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在這個課堂,我收獲滿滿”

發布時間:2022-05-09 16:1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 2022年05月08日 第 03 版 版麵截圖

  原題:“在這個(ge) 課堂,我收獲滿滿”

  “上節課,我們(men) 學習(xi) 了不同類型的農(nong) 用動力機械在中國農(nong) 場的應用。這節課,我們(men) 請幾位同學講講農(nong) 用動力機械在自己國家使用的情況。奧西裏·莫雷克,請給大家展示一下你調研的情況。”

  “在非洲,農(nong) 業(ye) 是不少國家的基礎或支柱產(chan) 業(ye) 。當地有麵積很大的農(nong) 場,但農(nong) 業(ye) 機械化程度不高,管理和實操人才普遍缺乏。在我的祖國博茨瓦納,農(nong) 業(ye) 現代化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在位於(yu) 江蘇省鎮江市的江蘇大學學生宿舍裏,博茨瓦納籍管理學博士生莫雷克準時打開電腦,連上網絡,接上麥克風。屏幕另一端,學校汽車與(yu) 交通工程學院教授魏勝利坐在工作室,結合生動的課件,在線講授《現代農(nong) 用動力機械》課程。

  這是由江蘇大學承辦的教育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業(ye) 機械化國際培訓項目,授課從(cong) 今年3月底持續至8月底。除了在江蘇大學校園就讀的留學生外,還有來自巴基斯坦、讚比亞(ya) 、埃塞俄比亞(ya) 等8個(ge) 國家的105名學生同步在線上課。

  翻開莫雷克的課表,記者發現,培訓項目理論與(yu) 實踐相結合,涵蓋農(nong) 業(ye) 耕種、田間管理、節水灌溉、穀物收獲、園藝維護、食品加工與(yu) 農(nong) 產(chan) 品質檢等眾(zhong) 多知識。“培訓項目注重互動與(yu) 交流,經常通過小組任務和調研討論等方式讓我們(men) 加深理解。在這個(ge) 課堂,我收獲滿滿!”莫雷克分享了一個(ge) 印象深刻的知識點:“老師向我們(men) 介紹了高壓共軌噴射技術在非道路用柴油機上的應用,與(yu) 傳(chuan) 統增壓柴油機相比,這種技術讓燃燒效率提高8%,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0%,噪聲下降15%。這項技術在中國已很成熟,但在非洲國家有很大的推廣價(jia) 值和空間。”

  “中國用自己種出的糧食養(yang) 活了14億(yi) 多人口,農(nong) 業(ye) 機械化功不可沒。”莫雷克坦言,參加培訓是為(wei) 了開拓視野、豐(feng) 富知識,學成後他要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工程管理,將中國農(nong) 業(ye) 發展和減貧經驗帶回博茨瓦納。

  和莫雷克一樣在“雲(yun) 端”上課的,還有遠在巴基斯坦的穆罕默德·瓦卡爾·阿克拉姆。阿克拉姆既是一位農(nong) 場主,也是巴基斯坦費薩拉巴德農(nong) 業(ye) 大學農(nong) 業(ye) 機械與(yu) 動力係的講師。在他看來,在農(nong) 業(ye) 機械化領域,農(nong) 業(ye) 知識、能源節約技術和環境保護技術的應用都至關(guan) 重要,“中方提供的這個(ge) 項目課程與(yu) 時俱進,十分實用,將有助於(yu) 農(nong) 機研究者、製造商以及操作者解決(jue) 糧食生產(chan) 和環保等問題”。

  “近5年來,學校已為(wei)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培訓1400餘(yu) 名農(nong) 業(ye) 技術人才。本次培訓作為(wei) ‘升級版’,新增了技術創新與(yu) 實操應用,提升了培訓實用價(jia) 值,也更契合外國學員需要。我們(men) 將積極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貢獻智慧與(yu) 力量。”江蘇大學校長顏曉紅說。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