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全民健身 助力鄉村振興(金台視線·關注全民健身④)
《人民日報》( 2022年05月16日 第 10 版)
高質量的農(nong) 村體(ti) 育公共服務有利於(yu) 帶動農(nong) 民積極參與(yu) 體(ti) 育健身運動,增強身體(ti) 素質,改善精神麵貌。
近年來,各地不斷推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資源向農(nong) 村傾(qing) 斜,一些鄉(xiang) 村已經配備就近可及的體(ti) 育健身設施,一定程度滿足了農(nong) 民健身需求。
不過,也有不少群眾(zhong) 反映,當前農(nong) 村體(ti) 育健身設施種類單一、重建輕管的問題仍比較突出,農(nong) 民參與(yu) 體(ti) 育健身運動的積極性不高,並且缺乏科學指導。
健身器材建設既要避免不足也要避免浪費
每天早上8點,家住貴州省貴陽市烏(wu) 當區羊昌鎮中河村的王雲(yun) 霞都會(hui) 走出家門,步行幾分鍾,來到位於(yu) 村委會(hui) 旁的運動場地,蹬蹬車、壓壓腰,開始晨練。
今年59歲的王雲(yun) 霞說,健身器材設在“家門口”,讓她這樣喜愛運動的人感到很方便。不過時間長了,她覺得運動場地上的健身器材還是偏少,種類也相對單一。“建議豐(feng) 富一下健身器材的種類,像扭腰、揉推器之類,我們(men) 都用得上。”王雲(yun) 霞說。
江蘇省鹽城市讀者劉達來信表示,如今體(ti) 育健身設施在鄉(xiang) 村的覆蓋率穩步提升,但隨著群眾(zhong) 體(ti) 育健身需求日趨多樣化,有限的幾種“標配”健身器材難以滿足農(nong) 村健身愛好者的需求。還有讀者表示,健身器材數量、種類配置不科學,有些器材群眾(zhong) 用不上,被閑置了。
在東(dong) 部某省一個(ge) 村莊裏,文化廣場上的籃球場、乒乓球台、健身器材一應俱全,可就是乏人問津。尤其是到收獲季節,籃球場上鋪滿了晾曬的稻穀,乒乓球台上鋪滿了竹筍幹。原來,這個(ge) 村子規模較小、人口也不多,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留下來的老人和小孩對籃球場、乒乓球台等體(ti) 育健身設施的需求並不強烈。
陝西省鹹陽市讀者江成宇說:“對於(yu) 農(nong) 村體(ti) 育健身設施,有的地方覺得‘不夠用’,有的卻覺得‘用不上’。這反映了健身器材供給和需求不匹配的問題。村莊的人口構成、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因素,都可能影響群眾(zhong) 的體(ti) 育健身需求,在體(ti) 育活動、器材的規劃和供給上,應該充分考慮群眾(zhong) 的具體(ti) 需要,既要避免不足,也要避免浪費。”
農(nong) 村體(ti) 育健身設施“重建輕管”也是讀者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山東(dong) 省濟南市讀者馬良在來信中說:“許多村莊都能見到一些健身器材長期經受日曬雨淋,有的‘缺胳膊少腿’,已無法使用,有的看上去沒有明顯缺損,但零部件嚴(yan) 重老化,存在安全隱患,卻得不到及時維修。”
“農(nong) 村體(ti) 育設施存在建設布局不均衡、管護資金投入不足、健身器材利用率不高等問題。”安徽省合肥市體(ti) 育局副局長陸誌勇分析,一方麵,農(nong) 村體(ti) 育設施建設時大多建在人口分布集中的區域,容易造成一些居住較遠的村民難以就近就便健身;另一方麵,農(nong) 村體(ti) 育設施管護資金投入不足,導致健身器材等缺乏養(yang) 護,降低了器械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
加強科學健身指導,宣傳(chuan) 普及專(zhuan) 業(ye) 知識,挖掘特色體(ti) 育資源
“在農(nong) 村推廣全民健身,配足配齊體(ti) 育健身設施隻是第一步,還需要讓這些設施得到充分利用,一些配套服務也不可或缺。”福建省福州市讀者韓俊強說,科學的健身指導和廣泛的體(ti) 育文化宣傳(chuan) 能夠讓群眾(zhong) 參加體(ti) 育活動更積極、健身運動更有效率。
在一些農(nong) 村地區,部分村民比較缺乏科學健康觀念和體(ti) 育鍛煉意識,認為(wei) 沒有必要專(zhuan) 門參加體(ti) 育健身活動。“我老家在農(nong) 村,大部分鄉(xiang) 親(qin) 認為(wei) ,他們(men) 平時在田間勞作或從(cong) 事體(ti) 力勞動,本身就是鍛煉身體(ti) ,不需要再參加專(zhuan) 門的健身活動,更不需要接受專(zhuan) 業(ye) 指導。”河南省周口市讀者小馮(feng) 在來信中說,相當一部分群眾(zhong) 抱有“無病即健康”的觀念,對體(ti) 育鍛煉的價(jia) 值認識不充分,對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缺乏了解。
體(ti) 育健身器材使用不得法,效果很可能適得其反。有讀者反映:“有些村民不懂得健身器材的正確使用方法。比如,許多村莊都會(hui) 配備腹肌板,它的正確用法是躺在上麵,做仰臥起坐運動。可不少群眾(zhong) 不會(hui) 用,趴在上麵,起不到鍛煉的實際效果。”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湯池鎮馬槽村村民嚴(yan) 夏青是二級社會(hui) 體(ti) 育指導員,她對這一現象也深有同感:“出現這種情況,一個(ge) 重要原因是大家缺乏科學健身理念和專(zhuan) 業(ye) 人士指導。社會(hui) 體(ti) 育指導員應當主動指導大家正確鍛煉、規範動作,但個(ge) 人的時間、精力都有限,隻能起到有限的作用。”
有讀者建議打造一支懂體(ti) 育健身、組織能力強的體(ti) 育鄉(xiang) 土人才工作隊伍,宣傳(chuan) 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和體(ti) 育文化。但也有讀者認為(wei) ,受限於(yu) 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一些農(nong) 村地區未必能在短期內(nei) 實現這樣的目標,建議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借力”專(zhuan) 業(ye) 運動隊、體(ti) 育院校等開展一些工作。海南省儋州市讀者孟信賢說:“建議多多開展鄉(xiang) 村體(ti) 育指導誌願服務,鼓勵運動員、教練員、體(ti) 育專(zhuan) 業(ye) 師生等進入鄉(xiang) 村,開展全民健身技能培訓、全民健身理念宣講等活動。”
“互聯網在農(nong) 村地區也越來越普及,可以利用起來幫助傳(chuan) 播體(ti) 育知識。比如,在健身器材上設置二維碼,掃碼即可跳轉到器材使用方法;通過微信公眾(zhong) 號、微信群等推送科學、專(zhuan) 業(ye) 的健身知識。”河北省邯鄲市讀者郝露說。
一些讀者還在來信中表示,興(xing) 趣是調動村民體(ti) 育健身積極性的重要因素,這需要進一步豐(feng) 富體(ti) 育健身項目內(nei) 容,降低參與(yu) 門檻、提升趣味性。其實,在不少地方的民俗文化中,蘊含著豐(feng) 富的特色體(ti) 育項目資源,值得進一步挖掘和推廣。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讀者韋光招說:“許多村子裏,原本主要的體(ti) 育健身項目就是廣場舞、健步走、跑步等,門類比較單一,村民對此如果不感興(xing) 趣,很難積極參與(yu) 。但有些傳(chuan) 統的體(ti) 育項目流傳(chuan) 已久,比如背簍繡球在本地知曉度高、有群眾(zhong) 基礎,如果進行科學的整理和改造,更容易在鄉(xiang) 村中落地、流行。”
推動體(ti) 育下鄉(xiang) ,增強農(nong) 民健身意識,提高農(nong) 民健康水平
國家體(ti) 育總局發布的《“十四五”體(ti) 育發展規劃》提出,鞏固拓展體(ti) 育扶貧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推動體(ti) 育下鄉(xiang) ,補齊農(nong) 村健身設施短板,增強農(nong) 民健身意識,提高農(nong) 民健康水平。
許多地方相繼出台相關(guan) 政策,加快補齊農(nong) 村體(ti) 育場地設施建設短板。比如,安徽省合肥市製定了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五年行動計劃,提出要對農(nong) 民體(ti) 育健身工程進行更新,並向自然村延伸。與(yu) 此同時,為(wei) 加大推進力度,農(nong) 民體(ti) 育健身工程更新迭代工作也納入了市級相關(guan) 文件,明確到今年底,更新迭代不低於(yu) 30%。還有一些地方建立起了體(ti) 育健身設施安全技術巡查機製,對健身器材等設施進行定期巡檢,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及時維修。
再如,山東(dong) 省濱州市今年啟動新一輪農(nong) 村健身場地設施提升工程,對5300餘(yu) 個(ge) 行政村的10萬(wan) 餘(yu) 件健身器材進行核查,對破損的室外健身器材及時維修、更新。同時,啟動農(nong) 村社會(hui) 體(ti) 育指導員全員培訓工作,每個(ge) 村至少有1名常在村中居住的社會(hui) 體(ti) 育指導員,負責體(ti) 育器材的管理和報修,同時指導村民科學健身和組織各類賽事活動。
推動全民健身戰略在廣大農(nong) 村地區更好地落地實施,要幫助農(nong) 民實現從(cong) “要我健身”到“我要健身”的觀念轉變。一些讀者發現,舉(ju) 辦優(you) 質的賽事可以提高體(ti) 育場地設施的利用率,還能帶動更多農(nong) 民對體(ti) 育鍛煉產(chan) 生興(xing) 趣。
“增強農(nong) 民健身意識,要講清道理、澄清誤區,同時還要切實增強農(nong) 民的參與(yu) 感。我們(men) 村曾在集市廣場上舉(ju) 辦過籃球賽,好些鄉(xiang) 親(qin) 本來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去看一下,回來之後就躍躍欲試,想跟著練球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讀者陸彪認為(wei) ,賽事帶動效果很明顯,但也要注意當地實際情況,假如老人和低齡兒(er) 童居多,激烈的對抗性運動顯然就不合適了。
王雲(yun) 霞所在的烏(wu) 當區舉(ju) 辦了豐(feng) 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當地一些幹部表示,在這一過程中,健全的群眾(zhong) 體(ti) 育組織成為(wei) 帶動群眾(zhong) 健身、舉(ju) 辦優(you) 質賽事的重要抓手。烏(wu) 當區羊昌鎮黨(dang) 委委員呂瑩介紹,目前,區裏所有鄉(xiang) 鎮都成立了老年體(ti) 協、太極拳協會(hui) 和籃球隊,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開展體(ti) 育比賽活動。
如今,談及農(nong) 村體(ti) 育健身設施、賽事等話題,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已經不是有與(yu) 無的問題,而是服務供給質量好不好的問題。
如何讓農(nong) 村體(ti) 育公共服務供給更充足、更精準?不少讀者認為(wei) ,在政府的主導下,增強社會(hui) 組織等主體(ti) 的參與(yu) ,是一個(ge) 有效辦法。廣東(dong) 省肇慶市讀者黃耀東(dong) 認為(wei) ,提升農(nong) 村體(ti) 育公共服務水平,政府部門可以更多承擔政策製定、監督監管、資金籌措等方麵的工作,確保農(nong) 村體(ti) 育公共服務的公益屬性。與(yu) 此同時,吸引社會(hui) 組織、市場主體(ti) 積極參與(yu) 。他們(men) 與(yu) 群眾(zhong) 的互動頻率高,更加靈活,有助於(yu) 讓相關(guan) 服務更加精準地對接群眾(zhong) 需求。
製圖:張丹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