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在湖州德清中初鳴遺址探尋良渚文化

發布時間:2022-05-11 15:48:00來源: 杭州日報

  新發現的十餘(yu) 根古木樁。沈曉顏攝

  玉器,是良渚文明的一個(ge) 重要特征。據統計,良渚玉家族的數量,已經超過了15000件。

  很多人好奇,良渚時期玉這麽(me) 多,玉料用量也很大,但玉礦在哪裏,這些玉是在哪裏做的,又是怎麽(me) 流通的?直到2017年,考古工作者在距離良渚古城遺址18公裏外的湖州市德清縣雷甸鎮楊墩村,找到了答案。

  據了解,在楊墩村發現的中初鳴遺址,是迄今為(wei) 止長江下遊地區發現的良渚文化時期規模最大的製玉作坊遺址群,目前已出土了3000多件玉器和陶器等良渚時期的文物,是良渚文化田野考古的新內(nei) 容,填補了良渚文明在玉器製作發現上的空白,是良渚文明特殊價(jia) 值的體(ti) 現。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初鳴遺址現場負責人朱葉菲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雷甸當地開挖魚塘出土了大量玉料,並不時有盜掘現象,引起了文物部門的高度關(guan) 注,推斷這一區域可能存在麵積較大的製玉作坊遺址。

  2017年9月,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中初鳴遺址的部分地區進行了試掘,發現大量玉料。2017年10月至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清縣博物館繼續進行了大麵積係統調查和勘探,發現和確認良渚文化時期的人工營建土台24處,總麵積達100萬(wan) 平方米,明確了該區域存在一處良渚文化時期的大規模製玉作坊遺址群。

  根據出土陶片分析,遺址的年代比較集中,為(wei) 良渚文化晚期,碳十四測年距今4800年至4500年。同時,考古人員對中初鳴遺址中的木魚橋、保安橋、王家裏遺址先後進行了發掘,均發現人工營建土台,出土大量廢棄玉料、玉器半成品以及作為(wei) 工具的礪石、磨石、鑽具和刻劃工具等。據觀察,出土的玉料品種單一,品質較低,玉產(chan) 品也相對單一。“這表明,中初鳴遺址是良渚文化時期專(zhuan) 門生產(chan) 蛇紋石玉為(wei) 主的玉錐形器、玉管的製玉作坊。”朱葉菲說。

  據悉,中初鳴遺址考古項目曾獲得“2018年度浙江重要考古發現”,並入圍“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hui) 。專(zhuan) 家認為(wei) ,中初鳴製玉作坊遺址群是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後,良渚文化重要的學術增長點,豐(feng) 富了良渚古城外圍考古的內(nei) 容,與(yu) 良渚古城遺址共同見證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