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園 裝點美麗生活(美麗中國·關注城市綠色空間②)
核心閱讀
城市公園承載著改善生態、休閑遊憩、科普教育、防災避險等多重功能,是群眾(zhong) 生活和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內(nei) 容。
近年來,我國各地持續推進城市公園建設。類型不同、功能多樣的各類公園,讓城市更美麗(li) ,也更綠色、更宜居。
“風景不錯,散步也有了好去處!”75歲的江蘇南京居民徐其淦,家住玄武區佛心橋小區,家附近的香林寺城市公園,讓她非常喜歡。
去年開園的山西長治漳澤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同樣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帶來了驚喜——這裏有植物520多種、鳥類168種,是一片保護完好的原生態天然沼澤濕地。
這也是近年來我國各地持續推進城市公園建設的縮影。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城市公園類型已達10餘(yu) 種,截至2021年底,全國城市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專(zhuan) 類公園等超過2萬(wan) 個(ge) 。
社區公園、口袋公園等不斷增加,城市居民人均公園綠地麵積接近15平方米
徐其淦的家住在南京市香林寺溝邊上。過去,兩(liang) 米多寬的香林寺溝,岸邊雜草叢(cong) 生、河道汙染嚴(yan) 重。2019年,香林寺城市公園立項,與(yu) 城市更新有機結合,並實行清淤疏浚、控源截汙、管網摸排及老舊街區整治等,原本黑臭的水體(ti) 變清了,周圍環境也提升了。去年底,香林寺城市公園正式開放,公園裏,草木蔥蘢、鳥鳴聲聲;公園旁邊,還配套了小型兒(er) 童遊樂(le) 區。“近年來,江蘇持續推進便民型公園綠地建設,2019年至2021年,全省新改建便民型公園綠地304個(ge) 。”江蘇省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園林處工作人員介紹。
對家住廣東(dong) 省廣州市白雲(yun) 區的張豐(feng) 遠而言,家附近的口袋公園成為(wei) 他一家的“小幸福”。“走路不到10分鍾就有一個(ge) 小公園,距離近、景色美,太棒了!”張豐(feng) 遠說。
小小的公園內(nei) ,小路蜿蜒穿行、花木相映成趣。傍晚時分,隨處可見散步的市民。廣州市林業(ye) 和園林局局長蔡勝介紹,自2018年開始,廣州市在越秀區率先試點建設口袋公園,之後總結經驗、在全市範圍內(nei) 推廣。截至2021年底,廣州市共建成241個(ge) 口袋公園。
“口袋公園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豐(feng) 富城市綠化景觀重要而有效的方式,也是提升社區治理水平的重要載體(ti)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hui) 秘書(shu) 長賈建中介紹,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小而精、小而美、就近布局、開放共享,方便居民使用。
近年來,我國各地持續推進城市公園建設,根據具體(ti) 功能、定位、麵積等劃分,城市公園種類日益多元。據統計,目前我國城市公園類型已有10餘(yu) 種之多,其中既包括常見的綜合公園、社區公園、遊園,也包括專(zhuan) 類公園例如動物園、植物園、濱水公園、城市濕地公園等。
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城市居民身邊的社區公園、口袋公園、小微綠地數量不斷增加,城市居民人均公園綠地麵積接近15平方米,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80%,公園內(nei) 逐步完善休閑遊憩、運動健身、文化科普、兒(er) 童遊戲等設施。
“公園是與(yu) 群眾(zhong) 生活息息相關(guan) 的公共服務產(chan) 品,承載著改善生態、休閑遊憩、科普教育、防災避險等多重功能,是群眾(zhong) 生活和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內(nei) 容。”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風景園林和景觀分院副院長韓炳越介紹,近年來,各地大力推進各類公園建設,公園數量、公園綠地規模逐年增加,構建了以綜合公園、社區公園為(wei) 基礎,專(zhuan) 類公園為(wei) 特色,遊園、口袋公園、郊野公園等為(wei) 補充的公園體(ti) 係。
公園布局與(yu) 城市規劃密切結合,不同地區各有特色
初夏時節,在山西長治漳澤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乘船遊園,清波之上,一座座匠心獨運的橋梁依次出現在眼前。
江蘇省句容市句容河畔,同樣是一派水清景美的動人景象。依著句容河建起的濱河公園如一片連綿的花廊。近年來,句容市完成玉清河、葛仙湖等水環境整治,並打造了一條條臨(lin) 河“景觀長廊”,讓一座座濱河公園成為(wei) 市民休閑娛樂(le) 的新去處。
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如何科學合理地規劃各類公園?韓炳越認為(wei) ,在城市新區規劃建設中,規模性的公園結合湖泊、河流等水係形成的藍綠空間,應成為(wei) 城市的結構骨架。此外,公園需分級分類布局,大小結合、主次有序,形成點、線、麵、網結合的城市園林綠地係統。
城市公園布局,不僅(jin) 新舊城區各有不同,在我國不同地區,因其各異的自然資源、地理環境、地形地勢、曆史人文情況等,各地城市公園也是格局各異、各具風情。“比如華北、東(dong) 北地區的城市,因地勢較平緩、城市格局較規整,城市公園布局以‘心、軸、帶、環、網’的結構居多,在城市外圍利用生態空間,多布局郊野公園;在華東(dong) 、華中地區,因水係充沛、河湖眾(zhong) 多,城市公園多隨河就勢,城市外圍和水係溪流結合,多布局濱水公園、濕地公園;而在西北、西南地區,公園布局多利用自然資源,與(yu) 城市內(nei) 山地、河道結合,城市外圍多和山地結合,布局山地公園。”韓炳越介紹。
資金保障、人才隊伍建設還有短板,將加強相關(guan) 標準規範研究
公園作為(wei) 城市的一部分,建設過程中不但要考慮生態文明建設方麵的功能,還須滿足周邊人群需求,融入功能相宜的公共服務設施——這對相關(guan) 建設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口袋公園為(wei) 例,建設過程中不但要用織補、繡花等手法,為(wei) 老百姓拓展綠色活動空間;還需針對周邊使用人群需求,融入功能相宜的配套設施,滿足居民遊憩休閑、運動健身、社會(hui) 交往等日常生活需要。”江蘇省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園林處工作人員表示。
山西省綠化委員會(hui) 副主任張雲(yun) 龍介紹,近年來,山西省有關(guan) 部門將建設城市濕地公園作為(wei) 城市濕地保護的重要舉(ju) 措,不但立足其“城市之肺”的功能定位,更將人文景觀建設與(yu) 水源涵養(yang) 、水質淨化等生態功能結合起來,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
類型多樣、功能多元——要滿足這些要求,真正構建高質量的城市公園體(ti) 係,不但需要足夠的資金保障,也需要建立起人才隊伍。
“公園是城市的綠色基礎設施,屬於(yu) 公益事業(ye) ,需要政府財政資金投入。不僅(jin) 是建設階段,對市民開放過程中的管理維護也需要持續投入。另外,公園經營管理方麵需要培養(yang) 更多專(zhuan) 業(ye) 人才,盤活現有的建築、設施等,滿足群眾(zhong) 遊園時的多重需求。”韓炳越認為(wei) 。
另一方麵,確保城市公園的高質量建設和運行,製度保障也需跟進。“在城市濕地公園的建設過程中,需把城市景觀與(yu) 濕地景觀結合起來,把雨洪調蓄、淨化水質等生態功能與(yu) 人文景觀、現代生活相連接。同時,為(wei) 確保接下來的高質量運行,我們(men) 還在探索通過立法推動對濕地生態治理成果的保護。”長治市市長陳耳東(dong) 介紹。
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按照打造高品質生活空間要求,指導各地持續推進分布均衡、功能完善的城市公園體(ti) 係建設,加快建設各類城市公園,不斷完善城市綠地服務居民休閑遊憩、體(ti) 育健身、防災避險等綜合功能;加強相關(guan) 標準規範研究,指導各地結合實施城市更新,因地製宜建設口袋公園、小微綠地,豐(feng) 富群眾(zhong) 身邊的綠化活動場地,加強園內(nei) 植被養(yang) 護和設施維護,實現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此外,還將切實加強城市園林綠化管理,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推進城市園林綠化高質量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30日 1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