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寬甸:推動為民辦實事常態化長效化
原標題:推動為(wei) 民辦實事常態化長效化(深度關(guan) 注)
核心閱讀
遼寧省丹東(dong) 市寬甸滿族自治縣通過建立“民心日記”製度,組織幹部深入群眾(zhong) ,訪民情、聚民意、集民智,幫助群眾(zhong) 解決(jue) 熱點難點問題,推動為(wei) 民辦實事常態化、長效化。
一本本“民心日記”,密密麻麻記著一件件要緊事、鬧心事、家務事,一頁頁翻看,生活氣息撲麵而來……從(cong) 去年開始,遼寧省丹東(dong) 市寬甸滿族自治縣的幹部,手裏都有了本“民心日記”,詳細記錄他們(men) 每月至少4次到一線調研、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的情況。
大事小情記心上
“1月3日。糾紛。樺樹溝裏的果園被鄰界村民挖土擴道,要求調解處理。”寬甸縣古樓子鄉(xiang) 南荒溝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杜元東(dong) 的“民心日記”裏記錄著一件南荒溝村村民李樹的“大事兒(er) ”。
臘月的大山裏,滴水成冰。李樹、杜元東(dong) 一前一後穿行林間。“就是這兒(er) 了。”李樹帶著氣說,“老周把我家的板栗園邊界鏟平了取土填道,還沒有好態度!”
“你是我老同學,我給你爭(zheng) 個(ge) ‘麵兒(er) ’,但是你也得給我‘麵兒(er) ’。”察看現場後,素有威望的杜元東(dong) 拍著胸脯說,“我讓他把邊界恢複,再給你賠個(ge) 禮。但你也不能不依不饒,以後見麵要和氣。”杜元東(dong) 的話斬釘截鐵。
一番體(ti) 己話讓李樹心氣順了,一樁矛盾就這樣化解了。
杜元東(dong) 說,這種糾紛在村子裏經常發生,一年能有50多起。看起來“雞毛蒜皮”,但一條壟一道溝,都是村民心頭的大事。一碗水端得不平,就可能結下梁子、留下心結。
“聽到的是暖心的話語,看到的是滿意的表情。搭起了民心橋,密切了黨(dang) 群關(guan) 係。”杜元東(dong) 在“民心日記”中寫(xie) 道,一年多時間,他已寫(xie) 滿一大本,既有自己的感悟,但更多的是實事和幹貨。
“民心日記”製度,專(zhuan) 門針對黨(dang) 員幹部深入群眾(zhong) 不夠、為(wei) 民辦實事不精準等問題,對從(cong) 縣級領導幹部到村(社區)兩(liang) 委成員和駐村幹部都有量化要求,幹部們(men) 帶著日記下到基層,通過入戶走訪、集體(ti) 座談、民意調查等方式開展社情民意調研,並詳細記錄下基層的“時間、地點、受訪對象、反映問題、解決(jue) 思路、心得體(ti) 會(hui) ”等要素,把群眾(zhong) 的大小事記下來,上心去辦。
古樓子鄉(xiang) 大古嶺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王玉琴就是在一次入戶調研中,發現了村民趙堂左家的一件小事。
一進屋,王玉琴就發現了異常,大晌午燒著炕,屋裏卻寒意不減,老兩(liang) 口裹著棉衣。前前後後察看,王玉琴發現是鋁合金門關(guan) 不嚴(yan) 導致透風的問題。老人一句話沒說,王玉琴卻上心了,把事記到了“民心日記”裏。回去一商量,村幹部立即行動,備料上工,趕在雪前為(wei) 老人的房子加裝了一個(ge) 鋼結構門鬥。
“兩(liang) 位老人少遭了罪,我們(men) 心裏也暖和了。”王玉琴坦言,“民心日記”解決(jue) 群眾(zhong) 的實際問題,也解決(jue) 幹部的思想問題。
寬甸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兆義(yi) 說,黨(dang) 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dang) 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發揮得怎麽(me) 樣,直接影響著基層治理水平,建立“民心日記”製度就是要讓戰鬥堡壘強起來,讓黨(dang) 員身份亮出來。
三級台賬解民憂
寬甸地處鴨綠江中下遊,“九山半水半分田”,山色很美,但路橋不給力曾經是村民的一件煩心事。
“撲棱棱……”南荒溝村村民何振海正修剪板栗樹,驚起了棲落在枝頭的喜鵲,一座修葺一新的小橋把道路引往山中的燕紅桃林。
“每到雨季,路就被山水漫灌。”何振海說,家裏種了燕紅桃,成熟時能產(chan) 三四萬(wan) 斤。但由於(yu) 道路問題,成熟的桃子運不出去,壓一天新鮮度就大打折扣。
架橋鋪路,是村民的一大心願。杜元東(dong) 通過“民心日記”台賬製度,向鄉(xiang) 裏申請資金,解決(jue) 村民上山難問題。最終,何振海的煩心事,被列進了古樓子鄉(xiang) “民心日記”台賬,鄉(xiang) 裏協調資源,在南荒溝村架設了5座橋,當年開工當年完工。
寬甸縣通過建立“民心日記”台賬製度,提升工作層級,集中資源解決(jue) 群眾(zhong) 反映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問題、亟待解決(jue) 的痛點難點問題、長期未能解決(jue) 的曆史遺留問題。一旦錄入“民心日記”台賬,實事項目就進入了快車道:快辦快結,能馬上解決(jue) 的從(cong) 快,一時解決(jue) 不了的限期;本級解決(jue) 不了的向上級報告,協調幫助解決(jue) 。寬甸縣還規定,實事項目辦結後,要及時將處理結果進行反饋,在一定範圍內(nei) 公開,確保群眾(zhong) 行使知情權、參與(yu) 權和監督權。
“我們(men) 製定了‘民心日記’製度工作流程圖,重點對深入調研、記錄內(nei) 容、梳理問題、建立台賬、推動辦結、群眾(zhong) 評議6個(ge) 環節進行統一規範。”王兆義(yi) 說,目前已確定自來水管網改造、農(nong) 村危房改建、農(nong) 業(ye) 實用技術培訓等12件民生工程項目,作為(wei) 重點項目全力推進。
日記本裏種幸福
步達遠鎮步達遠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包德軍(jun) 的“民心日記”裏,記錄著他為(wei) 村子找出路的思考過程。從(cong) 麵對產(chan) 業(ye) 缺乏、集體(ti) 經濟薄弱開始尋求突破到找專(zhuan) 家谘詢、實地調研、向村民問策,最終找準了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種植紅提葡萄。去年村裏新建了8個(ge) 溫室大棚,並成立了產(chan) 業(ye) 園,蓋州市紅提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無償(chang) 提供技術幫扶服務。如今,紅提已成為(wei) 步達遠村特色農(nong) 業(ye) 品牌,每年吸引大量外地遊客前來觀光采摘。
望著滿山紅鬆,石柱子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陳希金感慨,“這就是一座綠色銀行!”從(cong) 2006年起,石柱子村就開始發展紅鬆果林兼用林基地建設,荒山、荒地、荒坡重披新綠,現在全村紅鬆基地建設總量達1.5萬(wan) 畝(mu) 。
陳希金發現,網上一些與(yu) 紅鬆栽培管理技術相關(guan) 的視頻經常出現錯誤。他在“民心日記”中寫(xie) 道:“我們(men) 的村民沒有鑒別力,照單全收。必須為(wei) 村民提供切實可行的技術指導。”並列出了工作計劃:安排一次紅鬆栽培管理技術培訓班,重點講解紅鬆嫁接、截幹、病蟲害防治等問題;同時,組織技術人員編寫(xie) “紅鬆栽培技術作業(ye) 曆”,將每年不同季節該幹什麽(me) 、怎麽(me) 幹寫(xie) 清楚講明白。
以“民心日記”為(wei) 載體(ti) ,寬甸縣廣大黨(dang) 員幹部走進田間地頭,認真傾(qing) 聽群眾(zhong) 訴求,積極推動解決(jue) 了一大批急難愁盼問題,既讓群眾(zhong) 得實惠,也讓幹部受曆練。幹部群眾(zhong) 想在一起,幹在一處,煥發出幹事創業(ye) 的強大力量。
截至今年3月,通過“民心日記”工作機製,寬甸已解決(jue) 民心實事項目1359件。一本本日記,記錄著奮鬥曆程,也種下了幸福的種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