(chan) 業(ye) 的熱能資源,因勢利導,變廢為(wei) 寶,開啟了城鄉(xiang) 集中供熱之路。從(cong) 利用晉煤集團2×13.5熱電項目實施縣城集中供熱工程開始,到利用大唐陽電熱能布局“一城七鎮”集中供熱工程,10年來,陽城不遺餘(yu) 力推動這一民生工程從(cong) 夢想走向現實。
陽城縣藍煜熱力公司董事長宋永善告訴記者,目前,全縣城鄉(xiang) 集中供熱麵積達1100萬(wan) 平方米,發展用戶6萬(wan) 多戶,全縣21萬(wan) 人口享受到清潔、溫暖、舒適的集中供暖。從(cong) 供氣到供熱,陽城人民開啟了綠色低碳的新生活。與(yu) 此同時,全縣城鄉(xiang) 先後拆除各類鍋爐2萬(wan) 多座,每年減少燃煤150多萬(wan) 噸,大幅度降低了汙染物的排放,年優(you) 良天氣數保持在270天以上。
5G技術進礦山 香煤之海起新潮
30平方米的大屏幕上,井下的一舉(ju) 一動實時呈現;20多台電腦操控平台前,工作人員正有條不紊忙碌。這裏,是陽泰集團竹林山煤礦的智能化調度指揮中心。
“你看,這是我們(men) 的掘錨一體(ti) 化智能掘進工作麵。現在,從(cong) 采掘到錨杆支護,可以一次完成,完全不用人工操作。”指著屏幕,生產(chan) 副礦長韓陽紅興(xing) 奮地向記者介紹,“有了它,不僅(jin) 極大地減輕了勞動強度,而且提升了安全係數,真正實現了減人增效的目標。”
陽城是有著“香煤之海,冶鐵重鎮”美譽的煤炭大縣。隨著5G技術的不斷突破,以“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作業(ye) ”為(wei) 使命的智能化礦山建設成為(wei) 煤炭行業(ye) 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必然選擇。乘勢而上,勇立潮頭,陽城縣以全縣最大的陽泰煤業(ye) 集團為(wei) 對象,積極鋪開智能化礦山建設。
2020年10月,作為(wei) 試點的竹林山煤礦率先開啟了5G+智能化礦山建設的征程。經過幾個(ge) 月的強力推進,於(yu) 2021年2月建成了陽城首座5G智能化礦井。在此基礎上,該礦進一步研發創新,成功打造出了掘錨一體(ti) 化的智能化掘進工作麵,並陸續在其他礦井推廣應用。
“智能化的威力真的是太大了。”竹林山煤礦老工程師馬湃林對此深有體(ti) 會(hui) 。今年春天,竹林山煤業(ye) 井下大型采煤機出現故障,一時找不到原因。“當時正是西安疫情暴發時期,西安煤機廠的技術人員來不了。我們(men) 機械隊長當即在井下通過5G信號與(yu) 相關(guan) 企業(ye) 進行了‘遠程會(hui) 診’,結果僅(jin) 僅(jin) 用了3個(ge) 小時,就把設備修好了。”馬湃林感慨地說,“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伏岩煤業(ye) 副礦長閆軍(jun) 虎有著同樣的感觸。去年,這裏也相繼建成了一個(ge) 智能化綜采工作麵和一個(ge) 智能化掘進工作麵。閆軍(jun) 虎說:“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的推行,讓我們(men) 開啟了‘遠程操控、全程監測,無人值守、工人巡視’的全新工作模式,對於(yu) 煤礦的安全生產(chan) 管理來說,無疑是一個(ge) 質的飛躍。”
智能化引領下的“綠色礦山”建設風起雲(yun) 湧。去年以來,陽城縣已建成了2個(ge) 智能化綜采工作麵和13個(ge) 智能化掘進工作麵,完成率和驗收合格率均在全市領先。陽城縣陽泰集團董事長郭誌雄告訴記者,目前,該集團正進一步加大智能化礦山建設的力度,依托太原理工大學和華為(wei) 公司的技術支持,將在2025年全麵完成智能化礦山建設,讓這片“香煤之海”插上翅膀,引領全縣高質量轉型發展向更高的天空翱翔。
【記者手記】
陽城,一個(ge) 光榮的革命老區。高高山崗上,密密樹林裏,曾經的老區軍(jun) 民用鮮血和生命與(yu) 敵人拚爭(zheng) ,寫(xie) 下了一段段紅色的傳(chuan) 奇;而今,在同一片陣地上,他們(men) 用汗水和智慧振興(xing) 家園,唱響了一曲曲綠色的讚歌。
賡續紅色基因,實現綠色崛起。一路行進采訪中,記者感受到了陽城幹部群眾(zhong) 堅若磐石的信心和勇氣。高舉(ju) 旗幟、堅定方向、開拓新局,新征程上的陽城人正全力聚焦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城市提標提質、文旅深度融合、城鄉(xiang) 一體(ti) 發展、全麵深化改革、綠色協調發展、全民共建共享等一係列目標任務,全力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邁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更高標準,讓這座紅綠交映的美麗(li) 山城,翻開愈加絢爛的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