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黨建引領“一顆子” 激活治理“一盤棋”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抓好城市基層黨(dang) 建,既是厚植黨(dang) 的執政基礎的重大部署,也是創新社會(hui) 治理方式的戰略抉擇。
“區域統領、行業(ye) 引領、兩(liang) 新融合、街社兜底”“網格預警、街鄉(xiang) 吹哨、部門報到”……近年來,太原市委始終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主動適應城市發展新形勢新要求,把準城市基層黨(dang) 建的時代脈搏,持續推動人財物向基層傾(qing) 斜,高標準建成一批黨(dang) 群服務中心,大幅提升社區工作者收入,社區“兩(liang) 委”換屆工作圓滿完成,黨(dang) 組織書(shu) 記學曆、年齡實現“一升一降”。
無論在脫貧攻堅主戰場、改革攻堅主陣地,還是在防汛救災、疫情防控第一線,各級基層黨(dang) 組織引領各類組織和廣大群眾(zhong) 共建、共治、共享,基層黨(dang) 組織領導地位進一步立了起來,基層黨(dang) 員幹部形象進一步樹了起來,基層治理能力進一步強了起來。黨(dang) 旗,始終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堅持黨(dang) 建引領,推動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向網格延伸
這是一場與(yu) 時間的競速、與(yu) 病毒的較量。暮春四月,來不及欣賞龍城的花海爛漫,省城太原再一次吹響了疫情防控的集結號。
政令出,聞令動。麵對複雜的疫情形勢,太原迅速打出了臨(lin) 時黨(dang) 組織“喊隊”、全體(ti) 黨(dang) 組織“起立”、下沉基層“激活”、組織溫暖“送達”、常態機製“固化”的“五步聯動”組合拳。黨(dang) 旗所指之處,2300餘(yu) 個(ge) 基層黨(dang) 組織、4萬(wan) 多名機關(guan) 黨(dang) 員幹部第一時間亮明身份,下沉社區一線,短時間內(nei) 到處可見黨(dang) 旗飄揚、黨(dang) 徽閃亮。
“緊急招募誌願者發放抗原檢測試劑,請在群裏接龍。”4月12日晚7時,小店區龍城街道西吳社區網格員閆俐收到消息,隨即在“網格黨(dang) 小組工作群”中發出通知。短短幾分鍾,28名“社區報到”黨(dang) 員自發完成接龍報名,十餘(yu) 箱試劑隨即到達,晚11時前便送到了居民家中。
發放抗原檢測試劑、上門信息登記、做好日常秩序維護……市委組織部黨(dang) 建研究所副所長貢嘉君每次接受任務前,都要將配發的“我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堅守抗疫一線”標識端正地貼在胸前。他說,無論在什麽(me) 地方,不管在哪個(ge) 崗位,我要牢記我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社區、網格,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陣地,基層治理的關(guan) 鍵所在。一位位共產(chan) 黨(dang) 員挺身而出,一個(ge) 個(ge) 戰鬥堡壘巍然矗立,鮮紅的黨(dang) 旗在社區高高飄揚,城市基層治理的顯著成效,再一次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印證。
提高基層治理能力,關(guan) 鍵在基層黨(dang) 組織、在廣大黨(dang) 員。太原深入推進黨(dang) 建引領“全科網格”建設,為(wei) 全市村(社區)網格選配6351名網格員,疫情防控期間緊急研發“網格先鋒隊”小程序,上線一周注冊(ce) 報到黨(dang) 員即超過10萬(wan) 人,同步推出充實一線力量、加強一線保障、強化一線關(guan) 愛、突出一線激勵、減輕一線負擔、選樹一線典型“六個(ge) 一線”關(guan) 心關(guan) 愛政策,推動形成了在基層集聚人才、在一線鍛煉成長的鮮明導向,將更多的資源、服務、管理向社區下沉、向網格延伸。
研究黨(dang) 建新課題,破除壁壘藩籬,完善城市基層黨(dang) 建體(ti) 製機製
街道社區與(yu) 駐區單位如何拆除藩籬,共同構築城市基層黨(dang) 建“朋友圈”,給城市基層黨(dang) 建工作提出了新課題。
太原自有破解之道:“一縱三橫”。縱向上,強化區委—街道黨(dang) 工委—社區黨(dang) 組織—網格黨(dang) 支部—樓棟黨(dang) 小組—黨(dang) 員中心戶六級聯動體(ti) 係;橫向上,持續深化吸收派出所所長、駐地單位、規上企業(ye) 黨(dang) 組織負責人的街道“大工委”,吸收社區民警、物業(ye) 企業(ye) 、業(ye) 委會(hui) 黨(dang) 組織負責人的社區“大黨(dang) 委”,組織動員網格內(nei) 有關(guan) 單位黨(dang) 組織及居民等的網格“大支部”三級工作機製,著力構建上下貫通、共建共聯的基層治理格局。
4月6日,迎澤區開展抗原檢測。在迎澤街道,84名區級機關(guan) 幹部與(yu) 44名街道幹部下沉社區助力檢測,15個(ge) 社區黨(dang) 委具體(ti) 承辦落實,86個(ge) 網格黨(dang) 支部和火線成立的水產(chan) 宿舍封控區臨(lin) 時黨(dang) 支部利用物業(ye) 、微信群等通知居民居家等待,155個(ge) 樓棟黨(dang) 小組實地入戶摸排,261名黨(dang) 員中心戶帶動家人第一時間投身檢測工作。
另一條戰線上,雙塔西街三社區的駐地單位省第二人民醫院自發成立檢測小分隊,主動承擔起樓棟的抗原檢測任務。他們(men) 培訓社區誌願者,教授專(zhuan) 業(ye) 的檢測知識和防護技巧,為(wei) 行動不便的老人幼兒(er) 提供上門檢測服務,完成自己樓院的檢測任務後,又積極協助其他小區檢測。在駐地單位和非公企業(ye) 的協助下,迎澤街道僅(jin) 用12個(ge) 小時,入戶發放試劑、登記檢測結果、匯總上報數據工作便全部完成,累計發放8.3萬(wan) 個(ge) 抗原試劑,轄區居民無一漏檢。
“‘縱向領導有力,橫向執行順暢’是這次抗原檢測工作高效進行的關(guan) 鍵所在。”迎澤街道黨(dang) 工委副書(shu) 記劉豔說,街道、社區、網格黨(dang) 組織為(wei) 核心,有機聯係轄區駐地單位和非公企業(ye) ,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抓黨(dang) 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根本要靠製度機製。從(cong) 黨(dang) 建與(yu) 治理“雙網”融合到建強“專(zhuan) 兼輔”三支網格隊伍,從(cong) 布局“網格黨(dang) 群服務微站”到“鄉(xiang) 街吹哨派單”、部門“報到處置”,從(cong) 明確機構、下沉力量,明確權責、下放權限,明確機製、下移重心,到“一支隊伍管執法”,隨著一項項舉(ju) 措落地、一項項任務破題,太原城市黨(dang) 的組織體(ti) 係更加健全,機製保障更加完善,基層治理的製度化、規範化水平顯著提高。
以人民為(wei) 中心,聚焦“急難愁盼”,打通基層治理“最後一公裏”
城市基層黨(dang) 建工作做得好不好,不是向牆上看,而要向群眾(zhong) 臉上看。
4月6日清晨,杏花嶺區巨輪街道富力華庭社區網格員任傑穿著紅馬甲,早早地來到自己網格內(nei) 的門店,檢查場所碼、消殺記錄、張貼提示語……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任傑所屬的網格住宅樓棟多、門店多、老人多,社區居民居家隔離期間,任傑反複詢問居民生活需要、耐心開導居民情緒,一件件瑣碎卻貼心的小事,溫暖著所有居民的心。
像任傑這樣的社區網格員,杏花嶺區共有762名,他們(men) 分布於(yu) 全區各個(ge) 角落,打通了基層防疫的“毛細血管網”,把防疫工作下沉到了千家萬(wan) 戶,以“辛苦指數”換來了群眾(zhong) 的“幸福指數”。“原來是提倡社區服務‘最後一公裏’,現在是網格員要服務到‘最後一米’,服務到群眾(zhong) 家門口,落實到群眾(zhong) 最需要的地方。”任傑說。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服務群眾(zhong) 、造福群眾(zhong) ,正是城市基層黨(dang) 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疫情防控正是對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一次檢閱。在太原社區的各個(ge) 角落,網格員們(men) 恪盡職守、衝(chong) 鋒在前,一次次撥打電話,一次次敲開大門,一次次送菜送藥,有呼必應,有難必幫,有疑必解,為(wei) 社區治理帶來關(guan) 愛與(yu) 溫暖。廣大誌願者和下沉黨(dang) 員幹部不忘本色,打好底色,增添顏色,用不分晝夜的辛勞築牢了社區屏障。
在太原,社區居民遇上“事兒(er) ”,鄰裏之間有矛盾,第一時間找社區說道說道,氣順了,問題就解決(jue) 了。全市758個(ge) 社區,黨(dang) 組織建在網格上,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著落。群眾(zhong) 有事就找網格員“代辦”,這種“依賴”讓社區治理有了“主心骨”,也推動了基層治理更加精細化。正如一位社區幹部說,以前是“高跟鞋、小西裝、辦公樓裏工作忙”,現在變成了“平底鞋、運動裝、走街串巷服務忙”。
群眾(zhong) 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就是基層治理的發力點。太原市大力推行村(社區)黨(dang) 組織便民幫帶製度,“兩(liang) 委”班子成員、網格員等擔任代辦員,統一掛牌對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開展服務,做到了有場所、有人員、有電話、有製度、有記錄,服務基層的“最後一公裏”更貫通,治理的“針腳”更細密,城市的運行更順暢。(記者楊文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