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勞模王開庫家庭:在點亮萬家燈火的路上與愛同行
近日,全國婦聯表彰第十三屆全國五好家庭,全國勞動模範、安徽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特高壓工程項目經理王開庫家庭入選。
“從(cong) 事電力行業(ye) 二十多年,每年基本320天以上在施工一線工作,一路走來,每一步都離不開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在得知表彰消息後,王開庫說道。
家裏放心,在外安心
1998年,王開庫畢業(ye) 入職於(yu) 安徽送變電公司,從(cong) 一名設備安裝工開啟了點亮萬(wan) 家燈火的征途。作為(wei) 家中的長子,“努力工作,減輕父母壓力”是他前行的一大動力;為(wei) 人夫、為(wei) 人父後,小家的幸福、孩子的笑臉讓他的腳步更加堅定。
作為(wei) 一名普通的電網建設者,常年紮根一線是工作所須。為(wei) 了讓王開庫在外安心,妻子張香玲主動放棄工作,選擇在家照顧老人、撫養(yang) 孩子,這看似簡單的選擇卻意味著背後巨大的付出。
“那時候電話不是非常普及,交通也不發達,挺長一段時間還是通過書(shu) 信聯係。”張香玲說。但遠在異地他鄉(xiang) 的王開庫也始終牽掛著家裏,這一點從(cong) 他的筆記本上可以看出。多年來,每一本厚厚的工作筆記上,除了密密麻麻的會(hui) 議記錄、工作安排外,常常見縫插針地寫(xie) 著“給父母打個(ge) 電話”“給孩子下載學習(xi) 資料”等,盡管有時會(hui) “食言”,但卻常年一直堅持著。
更多的家庭壓力被他的妻子扛了起來,日複一日地接送孩子上下學、上輔導班、家務事等等,談及這些,張香玲常說:“我也是慢慢地理解了他的工作性質和壓力,所以家裏的事情我能應對的都自己來了。”
同舟共濟,家和事興(xing)
2015年,王開庫帶隊來到寧夏±800千伏特高壓靈州換流站,工程現場方圓幾十公裏不見人煙,冬季最低氣溫將近零下30度,然而考驗他的不僅(jin) 僅(jin) 是工程建設壓力。
在一次重要的工程節點前,王開庫的老父親(qin) 病重,在醫院裏動手術,匆匆往返看望後,他又回到了工作崗位,而妻子張香玲則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在家和醫院往返忙碌著,每天和王開庫電話聯係,直到老父親(qin) 平安出院。“家裏的老人年紀都大了,孩子也在上學,一旦有個(ge) 生病住院的,我就要安排好時間,兩(liang) 頭兼顧,確實很累,不過也知道他在外一樣很辛苦,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張香玲說。
2020年初,當時疫情形勢正嚴(yan) 峻,位於(yu) 合肥的一座220千伏變電站需要緊急更換設備,王開庫得知搶修消息後主動報名參加,帶領團隊奔赴現場。妻子雖然萬(wan) 般擔心,但還是一如既往地支持他的工作,為(wei) 他準備好防寒、防疫用品,在臨(lin) 行前反複叮囑他:“照顧好自己,更要照顧好帶的弟兄們(men) ,千萬(wan) 不要大意。”經過一個(ge) 多月的連續作業(ye) ,王開庫和隊員們(men) 安全順利地完成任務,全員都平平安安地回家。
2021年11月24日,王開庫在北京接受“全國勞動模範”表彰回來後,他的妻子和兒(er) 子已經在車站外早早地等候,給他送來了鮮花,一家人難得地拍了張合影。
王開庫作為(wei) 家人眼中的頂梁柱,雖然有著許多耀眼的光環,但他對待工作始終執著用心、務實創新;對待家庭堅持以身作則、溫馨和美。妻子張香玲是親(qin) 朋好友眼中的好媳婦,對雙方老人及孩子的照料無微不至,毫無怨言,曾被評為(wei) 合肥市包河區“美德家長”。兒(er) 子王宇康是一名在讀高中生,從(cong) 小獨立有擔當,尊重長輩、尊師愛友、樂(le) 於(yu) 助人、品學兼優(you) 。
已過不惑之年的王開庫在回想自己的職業(ye) 生涯時,常常感慨自己錯過了陪伴孩子成長的好時光,讓妻子承擔了很多家庭的重擔,但說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時,他的臉上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在點亮萬(wan) 家燈火的道路上,正是這個(ge) 溫暖和諧的家庭給了他源源不斷的動力。(鄭賢列、馬誌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