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日新月異 群眾增收致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
大別山間,新雨過後,薄霧輕籠。位於(yu) 河南省信陽市新縣城區的英雄山上,“紅旗飄飄”主題雕塑巍然屹立。遠處,油茶、蒼術、杜仲……一片片、一道道,鮮翠欲滴。
革命戰爭(zheng) 年代,大別山是一座英雄的山:百萬(wan) 英雄兒(er) 女投身革命,僅(jin) 在冊(ce) 烈士就有13萬(wan) 多人;孕育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誕生多支紅軍(jun) 主力隊伍。
2019年9月1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新縣考察時說,我們(men) 絕不能忘記革命先烈,絕不能忘記老區人民,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牢記囑托,砥礪前行。大別山區湖北、河南、安徽三省各地市,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wei) 基礎,以加快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為(wei) 重點,以綠色發展為(wei) 牽引,正走出一條新時代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的路子。
鞏固脫貧成果
完善基礎設施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花石鄉(xiang) 大灣村,74歲的脫貧戶汪能保在農(nong) 家院裏喝著茶:“去年檢查出白內(nei) 障,多虧(kui) 縣裏有惠民政策,前陣子做過手術,眼睛又亮了起來。”
幾年前,汪能保罹患胃癌,老伴慢性病纏身,一家人生活困難。得益於(yu) 安徽省健康脫貧大病和慢性病兩(liang) 項兜底政策,他做手術花了12萬(wan) 元,自己隻掏了不到1萬(wan) 元,老伴藥費報銷80%以上。
治疾病,卸下“經濟包袱”,同時汪能保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兩(liang) 委幫扶下,種紅薯、挖竹筍、賣特產(chan) ,老伴當上公益保潔員,全家去年收入近4萬(wan) 元。
沿山道,跳溪澗,記者來到位於(yu) 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的金剛台主峰。高聳的絕壁上數十個(ge) 山洞,見證了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jun) 戰略轉移後,留守遊擊隊和婦女排與(yu) 敵鬥爭(zheng) 的故事。時光流轉,當年條件艱苦的紅軍(jun) 洞群,如今成為(wei) 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金剛台山腳下,裏羅城村靜謐優(you) 美,村民陳先福開了農(nong) 家樂(le) 。以前道路不通,山貨難賣。2013年,公路修好,公交通車,遊客到來,一年能賺20多萬(wan) 元。如今,裏羅城村還建起停車場、健身廣場、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自然生態、田園風光與(yu) 紅色文化融為(wei) 一體(ti) 。
既要守住不返貧的底線,又要讓老區人民的日子“節節高”。近年來,鄂豫皖三省不斷強化農(nong) 村基礎設施保障能力,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水平,夯實群眾(zhong) 致富根基。“村村通公路,戶戶有收入,人人有笑臉”的願景,正在大別山革命老區變為(wei) 現實。
發展特色農(nong) 業(ye)
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
大別山革命老區地處我國中部腹地,山高林密,自然資源豐(feng) 富。近年來,老區周邊各地市依托資源優(you) 勢,做優(you) 特色農(nong) 業(ye) 、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加快形成“一縣一業(ye) 、一鄉(xiang) 一特、一村一品”的產(chan) 業(ye) 格局。
在信陽市光山縣,誠信實業(ye) 開發有限公司的3500多畝(mu) 油茶長勢旺盛。總經理陳勇介紹,公司整合周邊油茶資源,正在建設標準化萬(wan) 畝(mu) 高產(chan) 油茶基地。“加工油茶,1斤鮮果產(chan) 2.5兩(liang) 油茶籽。廢料加工成有機肥和飼料,既延長產(chan) 業(ye) 鏈,又保護環境。”
光山縣以“企業(ye) +基地+農(nong) 戶”的模式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帶動近30萬(wan) 農(nong) 民增收致富,其中油茶種植麵積達27.1萬(wan) 畝(mu) ,建成2家茶油加工廠,開發化妝品等高附加值產(chan) 品。
大別山位於(yu) 中原經濟區、皖江城市帶和武漢城市圈交匯帶,是承東(dong) 啟西、貫通南北的戰略要地。近年來,鄂豫皖三省充分發揮交通區位優(you) 勢,加強革命老區與(yu) 中心城市、城市群合作,支持大別山革命老區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戰略,加快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推動一批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速崛起。
從(cong) 湖北省武漢市出發,驅車1小時,過黃岡(gang) 長江大橋。道路兩(liang) 側(ce) ,是作為(wei) 黃岡(gang) 市承接武漢市產(chan) 業(ye) 轉移“橋頭堡”的黃岡(gang) 產(chan) 業(ye) 園。
安一辰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無塵車間內(nei) ,工人們(men) 正在機器前忙碌。公司創始人韓東(dong) 原本在武漢市創業(ye) 。2017年,他看中黃岡(gang) 產(chan) 業(ye) 園的政策優(you) 勢,先後投資建成20多條激光器、探測器、紅外溫度傳(chuan) 感器生產(chan) 線,去年產(chan) 值達6000萬(wan) 元。
湖北省加快推進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老區黃岡(gang) 、孝感等地大力引進配套企業(ye) ,積極融入武漢城市圈。黃岡(gang) 市發改委總經濟師石誌紅說,黃岡(gang) 承接武漢“光芯屏端網”、大健康等產(chan) 業(ye) 外溢,2021年招引億(yi) 元以上武漢市產(chan) 業(ye) 項目53個(ge) 。如今,黃岡(gang) 產(chan) 業(ye) 園26家投產(chan) 企業(ye) 中,已有過半數與(yu) 武漢市實現同城化發展。
河南省搶抓東(dong) 部沿海產(chan) 業(ye) 向中西部轉移機遇,今年3月在信陽市設立豫東(dong) 南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打造對接長三角和大灣區的“橋頭堡”。《安徽大別山革命老區“十四五”振興(xing) 發展規劃》發布,積極承接滬蘇浙、合肥都市圈等地區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布局和轉移。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速聚集,大別山革命老區發展日新月異。
築牢綠色屏障
實現生態價(jia) 值
“濁度8.23,溶解氧10.17,溫度20.7……”武漢市新洲區道觀河水庫水質自動監測站裏,監測員徐正洲在儀(yi) 表前查看數據,“機器每4小時檢測一次水質,結果第一時間上傳(chuan) 到生態環保部門。”監測站外,道觀河水庫碧波蕩漾,宛如一塊巨大的翡翠。
道觀河發源於(yu) 大別山脈,流經黃岡(gang) 市團風縣、武漢市新洲區。下遊水庫是新洲區近半人口的飲用水源地。2019年以來,新洲區與(yu) 團風縣簽署協議約定生態補償(chang) ,還建立了流域聯席會(hui) 商、聯合執法、汙染共治等機製。
今年1月,道觀河風景區發布2021年度生態係統生產(chan) 總值(GEP)核算結果:6.776億(yi) 元。這是武漢城市圈首個(ge) 街鎮級GEP,為(wei) 道觀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chang) 的實施奠定了基礎。“生態補償(chang) 的資金,主要用於(yu) 拆除道觀河水庫沿線的養(yang) 殖場、石材加工廠,建設生態公園和汙水處理設施。”黃岡(gang) 市生態環境局團風縣分局總工程師胡正說。
大別山是長江中下遊地區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地,也是中部地區生態屏障。鄂豫皖三省不斷加強大別山區域自然保護地建設,加快推動長江、黃河、淮河流域環境治理,積極踐行綠色發展方式,促進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
近處花團錦簇,遠處山林蔥鬱。在安徽省安慶市嶽西縣石關(guan) 鄉(xiang) 東(dong) 衝(chong) 村,55歲的胡汪存建起苗木基地。去年下半年,他想擴大苗圃規模,但買(mai) 樹苗、除雜草、施肥料,樣樣都要花錢。胡汪存守著1700多畝(mu) 公益林犯難之際,縣裏傳(chuan) 來“公益林補償(chang) 收益權”質押貸款的消息。他喜出望外、遞上申請。很快,銀行實地考察了林場管護情況,林業(ye) 局出示了公益林補償(chang) 收益權證明。
三方簽訂資金監管協議,胡汪存於(yu) 2021年11月拿到安慶市首筆“生態貸”15萬(wan) 元,“我用這筆錢買(mai) 了幾千株金錢鬆和映山紅,現在長勢喜人。”
眼下,嶽西縣正探索建設“兩(liang) 山銀行”。全縣擁有省級以上公益林138萬(wan) 餘(yu) 畝(mu) ,2021年度公益林補助資金約1905萬(wan) 元,可質押貸款額2.8億(yi) 元左右。
山水林田皆是資本,綠色寶藏亦是“錢庫”。大別山革命老區以生態保護為(wei) 基礎,大力推進生態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生態化,讓綠水青山轉化為(wei) 人民幸福生活的“金山銀山”。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17日 06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