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博物館的力量”讓世界更美好
5·18國際博物館日,河北省各地博物館推出精彩紛呈的特色活動——
“博物館的力量”讓世界更美好
5月17日,遊客在河北博物院觀看“河北省產(chan) 業(ye) 工人建功新時代風采展”。河北日報通訊員 賈希希攝
今年5月18日,是第46個(ge) 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wei) “博物館的力量”,寓意21世紀的博物館擁有巨大潛力和迸發力,促進世界變得更美好。連日來,圍繞這一主題,河北省眾(zhong) 多博物館立足自身資源和地域特色,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同時,紛紛開展線上線下多種活動,為(wei) 不同群體(ti) 提供更有意義(yi) 的文化體(ti) 驗。
有序回歸
精彩活動講述“河北故事”
出示身份證、健康碼、預約碼,彼此間隔一米、佩戴口罩……5月17日清早,許多通過實名預約的市民,有序步入河北博物院大廳。“聽說有反映工人風采麵貌的新展,就和老伴兒(er) 一起來看看。”采訪中,石家莊市民陸先生激動地說。
老人所說的新展覽,就是數日前推出的“河北省產(chan) 業(ye) 工人建功新時代風采展”。該展覽由河北省總工會(hui) 主辦,在河北博物院1、2號展廳免費開放。該展覽設有勞模和創新工作室領銜人、職工職業(ye) 技能大賽冠軍(jun) 代表、河北大工匠、職工創新成果等四個(ge) 展區。以60位先進人物為(wei) 主線,展出人物事跡、活動榮譽、創新創效成果等文字材料256份、照片966張,征集職工榮譽獎章獎牌、創新成果實物或模型、工藝作品等76件。
五月,西柏坡峰巒疊翠,巍峨挺拔。西柏坡紀念館,有序迎接著遊客。一頁頁泛黃的文件,一張張定格曆史的照片,以及飽含紅色回憶的革命文物,引領著參觀者穿越時空,追尋曆史足跡。“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的力量’,作為(wei) 紀念館,最基本的力量正是來源於(yu) 紅色文物背後的人和事,這是一種永不褪色的紅色力量和紅色滋養(yang) 。”西柏坡紀念館副館長段彥峰說。
“文物不是塵封的古董。博物館的真正價(jia) 值,在於(yu) 傳(chuan) 播文化、啟迪世人、提升素養(yang) 。”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一級巡視員張立方表示,博物館在適應社會(hui) 發展的曆程中,已逐漸演變成多職能的文化複合體(ti) 。搭建博物館與(yu) 公眾(zhong) 溝通互動的平台,把蘊藏在文物背後的文化和情感傳(chuan) 遞給大眾(zhong) ,是博物館人的責任和使命。
5月18日,廣受歡迎的“鑒賞”活動在河北博物院再度推出,主要涵蓋陶瓷、書(shu) 畫、玉器和雜項等領域。“隨著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民間收藏熱也在持續升溫。一批收藏愛好者在看重藏品市場價(jia) 值的同時,也存在對曆史文化價(jia) 值的深層次解讀和挖掘的需求。”河北省文物局總工程師劉忠偉(wei) 告訴記者,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鑒賞活動,不僅(jin) 能夠提升公眾(zhong) 的文物鑒賞水平,更在於(yu) 加強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的宣傳(chuan) ,積極引導民間科學、合法收藏,有利於(yu) 加強收藏市場規範管理。
“雲(yun) 端”綻放
“線上花開”成為(wei) 常態
“雲(yun) 展覽”“雲(yun) 直播”“雲(yun) 逛館”“雲(yun) 講座”……持續推進的文物資源上雲(yun) 探索,填補和滿足著人們(men) 巨大的文化需求。今年,圍繞國際博物館日,河北省各地博物館繼續發力“雲(yun) 端”,進一步延伸公共文化服務功能。
“這次我們(men) 推出的是‘故夢·新生’主題活動,相信大家會(hui) 得到更加新穎、獨特的觀看體(ti) 驗。”5月15日,河北博物院院辦主任黎波告訴記者,該主題活動將以河北博物院《戰國雄風 古中山國》《大漢絕唱 滿城漢墓》兩(liang) 大精品展為(wei) 依托,甄選具有典型性與(yu) 代表性的文物,利用數字化科技手段,通過服裝展示、3D人物互動與(yu) 劇場演繹等多種豐(feng) 富多彩的形式,對戰國中山與(yu) 西漢中山的曆史故事進行解讀與(yu) 闡釋。
官網、微博、直播、微信公眾(zhong) 號……近年,河北省各級各類博物館充分利用館藏資源和數字化技術,不斷推出“雲(yun) 遊博物館”“國寶·雲(yun) 約會(hui) ”“雲(yun) 觀展”“直播帶貨”等活動。同時,還積極尋求與(yu) 多家媒體(ti) 客戶端合作,開展“線上看博物館”“博物館在移動”等專(zhuan) 題活動。不單體(ti) 量厚重的常設展覽實現“化靜為(wei) 動”,甚至隨著技術手段的持續突破,越來越多的臨(lin) 展也得以“線上花開”。
圍繞“博物館的力量”,冉莊地道戰紀念館推出“抗戰奇觀 地下長城”雲(yun) 展覽,讓更多觀眾(zhong) 沉浸式體(ti) 驗紅色文化,同時將“雲(yun) 課堂”送入多所學校,教育引導更多中小學生愛黨(dang) 、愛國、愛家;邯鄲博物館《關(guan) 注我們(men) ,帶你感受博物館》係列視頻5月18日在央視頻、博物館官網、抖音發布,內(nei) 容涵蓋“最·說邯鄲”“博物館童聲講解”“雲(yun) 講邯博”等,還將通過抖音直播邯鄲通史陳列展覽;正定博物館將推出“雲(yun) 遊看展——正博小姐姐帶你雲(yun) 遊正定博物館”直播活動,還將推出“空中課堂”《壁立東(dong) 方——中國傳(chuan) 統壁畫公開課》,為(wei) 人們(men) 開啟跨越時空的文化盛宴……
“雲(yun) 端的精彩,展現了文物數據的活力。”省文物局博物館處副處長姚飛說,河北省數年前就啟動博物館數字平台建設,還聯合省內(nei) 院校共同開展可移動文物數字化標準編製,積極指導各地文博單位開展線上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省內(nei) 各級平台、文博單位紛紛開辟新渠道、創新新方式,全省文博資源得到有效匯總對接、整體(ti) 推廣,“線上花開”已逐漸成為(wei) 發揮博物館功能的常態化方式。
苦練內(nei) 功
大力深挖博物館潛能
“李海毅等十名講解員,被授予‘金牌講解員’榮譽稱號……”日前,為(wei) 了深入挖掘曆史文化資源,由邢台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邢台市博物院承辦的首屆“邢博杯”講解員大賽在邢台博物院落下帷幕。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chuan) 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邢台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冀勝利表示,大賽的舉(ju) 辦有利於(yu) 深入挖掘邢台曆史文化資源,推動講解員隊伍建設,為(wei) 文博事業(ye) 儲(chu) 備新力量,樹立新形象。
“一個(ge) 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作為(wei) 文化中樞的博物館,不隻擁有海量藏品,更是滋養(yang) 文化血脈的甘泉。視覺時代,彰顯文物價(jia) 值、發揮社教功能等,更應強化內(nei) 容錘煉,在展品價(jia) 值發掘和活動的趣味性、知識性等層麵持續深挖。這考驗著博物館的研究水平和長遠眼光。
記者走訪調查發現,新媒體(ti) 的介入讓博物館進一步擺脫“高冷範兒(er) ”,但無論是直播、展覽、展示,抑或社教活動,各館水平良莠不齊。不少博物館愛好者反饋,許多直播貌似很時尚,實則花裏胡哨,消耗著公眾(zhong) 對博物館的感情。
“冰冷數據講不出故事。身處變革的時代,博物館更應努力苦練內(nei) 功,提升認知能力、加強研究儲(chu) 備、吸收複合型人才……”正定博物館館長朱誌輝認為(wei) ,“內(nei) 容為(wei) 王”永不過時。從(cong) 博物館自身而言,應通過線下培訓、專(zhuan) 題研究等方式,讓從(cong) 業(ye) 者了解更多專(zhuan) 業(ye) 知識、掌握相關(guan) 技能,成為(wei) 行家裏手,在不斷提升中打造“看家本領”,讓博物館真正發揮出巨大的文化力量,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記者龔正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