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一把刻刀下的無聲世界

發布時間:2022-05-28 17:17:00來源: 台州日報

  在剪紙工作室,何邦獻正在刻《富春山居圖》

  5月19日下午兩(liang) 點,何邦獻準時來到台州臨(lin) 海市殘聯,他步履匆匆,手中提著一袋刻紙工具。麵對記者的招呼,他點點頭,示意跟隨其前往位於(yu) 臨(lin) 海市殘聯五樓的“何邦獻剪紙工作室”。

  他是一名聽力一級障礙的殘疾人,從(cong) 小因一場意外再說不出清晰的話,也聽不到任何聲音。

  “你有什麽(me) 要問的嗎?”何邦獻打著手語問。發現通過手語難以溝通後,他有些犯難,最後拿起手機,在微信聊天框打出這行字。

  隨後,他繼續在聊天框打字,“我先給你演示一下刻紙吧!”

  機緣巧合,走上剪紙路

  一支鉛筆、一把尖細的刻刀、幾張紅絨布,何邦獻坐在工作室的長桌前,沉入了無聲的刻紙世界。

  一點一點地紮、一筆一筆地刻,沒幾分鍾,一棵線條流暢的柳樹便躍然布上。

  “這種剪紙方法是樂(le) 清細紋刻紙,注重刀工和技法的體(ti) 現,和更注重創意的臨(lin) 海剪紙相比,從(cong) 剪法和立意上都有所不同。”臨(lin) 海市殘聯工作人員黃映旭介紹。

  原先,何邦獻學的並不是剪紙,而是木雕。在浙江省殘疾人職業(ye) 技能競賽木雕刻項目中幾度獲得二三等獎,卻很難再有突破。幾番考慮,何邦獻想試一試“轉行”剪紙。

  2014年,有木雕基礎的何邦獻接觸剪紙後,經過反複練習(xi) ,很快自學成才。第一次參加當年台州市一項殘疾人剪紙比賽便獲得了一等獎。

  白天他在企業(ye) 上班,晚上就回宿舍剪紙。宿舍既是他的家,也是他的工作室。身體(ti) 上的缺陷也成了何邦獻特有的優(you) 勢,他在刻紙時心無旁騖,一氣嗬成。

  執著熱愛,功夫不負有心人

  為(wei) 了能更係統地學習(xi) 剪紙技術,2018年初,經臨(lin) 海市殘聯推薦,他來到杭州,參加浙江省殘聯組織的“大師結對助殘幫扶”細紋刻紙培訓簽約。

  初到杭州,沒有熟人陪伴,無法用語言跟人溝通,謹慎的何邦獻沒有簽約。

  遠在臨(lin) 海的黃映旭著急了,她和負責此次活動的浙江省殘聯多次電話溝通,不願放棄。還通過微信勸說何邦獻,經過一個(ge) 白天的溝通,最終讓何邦獻下了決(jue) 定,簽約。

  他拜師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溫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周是一。

  黃映旭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打著手語朝何邦獻同步示意,何邦獻不斷點頭,時不時用手語補充幾句。

  “他說,這次能和周老師學習(xi) 細紋刻紙,學到了很多,很感謝我當時的堅持。”黃映旭笑著翻譯。

  構圖、線條、細紋刻紙的打格方法、幾何紋飾的紋樣繪製……跟隨周是一大師學習(xi) 細紋刻紙,何邦獻所得甚多。

  從(cong) 最初的興(xing) 趣到係統的學習(xi) ,何邦獻的剪紙技藝不斷提升,多次參加省、市、縣各種比賽並獲得榮譽。

  2018年7月,何邦獻創作剪紙作品《風景》獲得浙江省殘疾工匠大賽剪紙項目第一名,同時被授予浙江省技術能手稱號;同年11月,在劉少奇同誌誕生120周年全國剪紙大賽中,《一代偉(wei) 人》獲得了全國剪紙一等獎,作品被劉少奇紀念館收藏……

  2022年5月13日,何邦獻受邀前往杭州參加“全國助殘日”活動並展示細紋刻紙技藝,浙江省委副書(shu) 記黃建發觀摩後也不禁連連讚歎。

  目前,他正在準備“喜迎亞(ya) 運·傳(chuan) 承非遺”主題剪紙藝術創作比賽,作品已經初步完成。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