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漳平:菌棒“芯”升級產業更高效

發布時間:2022-05-29 14:03:00來源: 福建日報

  連日來,漳平市新橋鎮雲(yun) 墩村村民賴金盛幸福地忙碌著——他家的毛木耳迎來豐(feng) 收。“這是今年第三茬,前兩(liang) 茬的價(jia) 格都比去年高。”作為(wei) 一名毛木耳種植大戶,賴金盛共種下22萬(wan) 棒毛木耳,今年已收入10多萬(wan) 元。

  新橋鎮種植食用菌曆史悠久,以毛木耳、香菇為(wei) 主的食用菌產(chan) 業(ye) 是當地農(nong) 業(ye) 支柱產(chan) 業(ye) 。

  新橋鎮組織委員唐麗(li) 萍介紹,過去,新橋的食用菌產(chan) 業(ye) 一直處於(yu) 自然發展狀態,設施、設備簡陋。生產(chan) 方式多為(wei) 家庭式經營,規模小、效率低,產(chan) 業(ye) 水平低下。“產(chan) 業(ye) 的發展,也伴隨著破壞生態環境和影響人居環境問題的出現。”唐麗(li) 萍說,過去新橋鎮食用菌產(chan) 業(ye) 每年消耗13萬(wan) 噸木屑,產(chan) 生農(nong) 業(ye) 廢棄物5萬(wan) 噸。

  食用菌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刻不容緩。去年,新橋鎮黨(dang) 委在食用菌種植較集中的5個(ge) 村建立“芯火燎原”中心村黨(dang) 委,下設技術攻關(guan) 、技術推廣、購銷服務、鄉(xiang) 村自治4個(ge) 黨(dang) 支部。“我們(men) 將‘土專(zhuan) 家’、種植大戶、銷售能手等優(you) 秀黨(dang) 員充實到黨(dang) 支部,對產(chan) 業(ye) 實現統一的規劃管理。”唐麗(li) 萍介紹。

  產(chan) 業(ye) 升級,菌棒“芯”升級是關(guan) 鍵。當地采取“黨(dang) 委+院校+研發基地”模式,與(yu) 福建農(nong) 林大學食用菌研究院結對共建,研發出食用菌30%玉米芯應用技術。“將原菌棒中30%原料木屑替換成玉米芯,可以讓毛木耳生長周期延長,產(chan) 量更高。”唐麗(li) 萍介紹,與(yu) 此同時,50%~70%玉米芯應用技術也在攻關(guan) 中。

  作為(wei)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賴金盛充分感受到菌棒“芯”升級帶來的好處:“按初步估算,使用新菌棒後的毛木耳產(chan) 量大概能增長10%,在使用玉米芯成本增加不多的情況下,收益明顯提升。”

  此外,為(wei) 改變設備、設施簡陋情況,新橋推行“標準化鋼構溫控大棚+光伏+玉米芯”模式,實現農(nong) 戶和村集體(ti) 雙增收;村企共建,強化優(you) 質芯菌棒的生產(chan) 和配送;通過“合作社+企業(ye) +農(nong) 戶”,實行線上線下統一購銷,毛木耳每公斤均價(jia) 提升約1元,村民穩定增收;引進廢菌棒回收企業(ye) ,推進農(nong) 業(ye) 廢棄物回收利用,每年減少木屑使用1.5萬(wan) 噸,減少農(nong) 業(ye) 廢棄物3萬(wan) 噸……

  一項項舉(ju) 措,持續推動食用菌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去年,新橋鎮種植毛木耳1億(yi) 棒,產(chan) 量8萬(wan) 噸,產(chan) 值3億(yi) 元;香菇2000萬(wan) 棒,產(chan) 量1.5萬(wan) 噸,產(chan) 值8000萬(wan) 元。

  新橋鎮推動毛木耳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是漳平市推動食用菌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一個(ge) 縮影。“下一步我們(men) 將繼續攻關(guan) 毛木耳玉米芯菌棒利用和香菇層架式栽培技術,有效減少菌林矛盾;同時推進食用菌生產(chan) 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並通過精深加工,開發新產(chan) 品,提高產(chan) 業(ye) 效益;並以引進新、優(you) 、特珍稀食用菌品種為(wei) 突破口,加快產(chan) 業(ye) 建設。”漳平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到2025年,漳平將力爭(zheng) 實現食用菌鮮品產(chan) 量30萬(wan) 噸以上,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達50億(yi) 元。(記者 戴敏 通訊員 陳俊毅)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