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以“繡花”功夫守護生態之美

發布時間:2022-05-18 16:10:00來源: 人民日報

  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城市濕地該如何兼顧保護和發展?

  在杭州市區,就有這樣一片占地約11.5平方公裏的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近年來,當地下足“繡花”功夫,走出了一條保護與(yu) 發展並行的路子。

  “城市人口密度太高、城中汙染和人為(wei) 幹擾大。十多年來,杭州飛速發展,卻也給我們(men) 保護和利用好城市濕地出了一道難題。”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生態文化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張巧玲說。

  那麽(me) ,杭州是如何解題的?答案是,嚴(yan) 格守住生態紅線。據介紹,西溪濕地劃定了專(zhuan) 門的生態保育區,保育區麵積585.93公頃,占濕地公園總麵積的一半以上。保育區內(nei) ,濕地生態係統完整性好、生態穩定性高,是濕地公園內(nei) 濕地生態係統的核心區域。

  “在保育區內(nei) ,除開展保護、監測、科學研究等必需的保護管理工作外,任何與(yu) 濕地生態係統保護和管理無關(guan) 的其他活動都是不能進行的。”張巧玲介紹,保育區通過自然隔離,限製、禁止了人類活動對濕地造成的影響。

  “護”之外,還要“引”。兩(liang) 年來,西溪濕地陸續引種普陀鵝耳櫪、浙江楠、浙江樟等200餘(yu) 種鄉(xiang) 土和珍稀瀕危植物,進一步豐(feng) 富了濕地生物多樣性。為(wei) 努力讓生物們(men) “住得慣”,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生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想等專(zhuan) 家在細節處格外用心。

  2021年,劉想發現蓮花灘區域因為(wei) 和外水連通,持續降雨有時會(hui) 導致水位過高,許多鳥兒(er) 無法在此歇腳。隨後,在劉想的設計下,保護區在深水區外圍改造了一片適當大小的開闊淺水區,解決(jue) 了這一問題。

  除了人為(wei) 嗬護,西溪濕地的監測網絡也在不斷完善。記者跟隨劉想來到一處深潭口,看到一套水質自動監測裝置。劉想介紹:“這裏的采樣端口用泵抽取水樣至水質自動監測儀(yi) 器間,每4小時取水一次,並對水溫、濁度、溶解氧等8個(ge) 指標進行分析、監測。”

  不遠處,造型各異的白色儀(yi) 器分布在一片草地區域,這是西溪濕地生態氣象監測站。濕地的雨量、風速、風向、空氣負氧離子信息數據就是在這裏被檢測傳(chuan) 輸。“研究發現,氣象要素與(yu) 生態環境的聯係越來越密切,我們(men) 的氣象觀測也不隻局限在常規的溫、壓、濕、風、雨和蒸發等常規要素,還擴展到一些生態相關(guan) 要素的觀測。”劉想說。近兩(liang) 年,西溪濕地還新增了水質自動監測點位4處、鳥類聲紋搜集係統7處,數字化保護管理能力進一步增強。

  在西溪濕地,工作人員還會(hui) 定期對濕地裏的外來入侵植物進行調查摸排。為(wei) 此,濕地會(hui) 定期向園區一線綠化養(yang) 護人員開展外來入侵植物的識別和防治理論培訓和實踐指導。前不久,濕地就清除了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加拿大一枝黃花”。

  據介紹,在各方努力下,自2021年初以來,西溪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展示項目(一期)順利推進。如今漫步西溪濕地,野趣又不失精致的景觀隨處可見。監測結果顯示,近兩(liang) 年,西溪濕地維管束植物增加了73種,現為(wei) 784種;鳥類增加了10種,現為(wei) 196種;昆蟲增加了6種,現為(wei) 898種;魚類穩定保持在56種。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