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取消糧食收購行政許可
記者從(cong) 山東(dong) 省糧食和儲(chu) 備局獲悉,山東(dong) 省近期對《山東(dong) 省糧食收購管理辦法》《山東(dong) 省地方儲(chu) 備糧管理辦法》兩(liang) 個(ge) 規章進行修正並實施,為(wei) 加快構建優(you) 質高效的糧食安全保障體(ti) 係提供法治保障。
“兩(liang) 個(ge) 《辦法》重點圍繞糧食收購備案管理、地方儲(chu) 備糧功能定位、承儲(chu) 企業(ye) 管理等迫切需要依法解決(jue) 的實際問題,逐條進行完善、補充和修正。”省糧食和儲(chu) 備局政策法規處處長李延東(dong) 介紹,《山東(dong) 省糧食收購管理辦法》不分章節共23條,明確取消糧食收購行政許可製度,要求從(cong) 事糧食收購的企業(ye) 應當向收購地的縣級人民政府糧食和儲(chu) 備行政管理部門備案。《山東(dong) 省地方儲(chu) 備糧管理辦法》分7章共38條,其中對地方儲(chu) 備糧的品種規模布局進行了優(you) 化。規定地方儲(chu) 備糧主要品種為(wei) 小麥,口糧品種比例原則上不低於(yu) 70%;設區的市城區以及市場易波動地區的地方成品糧油儲(chu) 備,不得低於(yu) 15天的市場供應量。
糧食質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礎,兩(liang) 個(ge) 《辦法》均對保障糧食質量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糧食不得與(yu) 可能對糧食產(chan) 生汙染的有毒有害物質混存,儲(chu) 存糧食不得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化學藥劑或者超量使用化學藥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本行政區域糧食汙染監控、建立健全被汙染糧食收購處置長效機製、發現區域性糧食汙染的應當及時采取處置措施等多條規定。
“近年來,山東(dong) 省加強糧食質量管理體(ti) 係建設,在國家優(you) 質糧食工程建設中,總投資2.9億(yi) 元,構建起以1個(ge) 省級質檢中心為(wei) 骨幹、16個(ge) 市級為(wei) 支撐、65個(ge) 縣級為(wei) 基礎、企業(ye) 為(wei) 補充的四級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ti) 係。”省糧食和儲(chu) 備局倉(cang) 儲(chu) 與(yu) 產(chan) 業(ye) 處四級調研員尚華介紹,目前,全省各級糧食質檢機構擁有實驗室麵積4.6萬(wan) 平方米,從(cong) 業(ye) 人員501人,儀(yi) 器設備3000餘(yu) 台(套),2021年共檢測樣品2.1萬(wan) 個(ge) 。省市級17個(ge) 糧食質量檢測中心全部納入國家糧食質量檢測體(ti) 係。2021年全省完成小麥、玉米等檢測任務5773個(ge) 。
兩(liang) 個(ge) 《辦法》加大了違法行為(wei) 懲處力度,並相應增加了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查封、扣押兩(liang) 項行政強製措施。《山東(dong) 省地方儲(chu) 備糧管理辦法》第36條明確規定,承儲(chu) 企業(ye) 有違反辦法規定的違法情形且情節嚴(yan) 重的,對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其上一年度從(cong) 本企業(ye) 取得收入的1倍以上10倍以下罰款。
“當前,夏糧收購即將開始,夏糧收購監督檢查也將全麵啟動。”省糧食和儲(chu) 備局監督檢查處副處長、三級調研員瞿佃強表示,山東(dong) 省將充分發揮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在開展糧食收購和維護市場秩序中的監管主體(ti) 作用,強化監管措施,利用國家糧食行業(ye) “雙隨機”抽查應用平台和全省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台,組織開展隨機抽查。重點檢查糧食收購經營者執行“五要五不準”收購守則和“一手糧、一手錢,不打白條”的規定情況,堅決(jue) 打擊各種形式的坑農(nong) 害農(nong) 行為(wei) ,維護收購市場正常秩序。
為(wei) 促進節糧減損,山東(dong) 省大力實施綠色低溫儲(chu) 糧和智能化管理,總投資3億(yi) 多元建設“智能糧庫”,在全國率先上線省級糧食流通管理雲(yun) 平台,413個(ge) 省市縣地方儲(chu) 備糧庫實現遠程監管。近期,山東(dong) 省印發《關(guan) 於(yu) 下達綠色倉(cang) 儲(chu) 提升改造和地方政策性儲(chu) 備糧庫項目建設計劃的通知》,計劃投資約10億(yi) 元,重點支持地方儲(chu) 備糧庫綠色倉(cang) 儲(chu) 提升改造和建設高標準糧倉(cang) 約236萬(wan) 噸,提高收儲(chu) 環節糧食品質保障能力,為(wei) 全麵構建政府儲(chu) 備節糧減損體(ti) 係夯實基礎。(張文婷)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